烟叶精益生产模式的建设路径及实践成效探析

作者: 余琳 李谨成 高仁吉 谢晋 黄浩 王维 温润豪 李福君

烟叶精益生产模式的建设路径及实践成效探析0

摘要 近年来精益生产正逐步向农业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生产的结构转型提供了良好契机。为推动景东产区烟草农业的现代化建设,解除烟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因素的制约,实现烟叶生产降工减本、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以广东中烟优质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通过对景东产区烟叶生产现状的分析,结合实际探索烟叶精益生产模式的建设路径,以及对其实践成效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实践建设,初步建立了良性发展的管理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逐步完善了广东中烟普洱基地单元高端烟叶原料定制化生产技术体系,提升了烟农收益水平以及基地原料保障水平,并对于持续推进景东县烟叶精益生产模式建设的思考进行了进一步的探析。

关键词 烟叶生产;精益生产;路径探析;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5-0256-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5.05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nstruction Path and Practical Effects Analysis of Lean Production Mode for Tobacco Leaves—Taking Jingdong County, Pu’er City as an Example

YU Lin, LI Jin-cheng, GAO Ren-ji et al

(Guangdong China Tobacco Industrial Co., Ltd.,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1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inciples of lean production have been gradually permeating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viding a favorable opportunity for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obacco agriculture in the Jingdong production area and address the constraints posed by imbalances, lack of coordination, and unsustainability in tobacco leaf development, achieving the core objectives of reducing labor and costs, enhanc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ensuring sustainable growth in tobacco leaf production, this study util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base units by Guangdong Tobacco Corporation as its framework.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tobacco leaf production in the Jingdong production area, along with practical exploration, this study delineates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a lean production model for tobacco leaves and evaluates its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Through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a preliminary construc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has been established, yielding favorable economic outcomes. The advanced, tailor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system for premium tobacco leaf materials in Guangdong Tobacco Corporation’s Pu’er base unit has been progressively refined, boosting the income levels of tobacco farmers and the security of base materials. Furthermore, this study offers a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considerations for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lean production mode for tobacco leaves in Jingdong County.

Key words Tobacco leaf production;Lean production;Path analysis;Practical effectiveness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实质是流程化社会生产模式的构建,近年来,烟草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烟叶生产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然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严峻[1],因而烟草农业引入了精益生产的理念[2]。精益生产作为一种“降本节流、提质增效”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手段,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工农业生产等领域[3],其在烟草农业的应用是对新时期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的客观需要,对持续提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实现烟叶生产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4]。精益生产以精细管理为保障,充分利用精确信息平台,全面落实烟叶生产过程中精良技术的应用、精准作业的实施以及精干队伍的建设,是解决制约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的有效途径。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产区常年植烟计划维持在24万担(1担=50 kg)左右,是广东中烟在云南重点调拨产区,广东中烟在该产区调拨量常年维持在15万担左右,是广东中烟在全国最大的单一调拨产区。在该研究中,以广东中烟优质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将“精益生产”优秀理念引入高端烟叶原料的定制化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去,以双喜品牌原料需求为导向,通过精准精益生产和加工技术、精益化管理等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与应用,提高普洱基地高端烟叶原料的生产、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以此实现基地高端烟叶原料的保障目标。

1 景东县烟叶生产状况分析

1.1 传统生产理念与现代化生产理念之间的矛盾

景东县是一个多民族山区农业自治县,烟农祖辈的认知和种植方式受到其所属的地域文化、家族传统以及农村社会的影响,传统生产理念已经根深蒂固,且目前大部分烟农在教育和信息获取方面都存在欠缺,他们可能缺乏关于现代农业技术、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这使得他们难以了解到生产效率对于经济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烟农们往往认为改变生产方式会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更倾向于保持传统的自给自足、小范围的种植生产。另外,传统的思想也让他们只注重最终的烟叶产量,而对生产效率并不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在烟农中推广新的生产方式变得极为困难。

