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养殖的影响分析与优化策略

作者: 王婵 朱劲松

稻虾养殖的影响分析与优化策略0

摘要 分析了稻虾养殖对水稻产量、水质和农民收入的影响,使用了基于作物产量简化形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荆州市 2018—2020 年的稻虾养殖数据,对比了不同种养模式下的差异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稻虾养殖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农民收入,同时对水质有一定影响,且影响程度随着小龙虾密度的增加而加大。该研究认为,稻虾养殖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农业模式,建议政府加强对稻虾养殖的技术指导和监管,推广稻虾轮养等优化的种养模式。

关键词 稻虾养殖;水稻产量;水质;农民收入;计量经济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24-0261-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24.05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mpact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Rice and Shrimp Culture—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Jingzhou City

WANG Chan, ZHU Jing-s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23)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effects of rice and shrimp farming on rice yield,water quality and farmer income were analyzed. An econometric model based on simplified form of crop yield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nd impact degree of rice and shrimp farming data in Jingzhou city from 2018 to 202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ce shrimp culture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rice yield and farmers’ income,but had some effects on water quality,and the degree of impac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rayfish dens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technical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of rice and shrimp farming,and promote the optimized cultivation mode of rice and shrimp rotational cultivation.

Key words Rice and shrimp culture;Rice yield;Water quality;Farmers’ income;Econometric model

稻虾养殖是一种将水稻和小龙虾同时或交替种养在同一水田的农业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稻虾养殖利用了水稻和小龙虾之间的生态互补和资源共享,实现了水稻和小龙虾的双重收益,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然而,稻虾养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种养模式的选择、小龙虾密度的控制、水稻产量和水质的影响、农民收入的分配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决,以促进稻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关于稻虾养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稻虾养殖的生态效应,主要研究稻虾养殖对水稻生长、水质和土壤的影响,以及稻虾养殖的优化技术和管理措施[1;二是稻虾养殖的经济效益,主要研究稻虾养殖对农民收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稻虾养殖的成本收益分析和风险评估2;三是稻虾养殖的社会效应,主要研究稻虾养殖对农民的就业、教育、健康和社会参与的影响,以及稻虾养殖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3。这些研究都为稻虾养殖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如数据来源和处理的不规范,模型设定和方法选择的不合理,结果分析和讨论的不充分,结论和建议的不切实际等,这些都影响了研究的质量和效果,也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笔者以荆州市为例,采用基于作物产量简化形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荆州市 2018—2020 年的稻虾养殖数据,对比了不同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水质和农民收入的差异,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 文献综述

从稻虾养殖的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3个方面,系统地梳理和评价了国内外关于稻虾养殖的相关研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共识和分歧,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为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空间。

1.1 稻虾养殖的生态效应 稻虾养殖的生态效应主要指稻虾养殖对水稻田的水质、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的影响,以及稻虾养殖对水稻田的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现有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现:①稻虾养殖对水质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作用[4。正面的作用是,小龙虾可以通过摄食水稻田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减少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改善水体的透明度和溶氧量,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负面的作用是,小龙虾的排泄物和死体增加水体中的有机质和氨氮,提高水体的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降低水体的 pH 和氧化还原电位,恶化水体的质量。稻虾养殖对水质的影响还受到种养模式、小龙虾密度、水稻品种、施肥量、施药量、灌溉次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②稻虾养殖对土壤的影响也是复杂的,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作用[5。正面的作用是,小龙虾可以通过挖掘水稻田的底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渗透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土壤的气体交换和水分循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活性。负面的作用是,小龙虾的排泄物和死体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等元素,导致土壤的酸化和盐渍化,降低土壤的 pH 和电导率,影响土壤的化学性质,抑制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稻虾养殖对土壤的影响还受到种养模式、小龙虾密度、水稻品种、施肥量、施药量、灌溉次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③稻虾养殖对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群落的影响是正面的,可以增加水稻田中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促进水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提高水稻田的生物的功能和效率[6。小龙虾可以通过摄食、排泄和挖掘等方式,为水稻田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营养和环境,增加水稻田中其他生物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增加水稻田中的其他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稻虾养殖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还受到种养模式、小龙虾密度、水稻品种、施肥量、施药量、灌溉次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④稻虾养殖对水稻田的生态服务功能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可以提高水稻田的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如净初级生产力、净第二生产力、净固碳量、净释氧量、净减污量等。稻虾养殖对水稻田的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还需要考虑水稻田的面积、位置和类型等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等影响[7

