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引领下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
作者: 兰剑 安慧 吴江摘要 新文科秉持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遵循需求为本、技术赋能、协调联动的基本原则,对于促进高校加强培养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乡村问题日益复杂化,新时期所需的乡村治理人才应是具备多元化知识体系、综合实践能力、活跃思维能力和强大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要在新文科建设的引领下构建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新型课程体系、专业教材、复合型师资队伍、数字化教学平台,多主体协同培养符合乡村治理需求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新文科;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8-0275-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8.05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on the Compound Talents Cultivation in Rural Governa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Liberal Arts
LAN Jian, AN Hui, WU Jiang
(School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e new liberal arts adhered to the concept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followe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demand-based, technology enabling and coordinated interaction,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guiding and leading role in promot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composite talents in rural governance. The rural problem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ex. The talents needed for rural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should be compound talents with multi-faceted knowledge system,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ac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stro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build a new curriculum system, professional textbooks, compound teachers and digital teaching platfor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talents in rural governa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and cultivate modern composite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rural governance through multi agent collaboration.
Key words New liberal arts;Rural governance;Compound talents;Personnel training
基金项目 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1100074);西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3JY043)。
作者简介 兰剑(1987—),男,江西吉安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社会政策、学校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9-2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乡村人才振兴作为支撑,乡村问题的复杂化以及乡村治理模式优化转变,加快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知识面广、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工作能力强的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然而,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青年人才持续流失,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缺乏足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支撑。当前高校培养的乡村治理人才专业性强,但复合性远远不够,跨学科、跨专业知识储备与能力不足,在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这就迫切要求高校加快培养现代化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夯实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现代乡村治理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新文科”建设为高校加强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良好契机。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进行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培养,切实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核心功能。
1 “新文科”建设的核心要义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日趋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新时代要求加快推进文科人才创新性培养。当前国内高校文科人才培养在量和质上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比如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固化、学科专业调整与改革滞后等[1]。无论是文科自身发展需求还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文科的新要求,加快推进新文科建设是必然趋势。
1.1 “新文科”建设的提出及概念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成为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序引。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对接会上正式提出“新文科”的概念。2019年启动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拉开了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序幕[2]。2020年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新文科建设的总任务,为我国“新文科”建设指明了方向。国内学者关于“新文科”的定义有不同论述,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崔延强等[3]认为新文科是对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的突破与超越,是在现有文科专业基础上重新赋予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新内容,在文科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新突破。这就要求新文科应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促进新科技革命与文科的融合,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跨学科研究,培养复合型人才[4]。很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定义了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如吕林海[5]从目标定位、教育活动、组织机制、评价导向的视角,充分论证了新文科教育的核心内涵在于“回归文科教育的育人本质”;别敦荣[6]认为“新文科”建设并不是对传统文科的否定,而应明确文科教育的人本理念,注重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无论如何界定新文科的内涵,都应该形成一个共识。新文科建设是高质量培养人才的路径和手段,根本目标在于培养高质量人才,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笔者认为“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的调整改革,根据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基于多学科间共通、共融的契合点进行文科内部以及文理、文医、文工、文农等的融合,同时把新科技、新方法和新手段融入传统文科,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通过继承创新、交叉融合的方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满足中国发展需求的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活跃思维能力、敏锐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具有健全人格和强烈家国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复合型人才。
1.2 “新文科”建设的核心要义
“新文科”是立足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社会问题复杂多变的现实,回应国家和社会急需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提出的教育创新之举。“新文科”建设不仅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同时注重多维度创新,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数字赋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以需求为本,多方协同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1.2.1 多学科融合交叉。自进入信息化、技术化时代以来,文科学习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不断丰富,社会问题也日益复杂,更加要求高校培养人才能够文理兼通,掌握多学科知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文理分科、专业分类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受限,难以满足现代化对人才文理兼通的要求。无论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还是文科自身发展的需求,都需要文科破除专业壁垒,坚持问题导向,寻找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契合点,与不同学科进行交叉融合。这种融合既包括文科不同学科间知识、方法、理念的渗透融合,又包括文理、文医、文工、文农等的交叉融合。通过多学科专业以及与生产生活实践需求融合,助力形成新的理论、方法及专业。
1.2.2 注重创新发展。创新是新文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内容[7]。首先,创新体现在文科发展自身上。根据时代发展对文科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新文科建设需要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学科元素,对现有文科理论知识、培养机制与模式等进行创新,实现文科的创新性发展以及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调整。其次,创新体现在学生身上。以往文科注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学生更多地通过死记硬背来获得高分,此模式往往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与新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不符。因此,新文科引领下的学生培养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其创新性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1.2.3 数字赋能与科技融合。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的运用,要求文科人才培养需要与科技融合。首先,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数字赋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依托数字智能设备讲授知识、加深学生的实践体验,在运用数字设备进行文科知识的整理与传播时,促进文科知识的组合再生产。其次,强调学生工作中的数字赋能,重视学生网络素养、数据素养、技术素养等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生活。
1.2.4 注重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一方面,文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具有价值导向作用。文化自信的培养、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使命。新文科建设需要依托我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8],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新文科”作为一项国家主导的教育工程,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实用人才和高水平人才。“新文科”要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建设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学术体系等,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水平人才。
1.2.5 多主体协同培养。一方面,促进学生形成广泛的知识面、较强实践能力、敏锐的思维能力等,要求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提供资金、岗位、人力,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研究、实习实践等平台,推进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新文科”建设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更加需要不同的专业、院系、高校协同合作。
2 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的素养能力要求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关键在于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体现“专”而且要体现“全”,迫切需要培养既有专项突出技能又可以全面发展的新型专业人才,即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
2.1 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的基本内涵
基于学科知识的视角,宋明[9]认为复合型人才是具有2个或2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不仅应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技能和突出的经验,而且在各个方面都应有一定的能力。基于素质多元的视角,孙路亮等[10]提出复合型人才的含义,如强调知识、能力、思维的共同发展,具备熟练的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方法、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全面的实践能力,基础知识好、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人文素质突出、创新意识高等。由此可见,复合型人才是需要熟练掌握2种或2种以上专业知识,同时具有多种能力的人才,重点在于“复合”,这种“复合”包括理论知识、工作技能、技巧方法、思想素质、思维能力等多维整合,以期通过多维度综合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职业技能熟练、思想素质过硬、创新意识强及富有社会责任感,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合型人才具有典型的知识复合、技能复合、思维复合特征。笔者认为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是熟练掌握乡村治理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和理论视野,了解乡村发展相关政策,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熟练使用现代数字技术,善于发现、把握乡村发展契机,懂得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能够助力乡村发展并愿意投身于乡村实践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