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下句容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黄晓潇 陈佳佳 付丹阳 孙亚亚

摘要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既要积极利用好“绿水青山”,也要转化为乡村发展的“金山银山”。结合句容市戴庄、西冯、何庄等践行“两山理念”乡村振兴的样板村,探索“戴庄经验”“西冯模式”“何庄范本”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路径。

关键词  “两山”理念;乡村振兴;句容市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1-026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1.05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Jurong City Under the Concept of “Two Mountains”

HUANG Xiao-xiao, CHEN Jia-jia, FU Dan-yang et al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Jurong, Jiangsu 212400)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utilize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nd transform them into invaluable assets for rural development. The paths for implemen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Daizhuang Experience”, “Xifeng Model”, and “Hezhuang Demonstration” were explored by combining with model villages such as Daizhuang, Xifeng, and Hezhuang in Jurong City that practice the “Two Mountains Concep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Two Mountains” concept;Rural revitalization;Jurong City

基金项目  林草职业教育研究课题(LCZJ2023YB025,LCZJ2023ZD-008)。

作者简介  黄晓潇(1989—),女,江苏句容人,讲师,硕士,从事绿色防控技术研究。*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从事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1-08

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必须以不破坏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才能振兴新时期的农村,同时积极利用好“绿水青山”,使之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2]。

天王镇戴庄村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示范,后白镇西冯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亿元村,茅山镇何庄村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句容市先后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鲜明的区域发展成果。句容市把农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全面完成了百村万户“双达标”“达新标”脱贫攻坚和省富民强村等任务,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两山”理念已成为农村振兴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结合句容市3个村在乡村振兴上的有益探索,形成了“戴庄经验”“西冯模式”和“何庄范本”,总结出特色鲜明的创新经验。

1  “两山”理念下句容市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1.1  “戴庄经验”绘出乡村振兴大蓝图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时代楷模赵亚夫同志的指导下,戴庄村23年坚持发展生态农业,形成了“戴庄经验”,起到了生态振兴、绿色兴农的示范作用。2021年,戴庄村创成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示范村,将农业经济与生态保护组合出拳,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1.1.1  坚持生态立业,推广农业新技术。

优先生态保护,发展绿色可循环农业。戴庄村农药禁用17年,化肥年施用量从单产1 200 kg/hm2直降至0。同时以有机肥料来代替化学肥料,减少环境的污染。戴庄村积极走高效生态农业道路,示范推广“稻鸭共作”“发酵床养殖”“林(果)—草—禽(畜)”等生态种养模式[3],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实现高产增效。据统计,戴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面积已达23 hm2,给16万户农民带来超过300亿元直接收益。

1.1.2  先行绿色布局,重构空间新形态。

全村耕地487.467 hm2,岗坡地占70%,戴庄村因地制宜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确定了3种不同地形类别的绿色产业布局。低山陡岗采用森林与野生动物共存的林业生态系统[8];缓岗坡地上构建林果、草、畜禽共生的有机生态系统;岗坡塝田与山下冲田,则综合发展稻、菜、草、畜禽、渔的有机生产系统。戴庄将全村山水林田湖草统筹为一个生命体,通过生态种养技术和多样生物引进,复原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据调查,10纲28目130种动物在夏季可以找到[4],比邻村高出数倍。3类生态系统交叉融合,组成了生机盎然的丘陵地区小流域生态景观。

1.1.3  成立亚夫团队,实践绿色富民。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技推动绿色发展是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8年,赵亚夫担任总顾问的亚夫团队工作室在戴庄挂牌成立。此后,农业科学院、农林高校等单位的几十位农业专家跟进加入了团队,将科技送下乡,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戴庄经验”让农民从绿水青山中获得了白银真金。戴庄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3 000元跃升至2021年的3.75万元。村集体收入从负债提高到年收入400万元以上,村集体固定资产超2 000万元。

1.2  “西冯模式”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2021年,西冯村获选全国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一棵小草成为西冯村乡村振兴的财富“密码”。西冯村将高效作物草坪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注册了“西冯牌”商标。目前,全村草坪种植213.333 hm2,辐射带动周边8个乡镇种植2 666.667 hm2草坪,逐步成为全国草坪种植第一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农家乐特色村”等30多项荣誉,西冯村先后榜上有名。

