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域旅游思维引领德州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作者: 徐朋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域旅游思维引领德州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0

摘要  充分响应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位,用全域旅游思维引领新时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参与其中,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形成紧密的校政合作,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发现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据德州市全域旅游发展目标,提出依据“5245”模型建设美丽乡村及其规划实施路径,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典型,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树立发展新标杆。

关键词  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8-0101-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8.02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Rural Areas in Dezhou Guided by the Thinking of Global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XU Peng-peng

(Shandong Huay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zhou, Shandong 253034)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this subject is fully responding to the 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the country’s rural revitalization 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thought of all-round tourism, and involv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work closely with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and problem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On this basis, in line with Dezhou’s overall tourism development goals, based on the“5245” mod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its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and carries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tourism demonstration area, makes the whole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forms the model tha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and can be copied, and sets up the new development standard.

Key words  Global tourism;Rural revitalization;Beautiful countryside

作者简介  徐朋朋(1984—),女,山东德州人,讲师,从事景观艺术设计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0-25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门挂牌成立,文化自信战略与生态文明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旅游实践相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十四五”是旅游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准确研判“十四五”发展环境、趋势与挑战,才能巩固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该研究充分响应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位,用全域旅游思维引领新时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参与其中,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形成紧密的校政合作,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对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定位、乡村人才特色培养模式、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笔者在梳理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学习国家政策、查阅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理论依据。深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一线,以德州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民为主要调研对象,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实地采访、座谈、咨询等方式,搜集第一手数据和指标,分析乡村发展全域旅游基础条件,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发现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据德州市全域旅游发展目标,提出依“5245”模型建设美丽乡村及其规划实施路径。

1  研究背景

1.1  我国已进入全域旅游发展时代

2018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将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统一设计布局,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1]。推进旅游产业结构性改革,助推旅游业转型升级——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实现方式转变——从粗放低效向精细高效,旅游模式提升——由封闭的旅游自循环转向开放的全域旅游,营销方式改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治共享转变,管理模式转变——从景区自行管理向法治与网格化融合,反馈机制改变——从部门反馈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服务体验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集聚区深度体验游。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典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树立发展新标杆。

1.2  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东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2]。德州市委书记李猛说:“我市能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根本的原因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德州全市选择20个乡镇整建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试点,高标准打造1 00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可持续发展道路,展现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1.3  全域旅游思维为德州美丽乡村建设转型发展提供契机

《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打造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3]。要求德州市“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德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包含“推动德州乡村振兴走在前列,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率先突破区”的目标定位,在“五个突破”中提到:坚持传承创新,在塑造乡村文明新面貌上率先突破;2019年,齐河县成功创建山东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被成功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德州要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高地。

2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德州发展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实施协同发展战略、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的主题,突出“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区位优势,立足德州市的资源特点,以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全城旅游发展新高地为工作抓手,实施旅游全要素提升计划,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旅游的统筹带动作用,推动文化旅游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促进德州市乡村旅游全面发展,助力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根据省委省政府交给德州市“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的重大任务要求,推动旅游和乡村发展的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打造田园综合体、观光农园、采摘田园、研学农场、休闲牧场、度假农庄、家庭农场等多种业态形式的农业观光休闲产品,满足游客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研学等多方位的需求。

2.1  发展基础

全域旅游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抓手,2018年发布的《德州市文化旅游产业五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建立“旅游+”“+旅游”产业体系等举措,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山东省公布了首批16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其中,德州市庆云县、乐陵市、齐河县、夏津县名列其中。2019年12月齐河县被正式认定为山东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11月齐河县被正式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

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在建旅游项目48个,年度完成投资62亿元。6个项目纳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7个项目列入2019年山东省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单。2020年齐河欧乐堡动物王国建成开放,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试营业,齐河博物馆群、平原东海天下温泉康养小镇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形成有广泛影响和集聚效应的文化和旅游项目集群。夏津德百旅游小镇项目被评为全省精品小镇,获得支持资金500万元,齐河县、陵城区入选省级“乡村旅游后备箱示范基地”创建名单。齐河致中和、乐陵龙悦生态园、临邑前杨村等乡村旅游景区提档升级、人气剧增;齐河印象云南风情园、庆云东方紫韵薰衣草庄园、临邑凤鸣湖湿地等30余个乡村旅游新景点加快建设。

2.2  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门挂牌成立,文化自信战略与生态文明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旅游实践相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

2.2.1  旅游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但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

近年来,德州积极进行厕所革命,完善旅游设施,改造旅游景区等,在提升旅游品质的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由于旅游景区布局分散,核心区域带动力不足,缺少有效整合与区域联动,旅游资源挖掘不足,旅游要素之间双向辐射等因素,导致德州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对德州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2.2.2  旅游资源挖掘不足,旅游资源整合联动能力弱。

德州全域旅游资源分布不集中,现有的8家4A景区零星分布在德州6个县市区,散点式景区、景点和乡村区域未进行整合和重组,景点之间游憩节点缺少整合和串联,尚未对旅游引擎项目进行策划,2018年4月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山东省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被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更是世界唯一的桑树类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深入挖掘“古桑文化村落”品牌效应,特色旅游文创作品开发不足,这一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未形成共建共享的旅游综合体,不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旅游溢出效应不明显[5]。

2.2.3  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

乡村旅游项目内涵挖掘不足,未构建支撑的旅游产品,仅停留在观花摘果、吃农家饭,产品缺少创意化、精致化设计,产品类型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乐陵万亩枣林每年举办采摘节,乡村旅游项目一直停留在赏花和摘果,尚未从产业资源的视角挖掘旅游资源,不重视资源的设计、加工、创新与整合。

3  基于全域旅游思维引领下德州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立足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向、旅游市场结构的新变化、旅游休闲的新特点,落实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全域旅游的发展,推动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构建产业互动、城乡互通的全域、全业、全民发展新格局,推动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 形成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的新模式。以创新为动力,实现发展理念有新高度,服务体系有新提升,体制机制有新突破,形成“全域管理、全景德州、全境休闲、全链产业、全民参与”的全城旅游发展新格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