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作者: 冯诗 江彬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农村产业更加迫切从数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实地调查法、入户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探索其存在的现状,从公共治理角度出发,从农民、企业、政府、社会组织4个主体的角度提出促进民族村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公共治理主体;内涵特征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6-0242-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6.05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in Ethnic Villages—Taking Hongyan Village in Gongcheng County as an Example
FENG Shi,JIANG Bi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6)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sation strategy is a “ballast stone”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is an intrinsic requirement for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sation. It is more urgent for the rural industry to change from quantity to quality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field survey method and household interviews, we analyse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ecialty industries in ehtnic vill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governanc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enterprises, govemment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Key word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Rural revitalization;Public governance subjects;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
基金项目 2020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0KY04039);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21CMZ005)。
作者简介 冯诗(1999—),女,广西恭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产业振兴。*通信作者,讲师,博士,从事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9-16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采用高质量发展新表述,提出优化农业结构,发展高质量特色农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村地区发展问题仍然是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短板,近年来,农业成本不断上升,价格市场幅度变化大,迫切转变现代化发展模式,推动农村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相对于农村地区来说,需要确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定义公共治理主体的具体举措。
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背景进行了阐释。任保平[1]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出发,以质量的角度主要研究了生产过程的质量循环链、生产力质量和经济增长质量3个宏观方面厘清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王彩霞[2]认为高质量发展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体现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使产品服务质量得到普遍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更加优良;王瑞峰[3]认为高质量发展追求效益、效率及竞争力,更要追求如何满足乡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赵剑波等[4] 认为要从系统平衡观、经济发展观、民生指向观3个视角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综上可见,学界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都有自己的见解,不同学科对高质量发展有自己理论思路。总结学者的观点,主要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新发展理念和主要矛盾3个方面阐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笔者认为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基础上,既注重人均GDP的增长,也注重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提高全社会的就业率;维持生态平衡绿色创新发展,统筹资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全社会的幸福感,构建一个高公平、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因此,笔者从人的发展、生态资源环境永续以及创新的角度探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同时,强调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为了人的发展,依靠人的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的幸福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对策。
1 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我国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么,关于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指标及特征,目前学术界尚未得出普适性的研究成果。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社会资源要素可持续发展[5]。笔者认为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以提高人民幸福感为出发点,在创新绿色共享的理念基础下实现人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厘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
1.1 以人为本是农村产业高质量的出发点
农村产业发展的主体是农民,即农民为主要践行主体。想要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能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6]。“为了人民”表现为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稳定人民收入、保障民生为着力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依靠人民”表现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加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思想进步农业技术进步,才能更好地促进就业,提高农民的就业率。“成果由人民共享”表现社会发展取得的结果要体现在农村发展上,体现在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是增强农民幸福感的主要途径。
1.2 可持续战略发展是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农村地区农业资源和绿色生态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基础,推进美丽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7]。只有发展绿色农业、保护耕地资源才能保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村旅游产业现已成为农村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自然绿色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地区发展的优势,生态资源是农村一三产业发展的基石。若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就难以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首要前提就是要保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3 创新发展是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要义。积极创新发展农村产业新业态,将成为富裕农村的新兴产业。在创新动能的驱动下,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引擎。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生鲜电商等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通过推广多种多样的网络营销模式,提高农村旅游发展的品牌知名度,既能够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拓宽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 个案研究——红岩村产业发展情况
红岩村由恭城瑶族自治县管辖,是一个瑶族村落[8]。自2003年开始发展乡村民族村寨旅游,因其具有地缘优势、农业资源优势、旅游业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红岩村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该区域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典型性。红岩村特色农产品是月柿,是国家地理性标志产品。笔者通过走访红岩村,与村民进行深度访谈,充分了解红岩村产业发展现状。
2.1 红岩村产业发展的现状
2.1.1 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
特色农业占据红岩村经济总收入的主要地位,红岩村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果业,以农产品种植业为主业,以畜牧业为辅助产业,将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起来,共同发展的自然生态模式,是红岩村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如表1所示,2018—2022年特色农业经济增加值逐年递增。2018年红岩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列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农村特色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得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从无到有,从2018—2022年的红岩村产业增加值增长情况来看,建立品牌对于提升产业形象走向高质量发展起正向积极作用。推动月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特色产业对红岩村第一产业经济增长起催化作用。
红岩村从1990年开始种植月柿等特色水果,2015年红岩村百万亩月柿园成为恭城瑶族自治县甜蜜柿业核心示范区。如表2所示,月柿产量数据可知,2018—2022年月柿产量增长呈曲线状,是由于2018年降水量大,导致很多月柿成果质量差,产品滞销;2010年红岩村种植新品种甜柿,2015年挂果,2018年盛果期,所以2018—2022年月柿总产量稳步增长,现有的月柿产业种植技术也逐渐成熟。月柿产量从2018年49.27万t逐步发展到2022年的78.33万t,每年的同比增长都处于8%以上,说明月柿种植技术可靠,村民已掌握了种植月柿的技术要领。红岩村月柿销售量提升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红岩村旅游业建立了品牌;二是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农产品的宣传,拓宽了月柿的销售渠道,通过县长直播带货等形式,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开创了旅游业宣传和农产品销售的双赢模式。
2.1.2 瑶族村寨旅游业稳步增长。
红岩村目前有120多户农户,85户农户开展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项目。目前拥有客房320多间,餐馆85家,每次能满足4 000多人就餐,可租床位750余个。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存在正在修建的自建房,农家乐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如表3所示,截至2021年年底,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08.06万人次。COVID-19疫情以来,国外旅游人数迅速减少。红岩村以乡村旅游业发展结合农文旅方式进行线上线下宣传,大力发展休闲生态农业旅游。2018年红岩村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品牌效应得以突出,成果显著。2019年旅游人数明显增多,国外到红岩村参观旅游达到了20.86万人次。可见红岩村作为一个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少数民族村寨,从2003年至今,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实现以生态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人居环境,提高乡村旅游质量的目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