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

作者: 阚智 李星群

摘要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动三者协同发展是加快农村现代化、推进广西农业强区建设的关键措施。通过对广西农业教育、科技、人才基本情况的了解,分析广西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农业科技基础薄弱,农业资源共享困难、人才结构和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完善农业教育体系、加快农业科创平台建设、加快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教育;科技;人才

中图分类号 G 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2-028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2.05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 Integration—Taking Guangxi as an Example

KAN Zhi1,LI Xing-qun2

(1.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 530000;2.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 530000)

Abstract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s are the basic and strategic support for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is the key measure to accelerate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area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rong agricultural areas in Guangxi.Through the Guangxi agricultural 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talent basic situation, analysis of Guangxi agricultural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 integ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undation is weak, agricultural resource sharing difficulties, talent structure and policy to be perfect, based on these problems to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education system,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kechuang platform, speed up the agricultural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Agriculture;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Talents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根本出路在创新,关键靠科技,归根结底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对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1。农业教育培养农业人才,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人才则作为系统中最活跃的能动因素,直接推动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事业的进步,农业科技的发展反哺农业人才和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农业人才和农业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推动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产业是起点也是终点。广西作为农业大省区,园林水果、秋冬菜、蚕茧、水牛奶等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大而不强、大而不精是亟待突破的发展瓶颈。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协同发展是优化产业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研究和产业经济发展相结合,真正“把论文写在广袤的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具体实践。

1 广西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基础分析

1.1 农业基础

目前,广西有多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在全国遥遥领先。糖料蔗、罗汉果、秋冬菜、罗桑蚕、茉莉花(茶)、芒果、沙田柚、金橘、火龙果、百香果、柿子等产量,以及广西奶水牛、水牛存栏量、近江牡蛎养殖规模等均位居全国第一位[2。蔗糖、水果、粮食、渔业、蔬菜、优质家畜6个产业的产值均已突破千亿元[3。与此同时,广西优势特色产业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梧州六堡茶、马山蓝莓、三江稻鱼、浦北陈皮等一大批新兴特色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广西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动能。

1.2 教育基础

目前,广西共有22所涉农学校,其中:有博士学位授权点高校1所,有硕士学位授权点高校5所,有普通本科专业布点高校7所,职业本科1所、高职(专科)院校2所,中职学校9所,开设有农林畜牧渔等农学类专业,每年可培养学生2万余人。目前厅属院校从本科、高职到中职拥有59个专业,其中39个专业学科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相吻合,占比为66.1%。广西已形成从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各层次农业类学科专业体系,学科专业布局基本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1.3 科技基础

目前,广西现有29家区直农业科研机构,除广西农科院直属20家外,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直属6家(特色作物研究院、蚕业研究所、茶叶研究所、兽医研究所、水牛研究所、水产科学研究院)、林业科研机构1家(林科院)、卫健委1家(药用植物园)、气象局1家(气象减灾所)。在农业科研方面,依托涉农科研院所、高校,共建设涉农创新平台55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依托广西大学建设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野外科学观测站5家。目前广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53%左右,远远低于中国平均61.5%的水平,农业科技成果的实用性不高。

1.4 人才基础

在农业人才方面,广西依托创新平台和重点项目,培育了一批农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基本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国家万人计划4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71人,自治区级高层次人才55人,高级职称人才1 644人等。涉农院校培养涉农人才数量逐年增长,其中211院校培养涉农人才整体保持平缓增长,中职、高职实际招生数量较211院校增长幅度较大。2022年培养毕业生2.5万人、完成招生3.5万人,逐步建成 “中、高、本”3级农类职业教育梯队,每年可为广西培育农科类学生2万人以上。同时广西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和现代农业科技培训,至2022年6月,广西已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15.76万人,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1 800多人、农业经理人1 100多人,9 200多名高素质农民接受了免费中职学历教育。

2 广西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问题分析

2.1 农业科技基础薄弱

农业科技要以解决产业发展现实问题作为根本目标。目前,广西农业科研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农业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分散、集聚程度低,产学研用推合作不够紧密,无法解决产业发展现实需求,农业产业设施化程度较低、农业产业链较短、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基础弱。如,广西蔬菜种植以大田为主,虽然种植面积排全国第3,总产量却排在全国第8,单产更是排在全国倒数第4位;广西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总产值比值约为1.62∶1,低于全国2.40∶1的平均水平,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5%,同样低于全国68%的平均水平,特别是水产品、畜禽、果蔬的深加工率还不到10%[4

2.2 农业科研管理散乱

广西区内农业科研机构小而散,且分属不同主管部门,布局较不合理,导致科研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研究力量分散,科研合作攻关难[5。各科研机构依据各自职能设置科研方向,不可避免出现职能交叉、机构重复设置的现象,造成科研资源极大的浪费,极大地影响了广西农业科研整体效能。如广西科学院也设有红树林研究中心,同时增挂“广西海洋环境与滨海湿地研究中心”的牌子,而广西林科院下设红树林与湿地研究所,2个单位研究领域研究均交叉重复。

2.3 农业资源共享困难 广西区内各高校、科研院所在资源共享方面存在合作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如在广西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网络管理及服务平台搜索“扫描电子显微镜”,页面显示的内容存在仪器参数显示不全、收费标准不明确、服务内容模糊等各种问题。

2.4 农业人才结构和政策有待完善

广西农业农村部门干部人才队伍中绝大多数还是以传统农业专业结构为主,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干部人才较少,不能满足建设农业强区的需要。虽然广西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但还是存在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一是目前广西农学类的硕博士学位点数量偏少、培养规模较小;二是目前还没有农业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和有较高知名度的领军人才。缺乏留住农业领域人才的相关政策,农业专业热度不足,薪资水平低、激励不够等因素制约着人才的引进[6。例如:广西大学的水产养殖学和蚕学专业因为生源不足,已停招多年。

2.5 基层农业推广体系不成熟

广西各个市县的农业推广机构普遍存在基础条件差、薪资待遇低、人才数量少的问题。普通技术人才占大多数,高学历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占比很少。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某些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仅几个人,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农技推广队伍老龄化严重,人员断层问题日益严重。

2.6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阻力重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不健全[7,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机制问题突出;相关转化资金投入不足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政策和人才的短缺也进一步限制了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应用。

3 广西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对策建议

3.1 加快农业科创平台建设

积极推动高水平科创平台建设[8。立足广西“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围绕解决基础性、区域性和行业性重大农业问题,布局重点研发平台,整合资源,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以特色产业为引导,联合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创建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