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潜山市民宿经济发展研究
作者: 汪静
摘要 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民宿经济正在不断发展,发展民宿经济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分析了潜山市民宿经济发展现状,剖析了潜山市民宿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潜山市民宿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 旅游民宿;民宿经济;潜山市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2-013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2.02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tay Economy in Qian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WANG Jing
(Modern Business School, An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efei,Anhui 230011)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homestay economy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Developing the homestay econom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way to develop rural tourism,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tay economy in Qianshan City,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tay economy in Qianshan City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tay economy in Qianshan City.
Key words Tourism and homestay;Homestay economy;Qianshan City
旅游业是潜山市的首位产业,是市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十三五”以来,潜山市不断加强首位产业发展力度,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资金上加大投入,近年来,更是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契机,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提升了全域旅游接待能力,民宿经济已经成为潜山市乡村旅游的新亮点、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名片。深入探讨潜山市民宿经济的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对潜山市民宿经济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1 潜山市民宿经济的发展条件
1.1 区位交通
潜山市位于皖西南的中心,是大别山的咽喉之地,濒临长江,是皖、鄂、赣3省通衢之地。境内有105国道、318国道,济广、六潜、沪渝、岳武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1 h直达天柱山机场和长江水运码头,已形成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立体化交通网络,距周边的合肥、南京、武汉、南昌四大长三角省会城市均在3 h黄金交通圈内,交通区位优势显著[1]。2021年12月31日安九高铁的开通让潜山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与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济南、合肥等城市实现“朝发夕归”,可以直达北上深,直奔长三角。“高铁缩短了“旅”的时间,延长了“游”的时间,开启“快旅慢游”时代,旅游客源市场范围将随之扩大、游客流量也将随之增长。潜山市围绕“半小时上高速、一小时乘高铁”目标,实施“通乡到村达景”道路畅通工程,建成环天柱山、环潜水河、旅游风景道和城乡绿道、交通驿站,建设市区与高铁站之间的快速通道,开通高铁站与天柱山之间的旅游直达车、各景区与景点之间的公交专线车,打通乘客与景区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1.2 旅游资源
潜山市又名“舒州”,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京剧之祖、黄梅之乡”的美誉,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核心区;是京剧发源地之一、《孔雀东南飞》传说的发生地,三国故事中大乔、小乔的出生地;拥有桑皮纸、手工舒席、痘姆陶艺、潜山弹腔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的天柱山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以其自然风光雄、奇、灵、秀著称于世。潜山市辖区内还有4家4A级景区、11家3A级景区,是全省4A级以上景区数量最多的县市,此外还有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物产丰富,拥有天柱剑毫、天柱玄月、“三竹”(毛竹、水竹、元竹)、舒席、桑皮纸、石耳、茯苓、天麻、瓜蒌、厚朴、雪雪湖藕等名优特产[2]。
1.3 政策环境
潜山市一直把发展民宿经济作为实现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为民宿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例如通过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若干政策》,对于利用闲置民宅进行改造、改建的民宿,按经营面积的大小分别给予500、1 000、1 500、2 000元/m2不等的补助,有助于实现高、中、低档民宿的协调发展; 通过出台《促进民宿规范发展的实施办法》,整合公安、消防、卫生、市场监管等多方资源,实行联合审签,有效解决了民宿发展过程中的审批难、办证慢的问题;通过出台《潜山市乡村旅游民宿等级划分与评定细则(试行),进行星级民宿评定,促进了高端民宿的发展。
