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李祺 匡延昌

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0

摘要 农村妇女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角色。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建立一个二元Logistic模型,从个人特征、家庭情况、政策扶持、社会环境4个方面对当地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老幼病残数量、政策了解度、技能培训以及期望薪资对当地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为提升齐河县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意愿,提出提高农村妇女的教育文化水平、缓解农村妇女家庭照料压力、加强农村妇女就业政策宣传、提高农村妇女技能培训意见、建立劳动基准账户等对策。

关键词 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7-024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7.055

Study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Rural Women in New Business Forms—Based on a Survey in Qihe County

LI Qi, KUANG Yan-cha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Law,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00)

Abstract Rural women are the key role in realizi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Based on field research data, establish a binary logistic model to investigate and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cal rural women’s willingness to engage in new forms of employment from four aspect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family situation, policy support, and social environmen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ge, education level, physical condition, number of elderly and young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policy awareness, skill training, and expected salar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mployment willingness of local rural women in new formats.In order to enhance the willingness of rural women in Qihe County to engage in new forms of employment, 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and cultural level of rural women, alleviating the pressure of family care for rural women, strengthening the promotion of employment policies for rural women, improving skills training for rural women, and establishing labor benchmark account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Rural women;New business format;Employment willingness;Influencing factors

作者简介 李祺(1999—),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通信作者,副教授,硕士,从事社会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9-28

根据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促进农民在家附近进行工作或创业。为此,应该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和多渠道的灵活就业方式,并规范新兴就业形式的发展,如培育和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行业。此外,还应大力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培养新兴职业和新业态。以务农和外出务工为主,农村妇女多留守在家,使得农村劳动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劳动力剩余现象。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虽然目前关于妇女就业相关问题的研究居多,但对农村妇女参与新业态就业相关问题的研究寥寥无几。

因此,该研究主要通过对齐河县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对农村妇女提升就业意愿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帮助农村妇女提升新业态就业意愿,更好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1]。

1 研究区概况

齐河县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区,紧邻省会济南,与京津唐相连,与宁沪杭接壤。以齐河为核心,青岛、济南、太原、郑州、石家庄、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坐落其周边。齐河县是德州市的下属,地处鲁西北平原黄河北岸,与济南隔河相望。全县共有2个乡、11个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 411 km2,人口78万。齐河县在全国是唯一集中新能源汽车制造和新兴产业装备制造的城市。此外,齐河县是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唯一上榜的全国百强县之一,名列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87位。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

该研究所用数据来自2023年4—5月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山东省齐河县农村户籍有劳动能力的16~55岁女性。问卷由笔者设计,并由笔者本人及同学通过在线发送、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发放和回收(每户受访者家庭只填写1份问卷)。此次调查于2023年4月在姜屯村、小费村、胡官村、华店村、焦庙村等发放问卷250份,对其中存在空缺、前后矛盾、答案明显不合理等问题的问卷进行筛选,最终获取有效问卷233份,有效问卷率93.2%。

2.2 模型设定

该研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在模型中,将齐河县农村妇女对参与新业态就业的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其数值设为0或1,1表示愿意参与新业态就业行为,0表示不愿意参与新业态就业行为。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了影响农村妇女参与新业态就业意愿的因素[2]。如下所示函数关系:

Logit(P)=lnP1-P=β0+β1X1+β2X2+…+βkXk

将样本按照齐河县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情况进行指标值的设定,将该指标与4个方面若干影响因素逻辑关系进行验证。假设该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则1-P为事件未发生的概率;β为估计参数,在模型分析中为回归系数;Xk为第k个自变量。

2.3 变量选取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初步选取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家庭年收入、老幼病残数量、家庭成员支持度、政策了解度、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文化观念、招聘渠道、期望薪资等12个变量作为影响因素。变量定义见表1。

