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的研究

作者: 常鹏

构建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的研究0

摘要 新发展格局确立西安市现代化农业发展新坐标,这个“新”主要体现在增加了安全纬度。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遵循。一方面,要重视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筑牢安全防线,保护耕地和种子,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针对西安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构建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通过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做强产业发展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西安市现代化农业发展与安全的相互促进、协调并进,提升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整体效能。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新发展格局;发展;安全;四区一带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9-025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9.05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Constructing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Xi’an City

CHANG Peng

(Xi’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pervision and Promotion Station, Xi’an,Shaanxi 710000)

Abstract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establishes the new coordinates of Xi’an’s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ncrease of safety latitude. Balancing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has become the basic principle for building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n the one hand, we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farmers’ income. On the other hand, we need to strengthen security lines, protect arable land and seeds, and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food security.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Xi’an City,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Xi’an City is constructed. By optimizing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 strengthen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ystem, implementing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so as to promote the mutual promo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of Xi’an modern agriculture,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Xi’an modern agricultur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New development pattern;Development;Security;Four zones and one area

作者简介 常鹏(1994—),男,山东济宁人,硕士,从事智慧农业与农机装备智能化、农业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1-10

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1。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发生了变化,需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提高自身发展的有效方式2。西安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也需要抓住关键机遇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其中,农业现代化新发展格局构建是践行城乡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扎实推进西安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重要着力点。基于此,针对西安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构建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以期提升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整体效能。

1 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的研究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3。在这发展与变革的重要时期,“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进入快车道。西安市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强各种支持力度,外部性多维战略机遇叠加,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变革交汇融合,为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一方面,宏观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系列文件,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化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等[4。随着一揽子外部政策刺激,越来越多的资源要素涌向农业农村,为构建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一系列外部性重大战略,也将为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注入全新的活力。同时,随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截至2022年末,西安市总面积为10 108 km2,全市常住人口1 299.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29万人。西安市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逐渐增多,城镇化与农民市民化进程逐渐加快,持续释放城市内需潜力。这也为西安市优势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发展的新部署,是做好经济工作的一个基本遵循[5。如何理解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怎么样构建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2 西安市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的现状分析

2.1 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西安市现代化农业建设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参与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加。

2.1.1 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基础良好。

在“藏粮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以下简称“两藏”战略),永久基本农田严格保护措施做得比较到位,划定了16.71万hm2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了高标准农田11.33万hm2,推动良种良田良机良法配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连续3年稳定在140万t以上,2022年粮食产量140.41万t,蔬菜产量364.82万t,园林水果产量104.46万t,肉类产量5.10万t,奶类产量13.64万t,禽蛋产量4.72万t,水产品产量1.32万t[6。西安市农业现代化主要发展指标如表1所示。

2.1.2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西安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逐步构建了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技术装备支撑能力逐步增强[7。2022年末,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约17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

2.1.3 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新进展。

西安市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3年保持零增长,2022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0%以上,农业发展方式逐渐向绿色发展转型[8。另外,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5.9%,居全省第一。渭河流域西安段禁渔期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养护修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2 存在问题

2.2.1 农业发展空间的限制多。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农业结构不断调整、生态绿化规划以及园地、林地面积不同程度增加,农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根据西安市统计局年度数据,2010年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5.56万hm2。然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西安市实有耕地面积141 989.32 hm2,耕地面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少。农业发展空间有限,耕地资源稀缺性日益突出,资源约束日益严峻,构建农业现代化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2.2 农村产业发展的体系弱。

西安市农业农村产业品类相对齐全、数量众多,然而产业发展体系较为薄弱。以都市型现代果业为例,周至猕猴桃、户县葡萄、临潼石榴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都有了一定规模,独具特色。但是,产业标准化、集约化、数字化程度不高,产业链较短,品牌影响力不够广泛,品质整体水平偏低,在提质增效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随着农产品市场逐步开放,全国化统一的农产品市场逐渐形成,市场需求与生产供给对产业发展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3 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大。

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农村产业促进增收力度不足,农民获得的比较收益偏低。一方面,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减低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减少,非农领域的收入来源降低。另一方面,农村优质青壮年、乡土人才持续外流,人才素质偏低、比例缺失、储备不足,人才引领乡村致富的作用发挥不足。2022年西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285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较为靠后。2022年15个副省级城市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如图1所示。

3 构建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的策略

构建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结合西安市现代化农业的实际,以现代都市农业为导向,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做强产业发展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发展与安全“并驾齐驱”的西安市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

3.1 优化空间发展格局

从西安市土地规划现状着手,优化空间发展格局。结合西安市新型城镇化定位、自然地形条件、各区县资源禀赋、基础产业情况,充分考虑土地及水资源环境制约因素,依托西安市重要水道、绿道等生态廊道建设,构建“四区一带”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空间格局(图2)。

3.1.1北部平原安全保障区。主要布局在渭河流域西安段的平原地区,涉及阎良、高陵、临潼、灞桥、蓝田5个县(区)。以现代化农业新发展格局构建为导向,依托良好的种植业发展基础,着力保障重要农产品的生产,持续深入推动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形成类组织化、泛专业化的农产品主要生产基地,保障城市供应。

3.1.2西部环城融合发展区。主要布局在环接西安市主城区、开发区和西咸新区5大新城区域的城镇和乡村。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引领,承接观光旅游、健康养生等生态性和生活性功能,突出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探索搭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平台,承接新型城镇化建设外溢需求,搭乘基础设施建设顺风车,提升农村基层设施建设。

3.1.3南部平原安全保障区。西安市为一年两熟地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鄠邑区4个县(区)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市耕地的73%,是西安市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南部平原安全保障区主要涉及长安、蓝田、鄠邑、周至4个县(区)。南部平原安全保障区与北部平原安全保障区,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南部平原安全保障区可以在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的基础上,做优传统种植业,提升村庄品质,打造山水田园风光,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