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农民教育对浙江省高素质农民大学生培育的启示
作者: 李芳芳摘要 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特别是农民大学生群体面临着传统教育方式的困境。通过梳理欧洲先进农业国家(英、法、荷、德)农民培育模式,总结其对浙江省农民大学生可借鉴之处,旨在为浙江省培育高素质农民探索多元化治理路径,也为全国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提供浙江方案。
关键词 高素质农民;欧洲农民;农民教育;农民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6-026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6.05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nlightenment of European Peasants’ Educa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Peasant College Stud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LI Fang-fang
(Zhejiang Open University, Hangzhou,Zhejiang 310012)
Abstract As a common prosperity demonstration province, Zhejiang Province is facing the dilemma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methods i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farmers, especially in the group of farmer college students. By sorting out the farmer training models of the advanced agricultural countries in Europe, such as Britain, France,the Netherlands and Germany, we summarized the references for farmer college stud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so as to explore the diversified governance path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farmer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provide Zhejiang solu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farmers in China.
Key words High-quality farmer;European farmers;Farmer education;Peasant college students
基金项目 国家开放大学2021年重大科研项目(Z21A272-2);浙江开放大学2021年“312人才培养工程”项目(RC20220016);浙江开放大学2022年一流课程建设项目(XYLKC202231)。
作者简介 李芳芳(1980—),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农民继续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8-14
“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是新时期农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是农民中综合素质较高的优质种养大户。从2020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建设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的制度。《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为“十四五”期间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描绘了蓝图,同时也为2035年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描绘了蓝图[2-3]。
浙江省作为发达地区,人才培养既有优势又有短板。浙江省政府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改善农村人才短缺问题,为此该省推出了137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其中包括17.5万名高素质农民以及41 258名农村创客。此外,该省还推出了农村绿领人才培育工程、农民创客培育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期更好地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4]。挖掘种养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电商能人、农村工艺美术师等一批扎根农村、技艺精湛的高素质农民,带动更多村民共创致富。
1 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省高素质农民大学生培育的困境
随着国家推动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浙江省正面临着培养高素质农民的挑战,其中包括培育对象缺乏精准性,培育质量较低,缺失长期、有效的帮扶机制,“一主多元”培育体系,尤其是农民大学生培养方面的困难。培养高素质的农民大学生是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1.1 高素质农民大学生培育政策支持不够
调查发现,农民教育缺乏政府长期的政策支持。当政府部门制订乡村发展计划时,他们会重点关注宏观经济的实际需求以及长远的战略目标。他们会把资金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环境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然而,对于那些落后的农民来说,这些资金却很有限[5-6]。教育部于2004年启动以“政府买单,高校出力,农民得实惠”的形式培养农民大学生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正式升级为“农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浙江省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中,借助省财政政策吸引生源,但也仅对纯农专业(种养类)的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学费免费才选择继续深造。同时,专业限制导致学生的生源不能保证。
1.2 高素质农民大学生教育资源共享不均匀
