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红枣产供销一体化协作经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蒲娟 郝庆 谢能斌 樊丁宇

摘要  建设新疆林果全产业链对实现其绿色有机果蔬产业集群,促进特色林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新疆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在分析新疆红枣产供销一体化协作经营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该模式在当地的示范效果。结果表明:新疆和田地区的红枣产业基本形成“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合作社(小企业)+枣农+基地”的高效生产经营协作模式,该模式涉及主体丰富、不同主体之间在利益联结方面也存在差异;同时该模式在和田地区已形成一定的示范效果,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生产效应。

关键词  产供销一体化协作经营模式;红枣产业;新疆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1-024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1.05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Supply and Marketing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Operation Model of Xinjiang Jujube Industry

PU Juan1, HAO Qing2, XIE Neng-bin3 et al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2.Institute of Horticulture Crops,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Urumqi, Xinjiang 830091; 3.Xinjiang Fruit Industry Group Co., Ltd., Urumqi, Xinjiang 830000)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Xinjiang forest and fruit whole industry chai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alizing its green and organic fruit and vegetable industry clusters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ed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forest and fruit industry. This study takes the Hotan region of Xinjiang as the study area and focuses on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of the Xinjiang jujube production, supply and marketing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analyzing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jujube industry in the Hotan region of Xinjiang has basically formed a highly efficient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cooperation mode of “Leading Enterprises +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 Cooperatives (Small Enterprises) + Jujube Farmers + Bases”, which involves a rich variety of subjects, and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in the linkage of interests between different subjects; at the same time, this mode has formed a certain demonstration effect in the Hotan region, and has generated corresponding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  Integrated and collaborative business model for production,supply and marketing; Jujube industry;Xinjiang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000404);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0-ZZ-19);新疆红枣产业技术体系项目(XJCYTX-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才发展基金“天池英才”引进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  蒲娟(1992—),女,四川南充人,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通信作者,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枣栽培生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2-17;修回日期  2024-05-08

新疆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对新疆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近年来,伴随新疆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林果业有了较大程度发展,它作为新疆极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据统计,目前全区林果业收入已占农民人均收入近30%。截至2022年,新疆的林果种植总面积已达到140.87万hm2,而红枣、葡萄、杏、香梨等品种无论在种植规模上,还是产量上均位居全国第一[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度重视林果业发展,2018年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2020年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自治区林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快林果业标准化建设,健全林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2023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绿色有机果蔬产业集群等[2]。而红枣产业作为新疆林果业中的优势产业[3],其发展对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林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独特的自然气候环境、充足的光照资源、昼夜温差大等[4]使得新疆红枣的品质较高,在口感上也相对较好,尤其南疆环塔盆地地区的巴州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和吐哈盆地地区等,红枣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产业[3-5]。红枣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譬如种植环节急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红枣品质;加工环节,加工产品单一,生产技术标准储备不足;同时红枣销售环节,产加销脱节,物流管理效率低等[4,6-9]。总体来看,新疆红枣产业各环节协作经营模式相对滞后,带动能力不强,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疆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挖掘各环节中各主体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其潜力,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将其各个主体链接,这对新疆红枣产业向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方向迈进,带动红枣提质增效,助推红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意义深远[10]。鉴于此,笔者以新疆南疆的和田地区为研究区,着重分析新疆红枣产供销一体化协作经营模式的概况、地区示范效果等,以期为进一步健全红枣全产业链,同时为新疆其他地区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借鉴。

1  新疆红枣产供销一体化协作经营模式概况

1.1  新疆红枣产供销一体化协作经营模式的基本情况

新疆红枣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多样化的生产经营模式,譬如有以小规模枣农为主体的枣农自主生产经营模式,有以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核心的“合作社+枣农”的合作社经营模式,还有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红枣合作社为纽带组织枣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龙头企业+红枣合作社+枣农”的社企联盟合作经营模式等。现如今,伴随新疆红枣产业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新疆红枣产业在向全产业链迈进的过程中基本形成适宜其发展的产供销一体化协作经营模式,即“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合作社(小企业)+枣农+基地”的高效生产经营协作模式,它是以新疆的龙头企业为主体,各大科研院校为支撑,当地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或小型企业为核心参与主体,枣农为生产经营主体,红枣种植基地为依托的各主体协作生产经营模式,其中各个主体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有效促进新疆红枣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红枣品质的提升。

