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检测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及培育路径
作者: 徐敏 朱丽娅
摘要 工匠精神是当前食品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备素养。对食品检测类相关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组成进行了解构,对“匠心”“匠品”“匠术”三要素的混合培养模式进行了综合设计,并以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为案例,对该模型在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示范,以期为工匠精神在相关专业中的培养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 工匠精神;食品检验;内涵组成;培养模型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2-0269-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2.066
Epochal Value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for Food Analysis-majore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XU Min,ZHU Li-ya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Grain Engineering,Hefei,Anhui 230012)
Abstract Nowadays,in order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rocess of the food industry,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craftsmanship spirit for 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food testing domain,the paper analyzed the value composition and epochal value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A mixed cultivating path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ty of spirit elements,including ingenuity,quality,and skill. The course,food analysis and testing,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model. The work of the paper was aimed at providing solutions for craftsmanship spirit cultivat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Craftsmanship spirit;Food analysis;Epochal value;Cultivation model
基金项目 2019年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Azcj142,Azcj137)。
作者简介 徐敏(1989—),女,安徽东至人,讲师,从事植物资源深加工及利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21-12-23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后疫情时代,食品行业对国家应急保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食品类专业人才是当代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当前食品行业转型升级实施过程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工匠精神”[1]。工匠精神起源于古代手工业劳动者精益求精、追求细致的工作态度,并在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中再次被呼吁回归。它有世界范围内通用的标签——精益求精、精工细作、坚守传承、创新创造,也有国家、制度和时代的印记[2]。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注入“工匠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对职业的崇高责任感,建立对自我岗位更高目标的追求,精炼娴熟精湛的专业技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该研究主要探讨高职食品检测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的专业内涵以及实现路径。
1 高职食品检测类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涵盖了道德意识、价值理念、技术能力、素质涵养、工作态度等多个领域,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匠心”“匠品”和“匠艺”三大核心要素。该研究结合食品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特点对各要素核心内容进行分析。
1.1 匠心
“匠心”是工匠精神的根基,是技术工作者内心对美好与卓越的追求,是向上向美的心性所向。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导向作用。人类实践活动中,意识能够指导实践并充分发挥人对世界能动地改造作用[3]。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食品检测工作是守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检测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以国家标准为基准进行食品感官、理化、微生物和安全性分析。岗位涉及任务繁杂枯燥,不断重复,包括溶液配制、仪器设备调试、检验结果计算、检验报告发放、实验室卫生管理等,但操作过程要求规范,试验结果力求精确和准确[4]。从业者必须有心怀民生的责任情怀,才能在工作中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地完成检测任务。食品检测技能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多次反复,无限深化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不停观察、实施和反思才能形成娴熟、精湛的检验技能,这一过程需要从业者具备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极致的坚守。同时,食品检测技术日新月异,食品检测过程复杂多变,食品样品种类繁多,检测人员必须持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才能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改进检测方法,提升技术水平。
1.2 匠品