1.2 生产要素的复杂多样所造成的多元化生产环境

景东县土地总面积4 465.85 km2,其中山区占95.5%,坝区占4.5%,位于横断山脉南端,地形北窄南阔,由低到高分布着谷地、丘陵、山地,属深切割中山地貌,地形和地貌呈现出多样性,且土壤类型繁多且复杂。境内海拔跨度大,高差2 576 m,因此景东产区存在着明显的立体气候差异和显著的小气候特征。烟叶生产过程烦琐,包括整地起垄、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分时采收、烘烤、分级等环节,由于景东产区大部分位于山区,每一环节所涉及的生产要素差异大,烤烟的种植管理难度大,标准化作业大大受限,从而导致景东产区整体上的烟叶等级结构不稳定[5]。

1.3 规模化生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生产观念的普及和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景东产区烟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从2023年景东产区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及其种植规模(表1)可以看出,目前烟叶生产仍以传统种植小户(<1.333 hm2)为主,只有分布在城区的锦屏和文井2个管区内的种烟大户(1.333~6.667 hm2)占比较大,且在整个景东产区内尚未出现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6.667 hm2)。小规模的种植条件下,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烟叶生产质量存在差异,也难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限制了烟叶生产的扩大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同时由于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加速转移,农村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持续挤压烤烟种植的利润空间,小规模种植的弊端被逐渐放大[6]。

1.4 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烟叶生产管理难度大

景东产区为新烟区,烤烟种植时间相对较短,尽管近年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产收购管理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由于产区跨度较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烟叶生产管理仍然有待完善。从2023年景东产区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及其种植规模(表2)可看出,景东产区烟叶生产管理相对不均衡,且基础设施整体上分布不均匀。其中,文井(261.333 hm2/人)和安定(323.333 hm2/人)的烟技员分配情况,分别超过景东县烟技员分配平均水平(157.407 hm2/人)66.02%和105.41%;景福(137.40担/座)的烤房分配情况超过景东县烤房分配平均水平(63.07担/座)117.85%;文龙(18.71座/人)和大朝山东(18.83座/人)的烘烤师分配情况,分别超过景东县烘烤师分配平均水平(11.58座/人)61.57%和62.61%;另外,在交通网络、灌溉系统和仓储设施等方面也都仍然存在瓶颈,导致一些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运输困难、灌溉不足以及储存条件不佳等问题。以上情况不仅严重影响了烟叶的质量,还给后续的烟叶收购和调拨等工作增加了极大的难度[5,7]。

2 景东县烟叶精益生产模式的实践

烟叶精益生产的实质是在流水化作业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提质、稳量、提效、降本”4个核心要求,旨在通过现代化、标准化的管理流程设计,以持续提高企业核心业务流程效率,提高生产经营经济效益,节约成本,从而带动精益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并达成“增效增收”的最终目标[8]。该项目以广东中烟优质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景东创联烤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在景东县锦屏镇中开展精益生产模式的实践探析。实践过程中,针对以下5个方面内容进行资源整合与系统集成,同时优化设计出景东县烟叶精益生产模式的建设框架图(图1)。

2.1 精确化信息系统——基础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农业生物要素、农业环境要素、农业技术要素和农业社会要素”4个基本要素[9]对景东产区烟叶大田生产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并针对性收集烟叶采收情况、烟叶烘烤情况等原始生产信息,建立健全普洱市景东县基本烟田信息、烟田基础设施配套信息、烟叶生产过程及烟叶质量特征等数据库。通过信息数学化将烟叶生产过程转化为生产模型,将其从经验水平上升至理论水平,实现在烟叶生产上信息的整体化和协同化,为烟叶精益生产的实施夯实基础。生产过程中,景东县基本烟田信息库已装载有烟技员档案、烟农档案、土壤肥力情况、灌溉设施分布情况等数据支撑模块,育苗和烘烤两大工场也实现了基本的远程监视与智能调控功能。另外,目前的生产模型也能实现对景东县烟叶生产上的病虫害、干旱程度、土壤肥力等基本信息的预测,并给出参考性的意见。

2.2 精良化技术体系——核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