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作者: 李雪季
摘要 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运用OLS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再运用分布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对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游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缩小作用,对中有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扩大作用,对下游的缩小作用不显著;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农业保险;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介效应;长江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 F323;F84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8-019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8.04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o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Based on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LI Xue-ji1,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23;2. People’s Government of Babao Town, Songzi City, Jingzhou, Hubei 4342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12 to 2021, this article uses the OLS model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on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various regions. The distribution mediation effect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in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on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ricultural insurance has a significant narrowing effect on the overall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the upper reaches, while it has a significant widening effect o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and has no significant narrowing effect on the lower reaches;agricultural insurance serves as a partial intermediary for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rural labor transfer plays a partial intermediary role in narrowing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surance;Urban-rural income gap;Rural labor transfer;Mediating effect;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作者简介 李雪季(1994—),女,湖北松滋人,硕士,从事农村社会救助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0-30
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最本质的目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2023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目标。《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农业保险‘保价格、保收入’”,“促进农户收入稳定”,《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方案》也提出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收入保障功能,保障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保险具有收入保障功能,能够降低自然灾害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农业保险的收入保障功能还降低农户的后顾之忧,提高农业从业者规模化种植的积极性,促进农业规模化种植,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降低农业种植对劳动力的依赖,扩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促进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该研究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明确农业保险未来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收入保障效应、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目前,有关农业保险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有关农业保险的发展方面,Siamwalla等[1]研究发现,农业保险的收入保障功能和风险分散功能与农业保险的发展规模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农业保险达不到规模效应时,农业保险的收入保障功能和风险分散功能就无法发挥。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诸多隐患,发展模式粗放[2],农户参保意愿低、参保难度大[3],理赔程序复杂、理赔难度大[4]等问题始终制约着我国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有关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方面,Adetiloye[5]研究发现,农业保险不仅有收入保障功能,还能够提升农民的投资和经营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在我国,有关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业保险能够分散农户面临的风险,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6],可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7],进而提高农民收入[8]。同时,农业保险可以降低农民的后顾之忧,鼓励农民扩大农业生产规模[9],农业保险的“技术进步效应”也能够通过提升农业技术来提高农业产量,进而促进农民增收[10]。另一种观点认为,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只是一种短期的作用[11],仅能降低农民收入的波动[12],很难实现农民的稳定增收[13]。有关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方面,Goodwin[14]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可以通过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的方式来提高农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我国,有关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业保险风险分散功能会提高农户种植高收益农产品的积极性,进而获得更高的收入[15]。同时,农业保险还能够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促进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进而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6]。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农业保险仅能够降低农民收入的波动,并不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7]。
综上所述,有关农业保险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但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一是有关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较少,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更少;二是以往的研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作用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因此,笔者根据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模型设定
1.1.1 OLS模型。
为充分了解农业保险对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该研究采用OLS模型来进行分析:
gapit=α0+α1aiit+γcontrolit+εit(1)
式中:gap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i个决策单元的第t年的城乡收入差距;aiit为核心解释变量;controlit为控制变量;εit为假定服从独立同分布的随机误差项;α0、α1、γ为待估参数。
1.1.2 中介效应模型。
为了探究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该研究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介变量,采用分步法研究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具体如下:
gapit=α1aiit+γcontrolit+e1(2)
labit=α2aiit+γcontrolit+e2(3)
gapit=β0labit+α′1aiit+γcontrolit+e3(4)
式中:gapit表示被解释变量;aiit表示解释变量;labit表示中介变量;α1和α2为解释变量系数;β0为中介变量系数;e1、e2、e3为随机误差项。若α1、α2和β0均显著,则表示中介效应显著。其中,α′1不显著说明有完全中介,α′1显著说明有部分中介。
1.2 变量选取
基于长江经济带2012—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依据数据的可得性,参考郑军等[18]、张伟等[19]的研究结果,选取农业保险发展规模作为农业保险的代理变量,并将其作为解释变量,将城镇化率、财政支农、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作为控制变量。参考胡景北等[20]的研究结果,以农劳比,即农村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农村就业人数的比例,作为农村劳动力的代理变量,并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介变量,此时农劳比越大则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越大,反之则越小。据此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1.3 数据来源
该研究以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主要数据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整理得来。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业保险对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及分析
该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2012—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选用OLS模型来分析农业保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见表2。
从回归结果来看,农业保险规模对长江经济带总体在0.01显著性水平下的影响为负,且系数为-0.164,说明当农业保险规模扩大1%时,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则缩小0.164%;农业保险规模对上游的影响为负,且通过了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对下游的负面影响不显著,说明农业保险的发展能够缩小上游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对下游的城乡收入差距虽也有缩小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农业保险规模对中游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在0.01水平显著,说明该区域农业保险的发展不仅不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控制变量中,城镇化率对长江经济带总体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负,对上游和中游的负向影响以及对下游的正向影响均不显著。财政支农对长江经济带总体及各区域的影响均不显著。对外开放对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下游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上游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对中游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对外贸易会扩大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下游的城乡收入差距,但会缩小中游的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长江经济带总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上游和下游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对中游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相似。产业结构对长江经济带总体及各区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的增加不仅不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