“匠品”是工匠精神的内核,以职业精神为基底,外显为爱岗、奉献、敬业、传承、创新等职业理念和道德规范。匠品决定着行为模式,职业行为方式受职业道德品质所影响。食品检测工作是运用食品检测技术及时发现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从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工作的重要一环。食品检测行业领域职业规范内容主要包括:①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②认真负责,严于律己,不骄不躁,吃苦耐劳,勇于开拓;③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思想、科学文化素质;④敬业爱岗,团结同志,协调配合[5]。培养食品检测相关专业学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公正客观、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让学生对食品检测工作心怀敬畏之心,行有所止,品有所正,才能确保检测过程科学规范,检测数据准确无误,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1.3 匠术 “匠术”是工匠精神的外显,是技术从业者依靠勤学苦练、探索创新和攻坚克难获得的高超、娴熟的专业技术能力。“匠术”对应食品检测知识体系中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对应职业教育中的相关专业理论,以食品检测岗位为视角,主要包括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检测结果分析、检测报告编制等基础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对应技能操作,主要包括检测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仪器与设备的使用、各类理化成分的检测、检测结果的分析、食品品质及安全性评价等[4]。策略性知识是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灵活运用技能,通过对既有知识体系和环境资源的整合,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链接,快速提取解决新情境下出现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成功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食品检验岗位项目多乱繁杂,工作中新的问题层出不穷,策略性知识的形成能够帮助学生面对不同工作任务时能够灵活应变,是职业良好适应能力的一种表现。
李淑玲[6]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理论对工匠精神三要素进行了划分(图1)。其中匠品和匠心隐藏在冰山以下,属于隐性素质。匠术则显露在冰山以上,属于显性素质。该模型认为匠品和匠心是匠术形成的结构基础和内在动力,即专业技能的获取需要良好的职业态度、高度的职业精神以及严格的职业操守等内驱力的支撑,三者之间有机融合,相互影响与促进。
2 高职食品检测类技能人才“工匠精神”三维培养模型
现代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既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从该角度出发,无论是匠心、匠品还是匠术,都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理念和目标相契合。但三者由于具有不同的价值属性,无法单纯地用同一种方式进行培养。属于隐性素养的匠心及匠品主要体现为职业素养与道德的内化于心,职业取向与表现的外化于行,可以通过入学教育、专业实习、社会实践、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途径进行培养。而属于显性素养的匠术则是行为个体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表象,表现为在工作岗位中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专业作风、精湛娴熟的技术水平以及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训实习、技能比赛等加以训练和强化[7]。结合现代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职教育视野下工匠精神的三维混合培养模式(图2)。
2.1 阶梯递进式培养匠心
作为工匠精神的根本,匠心是对初心的坚守和对浮躁的拒绝,是追求至精至善,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做到极致的执着与专注。匠心是技术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掌握高超技术能力,形成深度职业认同后,不自觉所产生的,对设计的独居匠心、对记忆的优化革新、对质量精益求精的职业行为[8]。高职学生处于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由于与职业活动行为的接触尚不紧密,匠心的内在形成驱动力较为薄弱。但高校作为文化育人的主场所,持续性的创设精益求精、创新致远等匠心文化培养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在知识获取、技能养成、素质培育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造就出具有视野开阔、胸襟宽广、底蕴深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对于高职食品检验类专业学生匠心文化资源的输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一是适当提高课程质量标准。日本职业院校在培养技术工作者时,要求学生按照极高的统一标准接受训练,树立追求完美的工作信仰,将技术工作过程看作缔造生命的历程[9]。而我国由于职业院校生源文化课基础较差,教师会适当降低课程质量要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懒散、心情浮躁、粗心大意等不良学习态度,严重背离匠心内核思想。食品检验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水平适当调整课程难度,但课程质量标准需要严格控制。尤其是在实验实训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操作关键点的制定、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复核等步骤帮助学生树立对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视,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寻找环保试剂替代品、创新实验方法,搜索专业前沿文献等过程帮助学生加强创新精神和质疑精神培养。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技术活动。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①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在科研技术难题的攻克中参与技术发明和创新。②参加技术竞赛,包括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③打造校园创新文化活动,包括文化技术节、发明创造作品展览、科技创新社团等。三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10]。企业活动中无处不体现出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和对创新的执着追求。通过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将精益求精、创新致远等匠心精神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实验实训等专业建设框架内,推动企业工匠精神在校园教学活动中的传播与扩散。
2.2 波浪递进式培养匠品
与匠品相关联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通过制度将行业或职业内的基本伦理道德进行明文规定。这种规定既包括“爱岗敬业、团结协助”等原则性的基本规范,也包括如《食品检验操作技术规范》《食品检验工作规范》等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具体规范。现代职业教育逐渐认识到职业道德素养对职业行为的正面导向作用,开始不断地宣传和系统性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然而,职业道德规范并非抽象的文字表述,而是扎根于具体的工作之中,以非抽象的形式存在和使用,只有在实践中去学习、体会、发展和持续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形成内化于心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