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可视化分析
作者: 李可青 蒋玉婷 邹冬生
摘要 运用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法对2018—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1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研究现状和热点主题并展望未来发展。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环境治理研究以农村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为基本对象,以构建多元化长效治理体系为主线,形成了农村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研究、优化创新研究、基础专题研究三大热点主题。未来需在细化巩固基础研究的同时,提高对公众参与重要性的认识,以“美丽中国”可持续绿色发展及新时期“和美乡村”建设为目标,持续探索农村环境长效治理优化路径,加强现代化科技应用研究。
关键词 农村环境治理;研究进展;文献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 X 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2-0258-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2.05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Visual Analysi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I Ke-qing,JIANG Yu-ting,ZOU Dong-sheng
(College of Environment & Ecolog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
Abstract Bibliometric method and knowledge graph method were used to visually analyze 219 documents from CNKI database in 2018-2022 to discus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hot topic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China and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e research on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had taken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s the basic object,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long-term governance system as the main line.Three hot topics were formed,includ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research,optimization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basic theme research.In the future,it is necessary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while improving and consolidating basic research.With the goal of ‘beautiful Chin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the new era,we 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long-term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Research progress;Bibliometric analysis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工业复苏和城镇化建设使得农村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2005年习近平同志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五位一体”的国家战略高度。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以生态环保为导向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农村领域,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研究热度高涨,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治理工作初显成效。2022年党的二十大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期,同时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2],对农村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研究也应随新时期发展而不断深入。
鉴于此,笔者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8—2022年农村环境治理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运用关键词共现技术绘制热点知识图谱,剖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主题,展望未来发展,以期更好地进行下阶段研究工作,提升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农村环境治理能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在检索界面选择中文学术期刊库,输入主题词“农村环境治理”,年度为“2018—2022年”,期刊来源为“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共检索到263条结果。对检索结果进行逐条阅读和人工筛选,剔除会议、资讯、书评和其他与主题相关度不高的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219篇作为该研究分析的样本文献。
1.2 研究方法
借助Bicomb2和SPSS 27.0软件作为分析工具,分析方法主要为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法。文献计量法运用数学与统计学知识对文献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帮助厘清计量对象的数量变化、学科分类和主要内容及演变等,从而描述现状和预测发展[3];知识图谱法属于内容分析法的一种,基于共现聚类等手段,使用可视化分析工具把复杂的知识内容绘制成图谱[4],直观展示其间联系,以提炼学科核心结构并发掘前沿领域。
将219篇样本文献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导出,在Bicomb2中提取年份、作者、机构、期刊等特征字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现状。确立高频关键词并构建词篇矩阵,运用SPSS 27.0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绘制热点知识图谱,据此归纳讨论乡村振兴以来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其发展趋势。
2 基于文献特征计量的现状分析
2.1 数量分布
文献数量的时间分布反映出研究热度的变化。由图1可知,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研究总体呈增长趋势。经统计,2018—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总量共1 692篇,同比上一个5年(2013—2017年共698篇)增加了1.42倍,而2013年以前总计仅有625篇。文献总量和样本文献量均在2021年达到峰值,相比2018年分别增加了66.40%和71.88%。这说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我国学术界空前加大了对农村环境治理研究的投入,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尽管文献总量增加,来源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的样本文献量却始终占比不大,说明整体研究质量有待提高。同时文献数量迅速增加后,于2022年有所下降,反映出部分方面研究存在弱化趋势,未来应加强整体研究的融合与拓展,努力取得突破。
国家政策导向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研究热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历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2018年正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求加强对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2019年要求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加快补齐短板;2020年对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处理等作出具体部署;2021年进一步强调以耕地保护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2022年指出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稳步推进,已经进入到细化巩固及强化提升阶段,构建长效运行机制及探索优化策略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2.2 作者、机构及文献被引
核心作者是在学科内具有高影响力的研究者,文献计量法常用发文量与被引量作为核心作者的评判标准。样本文献中,第一作者发文量最高为6篇,被引频次最高为358次。根据普赖斯(PRICED)定律[5],该研究将第一作者发文量≥2或被引频次≥5的作者定为核心作者候选人。由于计算候选人发文量与被引量的CORREL函数相关系数r=0.63可知相关性较一般,则可综合采用这2项指标进行遴选[6]。将权重值分别定为0.5和0.5,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每位候选人的综合指数:
zi=xi×0.5+yi×0.5
式中:zi表示第i个核心作者候选人的综合指数;xi与yi分别表示第i位核心作者候选人的发文量与被引量。最终得出综合指数≥1的核心作者共28名,见表1。
核心作者及其文献被引情况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该研究领域的中心内容。可以看出,近年来众多学者高度关注农村环境治理领域,为研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学者杜焱强的综合指数最高,该学者着重研究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在农村环境治理领域的运用,详细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逻辑的变迁历史。张志胜[7]2019年发表的文章被引用最多次数,该文讨论了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内在关联,认为多元主体责任缺失是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可溯源头。同时,被引量排名第2、3位的文献[8-9]都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展开,分别提出差异化治理策略和构建多元共治格局。以上综合显示出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研究主要面向农村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与乡村振兴紧密联系,并更多关注到了多元主体协同作用下的长效治理策略。
核心作者所在机构涵盖高校、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其中以农林类高校居多,与其他类型高校共同成为研究的主力。219篇样本文献中共有227个机构参与了成果发表,其中南京农业大学发表19篇,处于领先地位。这体现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研究领域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高校引领、院所专研的机构组成网络,有效推动了研究开展。然而不同机构之间的交流较少,有些作者虽然合作关系明显但大多来自同一单位,不利于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研究的持续和突破。
2.3 来源期刊
文献来源期刊是反映学科分布的一项重要特征。该研究的样本文献来源期刊共有101个,载文量≥4的核心期刊,共刊载文献97篇(表2)。其中,涉及经济类学科的期刊有4个,并多与农学、生态学相结合;以环境类学科为主的期刊有3个,这类期刊的专业性相对集中;还有3个期刊由高校主办,与作者机构分析的结果共同体现出高校引领地位。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研究涉及农学、经济、环境、生态等多个不同门类学科,具有较强的学科交融特点;同时,当前研究不仅限于农村环境问题改善,良好生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也同样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3 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热点知识图谱分析
3.1 词频统计
通过Bicomb2统计得到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共550个,对其进行合理清洗后将词频阈值调整为较为集中的最低频数“4”,最终得到31个高频关键词(表3)。这些高频关键词所表达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研究领域的热点。但词频统计结果是零散的,为了挖掘各词的内隐联系,还需进行高频关键词共现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绘制热点知识图谱,从而更加准确地归纳研究热点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