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食用菌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建设研究

作者: 高晓杰 李锦涛 麻绍群 孔嘉宜 聂玲萍 罗紫嫣 余梅 陈群 陈辉 沈宁东 周召荣 杜军华

青海食用菌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建设研究0

摘要 基于食用菌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现状,结合食用菌的生产技术性和消费技术性分析食用菌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并从机械化、清洁生产、数字技术等方面对食用菌生产技术体系的层次和基础进行分析。针对青海食用菌生产链的技术发展存在的食用菌生产受设施设备环境控制技术、食用菌生态位与生态物质转化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区域食用菌生产资源数字化限制等问题,提出分析青海各区域间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层次,强化各技术层次发展所必需的应用性研究基础,丰富和完善与特色食用菌生产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数据,建立相对应的农业环境控制、清洁与循环生产和数字智能化生产的“基础理论模型”和“实践应用模型”的对策。

关键词 青海食用菌;产业链;生产现代化;技术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F 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6-0246-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6.05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Techn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Chain in Qinghai Province

GAO Xiao-jie1,2,3,LI Jin-tao1,MA Shao-qun1 et al

(1.School of Life Science,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Xining,Qinghai 810016;2.Key Laboratory of Biodiversity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Qinghai Province,Xining,Qinghai 810008;3.Academy of Plateau Science and Sustainability,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Xining,Qinghai 810016)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chnology system for the edible fungi industry chai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ology system of the edible fungi industry chain by combining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echnologies of edible fungi and analyzes the hierarchy and foundation of the edible fungi production technology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mechanization,clean production,digital technology,etc.In respons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edible fungi production chain in Qinghai Province,such as facility and equipment environmental control technology,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niche and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of edible fungi,and the digitization of regional edible fungi production resources,this paper proposes to analyze the levels of edible fungi production technology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in Qinghai Province,strengthen the necessary applied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technical level,enrich and improve the basic theories and data related to characteristic edible fungi production,and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basic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models”for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control,clean and circular production,and digital intelligent production.

Key words Qinghai edible fungi;Industrial chain;Production modernization;Techn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基金项目 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项目(2022-QY-220);青海科技特派员专项(2023-NK-P48)。

作者简介 高晓杰 (1978—),女,河北唐山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微生物学教学和青藏高原蕈菌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通信作者,副教授,从事生物技术及应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9-12;修回日期 2023-11-10

食用菌生产的现代化是区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变农村落后状况、改善农民贫困生活的重要途径[1。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是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2。因此,要促进高原地区特色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克服高原地区特色食用菌生产发展中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以提高高原农业生产效率。食用菌工业化生产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凸显出来。

“高投入”和“高技术”是实现农业工业化生产的2个重要表征,其本质就是通过资金和技术密集替代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提高土地和劳动力的边际生产效率,并使产品在可控环境下稳定地达到预定标准[3。对食用菌生产而言,工业化生产所引发的高投入和高技术实际表现在2个相关阶段层次上[4:①食用菌生产性技术的高投入和高技术;②食用菌消费性技术的高投入和高技术。

针对青海高原地区食用菌产业链的发展现状,高原地区食用菌生产性技术“高投入”和“高技术”尤为重要。深入研究高原地区食用菌生产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手段、设备配置等生产性技术要素的存在形式和实质特点,夯实其基础理论和科研数据成为提升青海高原地区特色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促进青海食用菌产业链升级转型的关键。此外,只有围绕激发高原地区食用菌生产性技术的原创性[5-6而开展的基础应用研究和科技攻关才有发展意义,相关的配套技术应用研究才有价值。

1 食用菌产业链技术体系的分析

食用菌生产性技术是指依托“食用菌生产链”而发展,演变和转型升级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如现代食用菌育种生物技术(菌种选育、基料研制和灭菌技术等)、设施环境技术(基料营养供应和生产、设施设计建设与管理等)、食用菌生长环境控制技术[营养供应的动态管理,子实体原基诱导与分化(催菇)技术等],主要包括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手段、设备配置等技术要素[4

1.1 食用菌生产性技术体系分析

尽管食用菌或蘑菇的生产涉及许多步骤,但食用菌生产链可用“五环节”[7进行简单的描述(图1),其生产的连续步骤可概括为:种子或菌种准备、接种、培育孵化、结实生长、收获与处理5个关键环节。大多数食用菌的菌种培育与接种或多或少是常见的和相似的,但生产基料准备、培育结实与收获后处理等却因食用菌的类型而异,因此特色食用菌的生产技术也因不同的生产环境在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手段、设备配置等技术要素的不同产生差异,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生产技术体系。同样,其生产技术也相继发展出不同的技术层次,如区域型通用农业生产技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如番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技术[8-9]、生态环保技术体系和区域地理标识等技术体系[土地功能管理(functional land management,FLM)[10-11、土壤微食物网12-13]。

这些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基础科研、设施环境技术、生长环境控制技术以及生态循环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的支撑和进步。例如,设备管控模型研发(人工气候室计算机模型、智能温室计算机控制模型[14)决定着农业设施环境控制技术进步;作物生长模型[禾谷类作物模型15、豆科作物模型(SOYGROW)和棉花模型(GOSSYM)[16-17]建立决定着现代农业作物生长控制技术层次;农业物质转化与供应系统决定着生态农业的转型升级和方向18

1.2 食用菌消费性技术体系分析

食用菌消费性技术变革的动力是对生活方式改变的需要,即通常所说的(消费)市场拉动[3。食品生产中,农产品初加工、食用菌(食品)加工和食用菌(食品)质量安全技术明显受到市场要素的制约和影响(图1),也因市场转变而引发技术更新和进步。在影响当前食用菌加工与生产的基础理论技术当中,“超高压技术[19”“生物酶技术20”“超细粉体技术(3 μm)[21”“微胶囊技术2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23”等推动着食用菌消费性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研发,而其中的“液体深层发酵技术24”引领食用菌生产性技术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升级。此外,食用菌生产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手段、设备配置等要素深刻影响着食用菌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

2 食用菌生产技术体系的层次和基础分析

随着工业化浪潮、生态经济[25、数字技术26的革命与进步,食用菌生产技术体系的技术层次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技术层次越发复杂,技术间交融日益广泛27,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化28”,发展绿色经济引发食用菌生产技术转型和升级29以及数字技术引发的食用菌生产技术的大变革303个方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