1.2  新疆红枣产供销一体化协作经营模式的主体构成

新疆红枣产供销一体化协作经营模式是为促进红枣产业不断向高质量迈进而形成的一种由多主体共同协作、生产经营的高效、产业化发展模式,尤其是若要实现红枣产业从生产、加工至销售环节的一体化发展,离不开红枣的种植、加工及销售环节的各个主体。新疆红枣产供销一体化协作经营模式主要由新疆的林果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合作社(小型企业)、枣农和基地5个主体构成。该模式中龙头企业主要指新疆的大型林果业企业,如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羌都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校则主要涉及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等涉农院校和院所等;合作社(小型企业)主要是指和田地区的红枣合作社、枣企等;枣农涉及的类型较多,主要涵盖种枣大户、小农户、家庭农场主等;基地这里指的是红枣种植基地,通常基地的红枣生产大多是统一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方式,也是较为安全、绿色、优质的红枣原料生产基地。

1.3  新疆红枣产供销一体化协作经营模式的利益联结

新疆红枣产供销一体化协作经营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在相互合作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差异化的利益联结方式,其利益联结实则是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情况。该模式的利益联结以龙头企业为纽带联系科研院校、合作社(小型企业)、枣农和基地,主要表现在:一是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之间的利益联结,科研院校以枣产业技术为核心从红枣品种、栽培、加工技术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龙头企业则为科研院校提供相应的配套研发资金、试验示范基地、产品生产线等便于科研院校以产业需求导向进一步开展技术和产品研发工作;二是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小型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龙头企业通过与当地的合作社组织(小型企业)签订订单的形式达成合作,其中龙头企业为合作社(小型企业)、种植大户等提供必要的生产、技术、资金、包装服务及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资源,合作社(小型企业)则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足量的红枣等;三是龙头企业与枣农之间,由于枣农的类型涉及较多,通常情况下部分枣农与龙头企业并未有直接的联系,其更多的是通过当地的合作社组织(小型企业)等与枣农进行相应合作,间接与龙头企业存在一定利益关联;四是龙头企业与基地之间亦如此,通常情况下,龙头企业大多选择在红枣生产地选择建立相应的生产基地,该基地一方面是为实现红枣生产的标准化,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以期培育高品质的产品塑造品牌。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也希望将基地作为科研院所的试验示范基地提供技术支撑,当然,这里基地也可能是当地已建立的红枣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与其合作,共同发展。

2  新疆红枣产供销一体化协作经营模式的示范效果

2021—2023年,由新疆农业科学院与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课题“枣省力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链一体化示范”在和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施,组建了由新疆农业科学院、和田爱农果业有限公司、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和田县三和红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田好滋味枣业有限公司、和田乾元丝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枣企组成的课题联合实施小组,涉及枣品种与栽培—贮藏加工—智联物流—销售与品牌建设的全过程,开展红枣产供销一体化协作经营模式示范,在示范区建设、新技术研发、市场动态等方面实行信息反馈、共建共享机制。为进一步提升课题执行效果和服务范围,2021年12月14日由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下辖的和田爱农果业有限公司牵头,积极与和田红枣产区的111家公司和合作社协商,搭建了由11家公司、合作社为主体的“和田地区大枣协会”。该协会以和田爱农果业有限公司为会长单位。和田爱农果业有限公司与新疆农业科学院进行强强联合,通过在种植端端对枣企、合作社、基地提出红枣生产管理要求和收购意向,持续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提高枣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红枣品质;在加工和销售端,一是开展枣绿色采收、贮运保鲜与加工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降低果品加工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二是在公司原有枣产品营销与物流NC系统的基础上,开发果品智联物流管理系统,完善枣仓储、运输等物流各环节信息数据的采集,实现云端传输,进一步加强商品流通管控。三是搭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集平台。依托公司建立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及仓储加工交易集配中心,实现枣企、合作社、基地红枣的分拣、加工、包装、仓储物流、租赁及供应链金融等全托管服务,打造形成“线上(农产品B2B交易平台)+线下(农产品仓储加工交易市场)”的运营模式,改造过去传统落后果品收购交易方式,从而强化品牌效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