农民大学生培养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包括农业院校、职业学院、党校、公立大学、农村学院和农民学院。然而,由于这些机构缺乏资源共享,农民大学生的培养工作受到了限制,因此需要更多的支持,以促进农民大学生的发展,并为实现培养高素质农民的目标提供动力。在市级(县级)地区,农民教育机构在编人员少,双师型优质师资缺乏,专业对口教师更少。培育内容并没有按学生层次分不同层级分层培育,所有学员讲授同一个知识点或者操作技能。实践基地实操的内容偏少,通常笼统地讲授一些知识,专业基础较好的农民早已了解讲授内容,所讲授内容对其帮助不大;专业基础较差或者缺乏专业基础的农民大学生对培训内容虽然有所了解,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欠佳。
1.3 高素质农民大学生课程评价不准
农民大学生的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明显差异,参与者的数量、授课形式和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相应改革。因此,要准确评估农民大学生的教育培训质量。然而,目前仍然是传统的评估工作指标,比如学校常规的组织管理,而没有真正在实用人才培育质量和实际发挥效能上测评。“走过场”对农民的教育评价虽然简单,但在某些地区他们仍然需要到现场才能获得合格的成绩。此外,农民大学生的学历要求也很高,他们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合格的成绩,但他们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仍然相当薄弱。由于缺乏对教学质量的充分重视,课程缺乏全面评估,目前只能以学生是否参与学习作为主要衡量标准。
2 欧洲发达农业国家的培育经验
欧洲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例如英国、法国、荷兰和德国天然资源并不丰富,但都能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农业优势。另外,坚持高质量农业,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也延伸了其农业产业链,提示了附加值。欧洲各国农民培育历史悠久,形成了以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等方式培养农民能力和技术的政府、大学、农业科研院所和网络四位一体培训体系。
欧洲政府总体重视农民教育,立法保障和金融支持方面都比较健全。欧盟委员会在2018年6月的《未来食品和农业立法建议》中强调,需要进一步增强欧盟各国在农业领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以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发展。同时,欧洲国家在培养农民时注重实用性,在培养农民整体经营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农业产业的劳动者。
2.1 英国:政府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制定了专门的计划
2.1.1 法律体系完备。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颁布了《农业培训局法》。为促进法律的落地和农民职业教育的普及,在英国设立了16个区域性培训中心。英国法律规定农训局的政府基金可以在培训期间支付农工工资,而农场主不需要支付农工工资。
2.1.2 多种种植方案。英国政府从1953年开始,共制定了13个种植方案。该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改变农村家庭纠纷、家庭理财等,内容涵盖农民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农业经验培训、农贸市场培训。高校与农业培训网全方位合作,构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集实践经验推广和理论知识传授于一体[7]。
2.1.3 经济支持。在英国,富裕农民就是农民教育成功的典型。作为社会转型期农村的精英群体,英国富裕农民掌握当时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参与管理当地公共事务的社会需求、具有一定的读写能力,愿意并能够接受继续教育。由于经济实力的增长,富裕农民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为英国率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提供最基本、最广泛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富裕农民——约曼群体[8]。
2.2 法国: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用于农业技术和农民生活
1960年,法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用于农业技术和农民生活。农民接受教育具有强制性。法国农民种养讲究实效,形式多样,农民到学校可在线咨询或参观学习,以农业科技应用、市场需求、营销策略、新品种培育与改良等为主要内容,任何形式的培训学习都是免费的[7]。
法国有农业职业教育证书、农业职业证书、农业技师证书、高级技师证书四大类农业资格证书。农民们需要持证上岗参与农业活动。
2.3 荷兰:农民职业教育模式
2.3.1 完善的农业法律体系。从19世纪末开始,荷兰就颁布了许多与农民利益相关的法律,比如合作社法、农业财产法等。通过法律形式保障农民可以参加相关教育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了荷兰农民的整体职业水平。
2.3.2 全面的农业知识创新制度。早期荷兰政府推行的是农业知识创新制度——OVO模式,即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制度三位一体模式。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建立了一套全面的农业技术体系,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同时向所有农民开放,免费提供教育培训,以此来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9]。
2.3.3 多层次的农教系统。荷兰采用4个层次的教育体系。①绿色中职教育预备课程。它是初级教育的高级阶段,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预备职业教育(premium professional education),又称初级农业教育。②绿色中等职业教育。这所学校提供多种专业,包括食品加工、景观规划、马匹饲养、花卉设计、动物护理、运动健身、护理与环境。它提供的课程涵盖植物、动物、绿化、花卉、食品、自然、休闲和环保等领域,旨在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中职人才。③高等农业教育。由瓦赫宁根科学与教育中心(Vahningen center)和当地农学院共同组织,旨在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农业教育。④成人农业教育。不同阶段的成年人可参加不同的培训,他们有机会接受职业培训(BTEC)。BTEC培训内容涵盖培训目标、过程、实施、监督和评估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