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精品课程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
作者: 黄敏 陶睿泽 刘英超 李育川 李晶 王海燕 曹富美
摘要 案例教学不仅可巩固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教学模式,但近年来在中国农业专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少有应用。笔者在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就教学方式的完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农业硕士研究生相关专业课程案例分析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精品课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8-026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8.05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ase Teaching of Excellent Course on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Pests
HUANG Min,TAO Rui-ze,LIU Ying-chao et al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Life Sciences,Kunmi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Urban Modern Agricul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Yunnan Province,Kunming,Yunnan 650214)
Abstract Case teaching can not only consolidate the existing professional basic knowledge,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discover problems,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which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mode for cultivating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However,in recent years,it has rarely been applied in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plant protection field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China.We has explored and practice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quality course on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pest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case analysis courses in related professional courses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 Postgraduate students;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s pests;Excellent course;Case teaching
基金项目 云南省2023年度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全国农业教指委研究面上项目“研究生精品课程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建设研究”(2021-NYYB-67);2021年度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案例库”;昆明学院研究生质量工程创新项目“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案例)”(202112001);2021年度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度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高原特色资源植物产业开发导师团队”。
作者简介 黄敏(1977—),女,云南昆明人,教授,博士,从事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1-18
中国的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职业化教育的重要学位制度。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及细化,农业专业硕士学位制度得以进一步完善,其教育目标也更加明确,即旨在培养懂理论、能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1]。因此,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分析、解决问题,并培养创新及实践能力的案例教学法是促进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教学方法,也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及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法学教育[2-3],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客观真实的案例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场景,深层次挖掘解决案例问题的原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4-5]。近年来在我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也有应用[6-7],但在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课程教学方面鲜有报道。笔者在建设昆明学院研究生优质课程、全国农业教指委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对案例分析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提高农业硕士相关专业课程案例分析课的教学水平及培养质量。
1 构建清晰的教学思路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是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根据教指委“讲授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为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8]”的教学目标及昆明学院农业专业硕士“案例课—实践训练—研究论文”的培养体系,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精品课程的教学力求将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通过案例课的“模拟实战”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举一反三、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训练中进一步让学生在田间地头、农业生产企业、行业中发现问题、制定相关解决方案及策略;研究论文能围绕“三农”问题,开展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和农业生态环境等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的研究和创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最终达到为土壤肥料、植物保护领域相关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培养“懂理论、通技术、会应用”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9]。
2 完善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教学思路,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改变以往“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情景教学和实践教学,并将双语教学及启发式教学融入其中,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2.1 理论教学构建学科体系
本科植物保护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只是孤立地学习每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对这些课程全局性的认识及综合的运用。农业专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所招收的研究生主要为具有一定农学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毕业生,也有部分跨专业学习的学生,学生并不具备完整的植物保护相关知识体系。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课程在硕士研究生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指委制定的《核心课程指南》,利用4~6课时为学生构建本研究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将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植物保护概论、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杂草学等课程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介绍每门学科的研究范畴、研究重点、学科之间的关系等,为本专业升学读研的学生进一步梳理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融会贯通;兼顾跨专业学习的研究生,向跨专业读研的学生指出应该自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2 案例情景教学法讲授专业知识
2.2.1 做好课前准备。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课程注重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查找文献、阅读文献及自学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前布置案例材料,要求学生自行学习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思考案例要解决的实际有害生物防控问题。例如对于案例1(生物防控技术在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控中的研究与应用)的教学,课前将案例材料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查阅相关参考书目及文献,学习(复习)相关知识(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病特点;病原微生物的一般形态特征与生活史;根肿菌的寄主范围及危害),并提出问题(根肿病与根结线虫病发病症状的区别;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控常规的方法及效果),让学生思考。
2.2.2 教学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进入案例课教学后,以授课内容设置案例情境,该情境是学生课前通过自行学习(复习)所认知的内容(如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症状及危害,以及病原学、生态学、流行学的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及网络资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景。如播放与案例相关的有害生物农合防控农业节目,导入所学案例。
2.2.3 学生进入讨论环节,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示学生根据植物寄主的生态习性、病原物的致病特征以及植物、病原物所处的环境,提出以下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①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常规的防控技术是什么?防治的依据是什么?效果怎样?能否根治?为什么?②生物防控技术是否能有效控制根肿病的发生?③案例视频中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控的研究思路是什么?其原理是什么?④生物防控与病程的关系是什么?病程的哪个时期是生物防控的有力时期,为什么?⑤请根据所学知识,拟定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考虑案例中有害生物及栽培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危害发生的条件,以及有害生物与环境、作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线索,在独立思考的同时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传播规律。随后进行分组讨论,各小组形成小组意见并制订防控策略后,由各组选派代表对以上问题进行陈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提问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如草莓红蜘蛛的生物防控可用其天敌捕食螨,也可用芽孢杆菌等生防菌剂)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及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归纳总结了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策略制订的基本程序(图1),可在完成3~4个综合防控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后向学生解析。
2.2.4 做好案例小结。
教师概括案例中某一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思路、方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凝练影响案例中防控效果的关键问题,如有害生物发生与成灾的关键因素、有害生物防控成功或者失败的关键原因。强调案例学习中根据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独立思考、深入研究、触类旁通、灵活应用的重要性。
2.3 研讨课加强互动
课程第一周布置学生围绕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或是在实践训练中发现的问题自行确定研讨课题目。要求学生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讨课题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等,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期中时撰写一篇文献综述,教师批阅点评,如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鼓励学生积极投稿,亦可作为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文献综述部分。期末学生根据选定的课题,分工协作,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讨论并制作演讲PPT。研讨课上做10 min左右的演讲,学生针对演讲课题进行讨论。教师在研讨课中充分发挥启发和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讨论向深层次推进。通过演讲让其他组的学生了解更多的研究课题,而讨论可让演讲组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发现问题—思考—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课题或技术的研究现状)—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案实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研讨结束后,教师简要地概括讨论情况,对讨论中学生表述错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纠正、对学生创新性的观点和想法不作正误判断,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或进行试验验证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对新事物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有科学依据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