1.2.1  村社拓展新渠道,壮大优势产业。

西冯村党总支多方寻求乡村振兴之路,因地制宜探索出以合作经济组织引领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2003年,西冯村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成立了句容市首家农民合作社——西冯花草木专业合作社[5],实行“党组织+合作社”交叉任职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合作社的双重优势,把种植户联合起来,为村民提供产运销配套服务,不断壮大优势草坪产业。成立至今,累计吸纳入社农户535户,占全村户数的95%,2020年,草坪产业年销售为2.6亿元,村集体收入突破43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到4.66万元。

1.2.2  政校共建研究院,助力产业提档。

政策扶持是农业发展的坚强后盾。西冯合作社主动走访周边高校,学习“无土草毯”技术,有效解决了西冯村经济和生态难兼得的困境。深入研发无土化、离地化、工厂化生产及高档运动场混合草坪建植养护技术,科技附加值不断提升。2018年,后白政府对接南京农业大学,成立了草坪研究院。紧扣草坪新品种培育、新品种开发和草坪生产管理等关键问题,助力后白草坪品种更新换代和提档升级。2020年,草坪研究院助力后白镇草坪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2021年突破10亿元。政校合作紧密,大量优质、成熟的科技成果落地开花,为乡村产业振兴筑起坚实后盾。

1.2.3  成功注册“西冯牌”,电商人才聚集。

2011年,“西冯牌”商标成功注册[6],2017年,成功获批“西冯草坪”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西冯草坪成为高质量、高规格和高标准草坪的代名词。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西冯村的新型农民大量涌现,专业的铲草队伍、运输队伍和经纪人队伍加快聚集。乘着电商直播春风,西冯村大力发展网络销售,利用抖音直播、微信公众号、淘宝等多种平台打开销路。如今西冯草坪电商销售异军突起,年销售额占全部销售84%以上。

1.3  “何庄范本”干出乡村振兴新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有着数亿常住人口,村民们也向往过上现代生活。打造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便捷的现代化农村居住条件,让村民不脱离农村也能安居乐业。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充分响应了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全民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1.3.1  创新农村产权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作为句容市首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何庄村土地合作社打响了句容乡村振兴第一枪。“土地成股权,村民为股民”创新改革了农村产权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何庄村将原有的21个自然村合并成9个自然村,释放出733.33 hm2土地。村庄整理后,统一规划建设1 186套配套齐全的新房,抽签交付到每户村民手中,让村民圆了安居梦。大量释放的土地进行土地流转、出租和生产经营[7],由土地合作社自主经营和管理。冬种油菜、夏种葵花,结合二圣湖生态湿地,打造生态农业片区,深度融合农旅。汇集全村土地、财力、人力的合作社自2018年成立起,连续3年每年实现分红超5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1.3.2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2021年,何庄村获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何庄河小流域”创成省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何庄村以村民为主体,充分进行村民自治,健全党总支领导下法德兼备的乡村治理体系。何庄村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何庄村村规民约》,内容涵盖乡风文明、民主自治、物业管理、平安法治等共五大类50多条细则。村民履行情况将实行“星级挂牌”和“红黑榜”的公布制度,引领村民实施自治。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放权于民,取民之力、用之于民,以全民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出“何庄村治理样板”之路。

2  句容市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2.1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落实“以民为本”

党组织的基层战斗力,是农民致富的引擎。“两山”理念引领乡村振兴,应率先调动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落实“以民为本”,依靠乡亲们的力量,把振兴乡村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实践起来。西冯村由党总支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8],让村民实现“绿草富民”,合作社带动全村及周边村庄种草,草坪产业成为西冯振兴的主导产业。戴庄合作社由党总支书记领导,全村入社,同舟共济,凝聚村民向心力。内发性的民众主人翁意识,能够充分提升乡村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以村委为基础,形成健全的生态保护机制[9],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提供助力。

2.2  发展“生态+”农业模式,实现生态振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