2.4 模型检验

2.4.1 共线性检验。

在分析齐河县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过程中,主要选取了12个变量,分别设为X1~X12。采用SPSS 22.0软件,对选取的12个变量进行共线性诊断,目的是对各变量检验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通过检验,VIF值都在10以内,如表2所示。也就是说,该研究选取的12个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这是可进行回归分析估计的基础。

2.4.2 卡方检验。

在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验证分析之前,由于变量X所涉及的选项相对较多,首先通过卡方分析,对变量X与Y进行相关性检验。若二者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则不需要进入二元回归分析,同样X与Y若有显著性差异,那么两者之间也更可能有显著影响的关系,回归模型所预测的准确率也会更高。相关变量卡方分析结果见表3。

表3结果显示,个人特征方面的年龄分布(X1)、受教育程度(X2)、身体状况(X3)3个要素;家庭状况方面的老幼病残数量(X5)、家庭成员支持度(X6)2个要素;政策扶持方面的政策了解度(X7)、就业指导(X8)、技能培训(X9)3个要素;社会环境方面的期待薪资(X12)1个要素,得出9个变量与新业态就业意愿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进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运行。

2.5 结果分析

将赋值后的4个维度的9个变量,通过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模型分析,假设所有变量对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意愿都具有显著影响,采取强制进入法进入模型运行,具体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模型整体运行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2对数似然”值为85.512,Cox&Snell R2值为0.547,Nagelkerke R2值为0.797,说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可得,预测的总体准确率为93.6%,其中对是否参与弹性就业的准确率分别为97.7%、82.3%,因此可以通过回归结果来分析和判断自变量作用的大小及方向。 从表4可以看出,除了年龄、受教育程度、老幼病残数量、政策了解度、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期望薪资因素通过显著性检验以外,其中身体状况(0.997)、家庭成员支持度(0.072)等因素的P值大于0.05,不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剔除。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人特征中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齐河县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意愿有显著性的影响,年龄、受教育程度是起到正向影响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中,老幼病残数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因素中的政策了解度、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有显著的影响,都为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环境中的期望薪资具有显著性,为正向影响。

从个人特征的角度来说,年龄分布显著性P值为0.007,在0.01水平呈现显著性,年龄因素与齐河县农村妇女新业态就业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年龄越大,农村妇女是越愿意参与新业态就业的。由于年龄的限制,越来越多年龄大的农村妇女失去参与工作的机会,新业态就业对年龄的要求低,网红“毛毛姐”家的清洁阿姨走红就是很好的案例,所以说广大农村妇女还是愿意加入新业态就业提高自己收入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性P值为0.007,在0.01水平呈现显著性,受教育程度与其呈正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市场竞争力越大,能选择的岗位越多,学习技能越快,参与新业态就业的可能性更大[3]。

从家庭情况的角度来看,老幼病残数量显著性P值为0.017,在0.05水平呈现显著性,老幼病残的数量与愿意参与新业态就业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老幼病残的数量越多,农村妇女的家庭照料责任就越重,农村妇女的羁绊就越多,由于新业态就业的灵活性,农村妇女可以一边照料家庭一边参与工作,所以愿意参与新业态就业的意愿比较强。

从政策扶持角度来看,政策了解度显著性P值为0.017,在0.05水平呈现显著性,政策了解度与新业态就业意愿之间为正相关,农村妇女对政策了解得越多,知道的福利政策越详细,越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新业态就业中去。就业指导显著性P值为0.006,在0.01水平呈现显著性,就业指导与新业态就业之间呈正相关,政府对农村妇女的就业指导越上心,就业宣传力度越强,农村妇女接触到就业指导的机会越多,农村妇女参与新业态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技能培训显著性P值为0.002,在0.01水平呈现显著性,技能培训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参与技能培训越多,加入新业态就业意愿越强烈。只有掌握相关工作技能,才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市场竞争获得工作,这说明专业劳动技能对农村妇女参与新业态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希望就业的农村妇女来说,参加职业技能的培训是提升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重要方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