1.2 稻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稻虾养殖的经济效益主要指稻虾养殖对农民收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稻虾养殖的成本收益分析和风险评估。现有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现:①稻虾养殖能够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8。稻虾养殖可以实现水稻和小龙虾的双重收益,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率。稻虾养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还受到种养模式、小龙虾密度、水稻品种、市场价格、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②稻虾养殖能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稻虾养殖可以实现水稻和小龙虾的互利共赢,形成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和竞争力[9。稻虾养殖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还受到地区差异、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③稻虾养殖有一定的成本收益比和风险系数,需要进行合理的成本收益分析和风险评估。稻虾养殖的成本收益比受到种养模式、小龙虾密度、水稻虾养殖的成本收益比受到种养模式、小龙虾密度、水稻品种、市场价格、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10。一般来说,稻虾养殖的成本收益比高于单纯种植水稻或单纯养殖小龙虾,稻虾轮养的成本收益比高于稻虾共养或稻虾间养,小龙虾密度适中的成本收益比高于过高或过低的小龙虾密度。稻虾养殖的风险系数受到气候变化、病虫害、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一般来说,稻虾养殖的风险系数高于单纯种植水稻或单纯养殖小龙虾,稻虾共养或稻虾间养的风险系数高于稻虾轮养,小龙虾密度过高或过低的风险系数高于小龙虾密度适中。

1.3 稻虾养殖的社会效应 稻虾养殖的社会效应主要指稻虾养殖对农民的就业、教育、健康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稻虾养殖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现有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现:①稻虾养殖能够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就业质量。稻虾养殖可以延长农业生产周期,增加农业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增加农民在农业领域内外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11。稻虾养殖对农民就业的影响还受到地区差异、人口结构、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②稻虾养殖能够促进农民的教育水平,提高农民的知识技能12。稻虾养殖需要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促使农民学习和掌握新型农业技术和理念,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稻虾养殖对农民教育水平的影响还受到政府支持、技术培训、信息传播等因素 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③稻虾养殖能够改善农民的健康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稻虾养殖可以增加农民对水稻和小龙虾等优质食物的自给自足,提高农民的营养摄入和饮食结构,增强农民的体质和抵抗力[13。稻虾养殖对农民健康状况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卫生、病虫害防治、医疗保障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④稻虾养殖能够增强农民的社会参与,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14。稻虾养殖可以促进农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加农民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提高农民的社会认同和社会信任。稻虾养殖对农民社会参与的影响还受到文化传统、组织形式、利益分配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对稻虾养殖的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如数据来源和处理的不规范,模型设定和方法选择的不合理,结果分析和讨论的不充分,结论和建议的不切实际等,这些都影响了研究的质量和效果,也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该研究以荆州市为例,采用基于作物产量简化形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利用荆州市 2018—2020 年的稻虾养殖数据,对比了不同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水质和农民收入的差异,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希望能够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个维度,系统地分析稻虾养殖的影响,为稻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采用了基于作物产量简化形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分析稻虾养殖对水稻产量、水质和农民收入的影响。该模型[15的基本假设是:水稻产量是由水稻的生物学特性、水稻田的自然条件、农民的投入行为和稻虾养殖的种养模式等因素决定的,而水质和农民收入则是由水稻产量和其他一些因素决定的。该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Yi=f(Xi,Zi,Mi,εi)(1)

其中:Yi是水稻产量、水质或农民收入的指标;Xi是水稻的生物学特性和水稻田的自然条件的变量;Zi是农民的投入行为的变量;Mi是稻虾养殖的种养模式的变量;εi是随机误差项。该研究将该模型具体化为以下3个子模型:

水稻产量模型:

Y1i=α0+α1X1i+α2Z1i+α3M1i+ε1i(2)

其中:Y1i 是水稻产量;X1i是水稻品种、播种期和收割期的变量;Z1i是化肥用量、农药用量和灌溉次数的变量;M1i是稻虾种养模式的虚拟变量,取值为 0(单养水稻)、1(单养小龙虾)、2(稻虾共养)或 3(稻虾轮养)。

水质模型:

Y2i=β0+β1Y1i+β2X2i+β3Z2i+β4M2i+ε2i(3)

其中:Y2i表示水质;Y1i是水稻产量;X2i是水稻田的面积、位置和土壤类型的变量;Z2i是水源的类型、水位的高度和水流的速度的变量;M2i是稻虾种养模式的虚拟变量,取值同上。

农民收入模型:

Y3i=γ0+γ1Y1i+γ2X3i+γ3Z3i+γ4M3i+ε3i(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