为了支持和帮扶民宿经济的发展,促进民宿建设,潜山市财政局、文旅体局与金融机构积极协调沟通,设立“旅易贷,“旅易贷”贷款上限为500万元,贷款期限长达5年,贷款资金仅限于农家乐、民宿的经营,可以根据经营状况安排还本计划,还款方式灵活多样[3]。“旅易贷”解决了民宿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助于民宿规模的扩大及升级提档,促进了潜山全域旅游的升级发展。
2 潜山市民宿经济发展现状
2.1 民宿经济蓬勃发展
潜山市从2015年10月第一家民宿炼丹湖水天居开业,截至目前建成运营精品民宿 70余家、普通民宿(农家乐)200 余家,环天柱山高端民宿集群初具规模,年接待游客 20 万人次、经营收入6亿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间接带动就业8 000 余人。从2023年营业的38家民宿来看,投资额最少的200万元,最多的1 544万元,平均投资额达780万元;客房间数最少的4间,最多的60间,平均客房达13间;从业人数4~14人,平均从业人数6人;各民宿平均房价200~1 650元,总平均房价达到735元;2020年平均营业收入188.2万元,其中网络销售额102.7万元,2020年游客平均入住天数2~5 d,平均入住天数3 d(表1),短短的几年时间潜山市的民宿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
2.2 民宿品牌效应显现
近年来,潜山市充分利用闲置民宅、废弃房等闲置资源,加快对中高端精品民宿项目的建设。截至目前,潜山市已建成运营精品民宿70多家,精品民宿年经营收入1.2亿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700多个,间接带动8 000 多人就业。海心谷、槎水慢庄、一品峰、茶庄酒墅4家民宿入选省百家精品民宿和首批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名单,其中海心谷民宿获“中国十大新锐民宿”“长三角网红民宿”称号。海心谷民宿是由一座2层高的主楼海心楼和3座建在悬崖上的木屋构成,西侧有超大悬崖全景玻璃餐厅,木屋内设施一应俱全,有半圆形的阳台可以喝茶观景,木屋的另一大亮点是公共区域超过300 m2的观景平台,在这里可以观日出、赏云海、仰望星空,还可以作为餐饮场所,俨然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3 潜山市民宿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潜山市民宿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省内的黄山市以及江苏、浙江省的发展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3.1 缺乏专业运作,主题特色不突出
潜山市民宿经营者主要是本地人,多数管理者经营理念较狭窄,管理服务人员大都是当地农村妇女,职业素养欠缺。某些民宿主题不突出、缺乏特色,比如在民宿的装修上与城市宾馆雷同,缺乏乡村特色,无法为游客带来良好的入住体验;在经营上,定位不清晰,缺乏吸引顾客的亮点;在营销上,市场细分不够,没有针对职业、年龄而进行市场细分。同时因为价格低,导致收入低、投入更少,陷入“旺季客流大、投诉多,淡季客流少、拉客凑”的不良循环[4]。
3.2 文化元素欠缺,难以彰显潜山特色
潜山市民宿经营者除了本地人,还有一部分是外地人,他们通过收购农户的住宅庭院再加以改建进行经营。由于缺乏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游客很难在民宿的外观设计、内部布局以及餐饮服务服务等方面体会到当地的特色文化。
3.3 缺乏要素支撑,统筹机制不完善
民宿虽然从国家层面得到了支持和鼓励,但迄今为止,国家层面尚未出台规范民宿发展相关的法规条例,仅有消防、住建、文旅等部门探索了有关标准,民宿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法律支撑,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民宿安全准入标准。
4 潜山市民宿经济发展对策
4.1 坚持集群化理念,合理规划布局
潜山作为安庆市一级培育区、民宿发展核心区、招商扶持的重点,要进一步明确潜山市民宿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定位,明确重点发展空间,对重点民宿片区进行发展引导,对扶持政策和推进工作进行统筹策划,促进民宿产业稳步发展。首先要打造环天柱山民宿集群,随着环天柱山旅游公路的贯通,龙潭河景区综合开发的启动,高山滑雪、高空玻璃桥、低空飞行、魔幻森林等新兴旅游业态的落地运营,中国天然氧吧、国家首批森林康养基地、省首批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和职工疗休养基地等荣誉品牌成功创建,大天柱山旅游格局正加速形成,为环天柱山民宿集群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空间。其次要引导乡镇依据市级规划做好本地民宿发展的规划和策划,依托景区、依托集镇、依托乡村建设等,指导民宿产业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强化规划引领[5]。
4.2 坚持高质量发展,彰显品牌风格
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按照全域旅游、集群化发展的要求,要以精品民宿为引领,持续巩固提升已建成的海心谷、一品峰、清然居、林韵山居等高端民宿,加快建设纸岩、七月山隐、牧羊河等示范民宿,打造金字招牌;要围绕天柱山茶庄、龙潭万涧、水吼天柱及和平等山水田园风光优美的村居,着力发展以山水田园体验、三富资源康养、运动休闲度假、异国风情感悟等为主题的系列品牌民宿,形成集群化发展趋势;要积极引进树蛙部落、过云山居等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民宿品牌,深入推进与驴妈妈集团合作,加快天柱山庄帐篷客及歌笙、歌璞、歌谣等民宿项目落地;要利用好中北规划设计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平台和龙潭万涧古村落、古民居等闲置资源,加速龙潭万涧村民宿样板村建设,打造民宿助力乡村振兴的范例。同时,要避免同质化建设、坚持差异化发展,积极引导民宿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融入农耕、戏曲、特色小吃等本地特色文化,大力发展“民宿+”非遗、异域习俗(俄罗斯风情)、禅学文化等新业态,将软文化融入细节,贯穿全程,彰显品位[6]。
4.3 发掘文化元素,打造潜山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