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昆明犬发展困境与破局

作者: 方绍勤 万揆 黄秋月 徐方芳 赵玉龙

我国昆明犬发展困境与破局0

摘要  犬种资源是我国犬业发展特别是警犬工作的“芯片”,实现犬种资源的自主化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警犬解除“卡脖子”风险和迈向国际一流的关键。聚焦我国唯一自主知识产权警犬品种——昆明犬,以其发源地昆明警犬基地2018—2022年各项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昆明犬在我国犬业发展和警犬工作中肩负重任。与犬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昆明犬发展基础薄弱,存在数量严重不足和质量发展的路径缺失。从昆明犬发展的理论缺陷和现实缺失进行解构,对昆明犬的发展困境进行问题识别,从种质资源的综合开发、育种核心技术的创新应用、警用性能开发搭建、完善昆明犬产业化链条等维度重构昆明犬发展路径,旨在为化解我国警犬种源风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昆明犬;发展困境;破局

中图分类号  S8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8-0071-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8.01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Breakdown of Chinese Kunming Dog

FANG Shao-qin1,2,WAN Gui1,2,HUANG Qiu-yue1,2 et al

(1.Kunming Police Dog Base,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Kunming,Yunnan 650204;2.Key Laboratory of Police Dog Technology,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Kunming,Yunnan 650204)

Abstract  Breed resources are the “chips” of China’s canine industry development,especially the work of police dogs,and the realization of independent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breed resources is the key to lifting the “neck” risk of China’s police dogs and moving towards international first-class.Focusing on China’s only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olice dog breed—Kunming dog,with its birthplace Kunming Police Dog Base 2018-2022 data as a research sample,it was shown that the Kunming dog in China’s can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police dog work shoulder a heavy responsibility.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canine industry,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unming dogs was weak,and there was a serious shortage of quantitative development and a lack of paths for qualitative development.Deconstructing the theoretical deficiencies and real-life deficienc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Kunming dogs,identifying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dilemmas of Kunming dogs,and reconstructing the dimension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germplasm resources,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core breeding technology,development of police performance to build and improve the keystrokes of the Kunming dog industrialization,etc., the Kunming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of Kunming dogs would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solving the risk of police dog seed source in China.

Key words  Kunming dogs;Development dilemma;Breakthrough

基金项目  公安部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22JSZ17);公安部应用创新项目(2018YYCXYNST059)。

作者简介  方绍勤(1984—),男,云南镇雄人,副研究员,硕士,从事昆明犬种质资源保护与警用性能开发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0-18

警犬是公安机关警力的延伸,在反恐处突、侦查破案、安保警卫、安全检查、社会面和口岸边境管控等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各种国际性活动、展览等大型活动纷至沓来,警犬安保在数量和质量需求上都呈现几何级增长,警犬已经成为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重要技术力量和“战斗必备单元”。

昆明犬作为我国唯一自主知识产权的警犬品种,其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我国警犬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有力保障,而且是建设生物多样性的客观要求和主要支撑之一。目前昆明犬高质量发展尚未被社会和公共安全行业充分关注,种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空间。

1  我国昆明犬的历史发展与当前的“卡脖子”风险

1.1  我国昆明犬的历史发展  1955年,云南省公安厅根据刑事侦查工作需要成立了警犬繁殖训练所,组织技术人员从昆明市及附近选购20头(6公、14母)狼犬进行繁殖训练,开始昆明犬的培育研究[1]。1987年,在公安部领导的关怀下昆明警犬基地正式成立“昆明犬培育课题组”,对昆明犬的特点和使用价值进行全面研究和论证,课题于1988年通过公安部验收,并正式命名为“昆明犬”,开创了我国自主培育适应国情、人文和地理环境的优良犬品种先例,丰富了我国犬品种资源,填补了国产定型工作犬品种的空白。1989年“昆明犬育成及应用”课题荣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犬类研究工作在国家科技领域获得的最高奖项。2007年,昆明犬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品种审定,成为国家级畜禽新品种[2],入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编制的《世界粮食与农业动物遗传资源状况》[1]。

