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作者: 张宇 翟绪军

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0

摘要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升级都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而不同的基础设施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性存在差异。选取黑龙江省2009—2018年数据为样本,测算了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系数,并运用熵值法将11个农村基础设施分为4个类别,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4类农村基础设施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排在第三的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而社会服务基础设施排在最后。通过对结果的细致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4-022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4.053

Study on the Impact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on the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ZHANG Yu1,ZHAI Xu-ju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University,Daqing,Heilongjiang 163319;2.Xinhuadu Business School, Minjiang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08)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the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frastructure and the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different. Taking the data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09 to 2018 as a sample,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upgrading coeffici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ivides 11 rural infrastructure into four categories by using entropy method, and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four types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by using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frastructure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is the closest, followed b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frastructure,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came third, while social service infrastructure came last. Through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the smooth promo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y words Rural infrastructure;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Rural vitalization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指出,乡村振兴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振兴。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文件强调,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基础[1]。农业作为乡村的主导产业,始终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2]。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关乎着农村的发展活力和发展环境,影响着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然而,我国目前农村基础设施仍存在种类繁多、地区差异较大等情况,各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也有所不同。因此,笔者以黑龙江为例,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产业升级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推进黑龙江乡村的全面振兴。

1 文献综述

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国内外学者给予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Baro[3]通过内生增长模型从理论上验证了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外部性。Fan等[4]研究了中国和印度的农村基础设施,结果表明,对交通、电力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显著影响农业的产出,且在相对贫穷落后的区域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使农业生产的边际收益高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Mamatzakis EC[5]运用先验对数成本函数,分析了希腊35年来经济生产率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对农村劳动力具有替代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Hulten等[6]发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积极的正向影响。

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李谷成等[7]采用一阶差分GMM的方法,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公路里程数和电力基础设施能够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林毅夫[8]提出,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劳动率水平的提升。蔡保忠等[9]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对我国28个有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省份的农业增产效应进行分析,指出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邓晓兰等[10]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1988—2014年我国各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GMM方法检验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灌溉基础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赖红兵等[11]利用2009—2015年农业和水利建设有关数据,构建回归分析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水利建设的关系,指出农村水利设施对农业现代化水平存在正向促进作用。

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可知,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也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这是被学者们广泛认同的,但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间存在的差异较大,且鲜有文献分析不同类别的农村基础设施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因此,笔者研究黑龙江省各类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性,以期找到最能助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2 研究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源于灰色系统理论,是由国内学者邓聚龙在1982年提出的,主要通过评价各要素间的接近程度,来判断评价对象的优劣次序[12]。这种方法对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与规律没有具体要求,其主要原理就是根据参考序列曲线与比较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两者是否存在紧密关联,关联度越高的序列,曲线就越接近。由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异,且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众多,故而该研究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

3 指标选取及计算过程

在指标的选取中,依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可量化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在研究中,选用黑龙江省2009—2018 年相关统计数据以及指标数据,文章所选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以及《黑龙江统计年鉴》。所涉及指标包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系数和各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程度。

3.1 指标选取

3.1.1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系数的测算。

对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测算,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转换速度和方向模型法、指标体系评价法、经典比例测算法等[13],而对于农业而言,匡远配等(2016)采用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系数[14],泰尔指数不仅保留各产业的相对独立性,也可避免绝对值的计算,因此这一方法被广泛运用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测算当中,其公式为:

TL=∑ni=1YiYlnYiLi/YL

式中,Yi为某一产业的产值; L为从业人数;Yi/Li衡量的是农业中某一行业(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效率。由于农业的特殊性,目前无法获得农业内各个分行业的从业人数,因此采用各分行业的增加值和中间消耗的比值来度量生产效率。借鉴此方法,根据公式,测算出2009—2018年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的泰尔指数作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系数(表1),以此作为灰色关联度计算的参考序列。

3.1.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指标选取。

基于现有数据,该研究共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包含11个与农村居民生活、生产和农村生态相关的二级指标(表2)[15-23]。

由于二级指标的数据可获取,而一级指标数据不能直接获取,因此该研究采取熵值法对二级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得到综合得分作为一级指标,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数据标准化。由于二级指标存在量纲,各项的单位不同,数值大小的意义不同,故而在权重的计算前,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该研究选择归一化对数据进行处理:

4 结果分析

由运算结果分析可知,农村基础设施的种类不同,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1)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关联度最大的,是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沼气池产气总量、太阳能热水器)。农村环境的治理,不仅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也有利于农业生态的良性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污染农村环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生活垃圾的不及时、不合理处理,以及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源直接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沼气池能够有效处理农村污水及农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产生的有机垃圾,实现农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将传统生物智能转换为绿色能源,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太阳能是一种可以直接使用,且对环境无污染的、理想的、高效的清洁能源,而太阳能技术运用最成熟便捷的便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的大范围使用,减少了农村传统生物质能源的燃烧。这些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态面貌,也是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更多的农村资源和资本得以再次投入农业生产当中,进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