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草原生态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 塔娜

摘要 当前我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融入了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正在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发展碳金融不仅是推动内蒙古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还是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的重要手段。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碳金融的创新产品“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的优势及其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通过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草原生态碳金融在牧区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现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草原生态碳金融;草原碳汇;碳汇遥感指数保险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9-025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9.05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Carbon Finan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the Remote Sensing Index Insurance Pilot of Grassl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Yijinhuole Banner as an Example

Tana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0)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green development has pressed the “fas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green and low carbon development has been further integrated into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s becoming a new engine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financ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green and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of Inner Mongolia,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help the real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rough field research, the author understands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novative product of carbon finance “grassland carbon sink remote sensing index insurance” and the constraints existing in its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carbon finance in the revitalization of pastoral areas through pilot demonstr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chievement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It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building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in the north of our country and realizing the road of green, low-carb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Grassland ecological carbon finance;Grassland carbon sink;Carbon sink remote sensing index insurance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年度课题(2023SKN009);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研究基地”委托项目(2023WT28)。

作者简介 塔娜(1977—),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研究员,从事草原生态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2-04

目前,碳汇已成为激活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潜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点。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大约在300亿~400亿t,草原土壤有机碳储量约占草原总碳储量的90%。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原面积8 800万hm2,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4%[1,草原碳汇资源丰富。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西部地区能源大省,绿色低碳发展为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有利契机,其中,积极发展生态碳金融、推进绿色金融创新是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响应自治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推动内蒙古地区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

草原生态碳金融能够广泛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农牧民,未来不仅能为草原生态修复、荒漠治理、黑土滩治理等生态环境投入由单一对财政的依赖逐步转变为市场化的金融服务,大幅减轻财政资金压力,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还能完善地方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体系,在内蒙古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进一步发挥风险减震器、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

1 草原碳汇指数保险产品相关介绍

1.1 草原碳汇指数保险概念 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是以碳汇损失计量为补偿依据,保障草原因旱灾、雪灾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合同约定因灾害造成的草原固碳量损失指数化[2草原碳汇量减少的保险。运用科技手段定点监测,保险公司按照标准对损失进行赔偿,其赔款可用于对灾后草原碳汇资源救助和碳源清除、草地资源培育及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与草原碳汇富余价值生产活动有关的费用支出3。在保险期间内,由于自然灾害直接造成保险草原损毁,导致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降低,且按照约定方法测得的保险草原单位面积平均NPP值低于单位面积目标NPP值时,视为发生保险草原碳汇价值损失事件,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负责赔偿。考虑到草原生态气候环境及遥感指数产品的特殊性,产品保险责任也涵盖了基差风险,有效破解“无灾不能用,有灾不够用”的难题,提高了灾后救助修复的能力和补碳效率。从本质上看,草原碳汇保险是以碳资产为标的的保险产品,能够对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的价格波动、碳汇生产过程中的碳汇损失进行风险规避和担保[4

1.2 草原碳汇指数保险优势 草原碳汇指数保险创新以指数的形式将草原固碳量损失换算指数化,以国内多位林学专家的不同植被固碳能力分析成果为计算依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该产品是财产保险领域解决林草业碳汇世界难题的一次积极大胆的探索。

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与传统保险不同,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更强调把绿色发展理念植入到保险产品与服务之中,从而达到获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绿色化、草原生态碳金融创新化发展的有效尝试,通过将草原、荒漠资源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共同保障,既拓宽了农业保险的服务领域,又提高了保障水平,有助于解决保险服务政府、社会的发展瓶颈,为草原生态修复、荒漠治理等生态环境的投入由单一对财政的依赖逐步转变为市场化的金融服务提出保险新思路。

2 试点区伊金霍洛旗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开展情况

在国家林草局鼓励开展“碳汇+保险”政策背景下,中国人寿财险鄂尔多斯市中心支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工作总站的支持下,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家,经过长期实地考察、研究论证,结合鄂尔多斯草原生态特点,匹配当地历史损失风险,建立草原损毁与固碳能力减弱计量的函数模型,于2022年4月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落地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积极展开草原生态碳金融模式试点工作。该保险为该旗县396.67 hm2草原提供了草原碳汇损失风险保障,成为鄂尔多斯市草原碳汇相关保险的首次探索,为试点地区提供草原碳汇绿色生态风险保障的同时,提高荒地植被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目前,2023年的理赔工作需要专家团队测算出结果后,再进一步开展后续相关工作。

3 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3.1 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足

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虽为商业性保险,但从该保险参与到草原防灾、减灾等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和灾后经济补偿作用上来看,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更趋向于公共产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如果缺乏政府的财力保障和政策支持,商业性保险公司独立经营、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配置,不仅会导致市场的失灵,还容易出现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商品有效供给不足、需求乏力的双冷现象。一旦供求不能实现相对均衡,该保险产品未来将难以长期发展。所以说,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参与。而且,我国农业保险20多年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农业保险的险种都需要政府的扶持,纯商业化经营的路子是走不通的。再者,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与其他农林牧业保险一样,无论从支付能力还是风险认知方面,如果让农牧民完全自掏腰包购买,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参保[5。因此,如果仅仅是鼓励商业性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的自我发展,其意义和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有限。

3.2 碳保险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社会认知度低

碳保险产品总体仍处于起步试验阶段,相关经验数据不足,保险公司还需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依托科技赋能,精准管控风险,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专业队伍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首先,目前我国碳市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碳保险的创新实践成果不明显,尚未形成完善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由于碳保险体系处于初步摸索阶段,相关内容的系统性宣传较为缺乏,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度不高,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尚未形成。碳金融的保障机制及激励政策有待完善,碳资产的金融属性有待加强,外部激励力度尚需加大,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参与意愿亦需要提升[3

再者,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是比较新的概念,农牧民对草原碳汇减排相关事宜了解不多,接受程度较低,未能发掘草原碳汇的生态经济价值,致使草原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存在一定障碍[6,自主承保动力不足。

3.3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基础数据有待丰富

目前,我国碳汇项目类型较为单一,超过70%的核证自愿减排主要是造林、再造林项目[7。我国林业碳汇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碳交易、政府配套政策、金融辅助机制、碳储量监测等方面均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草原碳汇相对于林业碳汇属新兴事物,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储量监测标准,缺乏可借鉴的成功案例以及相对成熟的项目运行机制。草原(地)有机碳主要储存于土壤中,碳循环的监测计量相对复杂[8,草原碳汇计量监测难度大。碳源、碳汇的最终界定存在不确定性,投入产出预期不明朗,市场自主开发动力不足。草原碳汇尚未建立适用于配额分配的办法,缺乏客观合理的碳排放配额、核算和报告的计量监测技术方法8。另外,我国碳市场运行年限较短,市场规模和行业覆盖范围有待扩大,且建立在精算基础上的碳保险产品缺乏丰富基础数据的充分支持,相关数据有待补充;碳信用价值中存在一些模糊成本,碳价值评估难度较高,保险机构在产品设计开发与创新升级面临一定挑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