昆明犬经过近70年的群体继代选育及基础种群建设,目前已形成来源清楚、种群数量稳定及遗传丰富的狼青、黑背、草黄3个品系的昆明犬群,现有25个核心家系[3],已被推广应用到全国32个省级区域,被我国军队、警察、应急和移民系统使用,在治安防范、追踪、搜毒和搜爆等多个警用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是我国最优秀的工作犬品种之一[4],并被出口到新加坡、泰国、越南、朝鲜等多个国家作为工作犬[5],是我国唯一通过官方对外交流培训走出国门的工作犬种[6]。

1.2  我国警犬工作面临的“卡脖子”风险  “卡脖子”风险来自国外,但根源在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种业国际竞争力的差距。“卡脖子”技术是国家间科技实力、产业间发展程度与企业间创新能力等多重维度下存在的系列差距[7]。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警犬国际化发展成就显著,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全方位发展。“引进来”为我国警犬乃至工作犬整体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给国内犬业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走出去”实现了一些局部的重要突破,但也受制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知识产权布局落后和行业发展集中度低等问题。

我国警犬工作的种群建设、训练研究和产业发展落后于欧美国家,主要表现在优质种群主要依靠进口、训练研究主要依靠模仿、产业发展明显缺失、整体发展动力不足。公安部2023年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警犬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指出要以“整体国际一流”为总目标,全面推动警犬工作高质量发展。昆明犬作为我国当前警用犬种中唯一的国产品种,是我国警犬的核心品牌,担负着我国警犬的发展重任与品牌形象,但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和高品质发展态势。在警犬种质资源自主发展、警犬参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质量提升和数量增长需求、警犬技术训练与使用技战术纵深发展等方面,我国警犬工作依然存在大面积“卡脖子”风险。因此,我国警犬资源建设急需探寻正确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系统差距,才能彻底化解警犬种质资源“卡脖子”的风险[8]。

2  昆明犬发展的理论缺陷和现实缺失

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9]。从培育定型至今,昆明犬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宽度和深度均明显不够,尚未形成体系,与德国牧羊犬、马里努阿犬等国外优秀警犬品种的研究存在巨大差距;在实操训练中,昆明犬的选训情况和训练数据也明显处于劣势,需要对昆明犬发展缺陷进行全面深入分析。

2.1  理论缺陷

2.1.1  研究项目。针对昆明犬的理论研究,目前尚没有国家级的项目支持,只有公安部部级支持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项目。1987年昆明警犬基地成立“昆明犬育成及应用”课题组,并于1988年通过公安部验收;1989年“昆明犬育成及应用”课题荣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昆明犬的研究陆续获得公安部部级项目支持,比如“昆明犬复壮与改良研究”“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昆明犬警用行为性状相关基因”“昆明犬生理参量应用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功勋昆明犬的克隆”“昆明犬核心种群重要警用性能特异家系选育关键技术研究”“昆明犬刑侦综合能力培养与实战关键技术研究”等,这些项目研究多集中于昆明犬的种群建设、繁殖性能,而对昆明犬基于训练使用中警用性能的挖掘与开发屈指可数,这使得单纯的种群建设和繁殖性能研究缺乏目标检验和质量检测,同时基因芯片、生理参量应用、克隆等研究滞留于研究层面,并未落实到昆明犬发展的执行层面。总体而言,项目研究理论深度不够,并未产生规模化效应,对昆明犬的发展未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和提升。

2.1.2  研究论文。利用中国知网、PubMed中英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昆明犬”“Chinese Kunming Dog”和“CKD”为主题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如下:以昆明犬为主题开展的试验研究;与其他犬种的比较研究;昆明犬有关的综述类研究。剔除标准如下:①仅出现昆明犬词语但没有任何研究内容的文章;②主题模糊、缺乏可靠依据的文章。最终纳入分析文献62篇。李杰等[10]利用RAPD 技术对昆明犬的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了昆明犬的系统发育、各品系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整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杨前勇等[11]利用10个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基因座,采用多重 PCR 和四色荧光自动化检测技术,对昆明犬3个品系进行了遗传检测,发现昆明犬存在较多的遗传多样性,3个品系的遗传背景复杂程度如下:狼青>黑背>草黄,遗传距离中狼青与草黄最近、狼青与黑背较近、草黄与黑背最远。韦云芳等[12]、李静等[3]利用基因技术对昆明犬遗传结构及受选择基因进行了分析。Li等[5]完成了昆明犬的血缘研究和行为学证据研究;方绍勤等[13]对昆明犬、德国牧羊犬和马里努阿犬幼犬进行各项警用行为指标测试研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