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茎叶除草应用缓解剂增产效果分析

作者: 马子竣 孙继英 史乔丹 刘玲玲 汝甲荣 孔德崴 牛若超 邱广伟

大豆茎叶除草应用缓解剂增产效果分析0

摘要  在筛选适宜的茎叶除草缓解剂处理,以期解决茎叶除草造成大豆叶片损伤继而影响产量问题。以大豆品种“克豆52”为试材,利用松·喹·氟磺胺乳油茎叶除草处理。3种缓解剂GAP、GAL、GAC分别设置3个浓度2个施用时期共18个处理,CKW茎叶除草次日喷清水,CKA仅进行茎叶除草。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大豆叶片药害指数、株高、节数、有效荚数、百粒重,结合经济效益和对杂草影响决选最优处理。结果表明,AC1处理便于农户掌握,产量最高,增产18.48%,综合收益较高,对除草效果影响较小,值得在生产上推广。

关键词  大豆;药害;氟磺胺草醚;茎叶除草;缓解剂

中图分类号  S 4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5-0147-05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3.05.03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Yield Increase Effect of Retarded Application of Weeding Agent in Soybean Stem and Leaf

MA  Zi-jun1,2,SUN  Ji-ying1,SHI  Qiao-dan1 et al

(1.Keshan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Qiqihar,Heilongjiang  161606;2.Crop Resource Institute,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rbin,Heilongjiang 150086)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the suitable treatment of stem and leaf herbicide mitigation agen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oybean leaf damage caused by stem and leaf weeding and then affecting the yield formation.The soybean variety ‘Kedou 52’ was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the stem and leaf weeding treatments were treated with clomazone,Quizalofop-P and fluorosulfonamide emulsion.The three alleviators GAP,GAL and GAC were treated with 18 treatments at 3 concentrations and 2 application periods,respectively.Water was sprayed on the next day for stem and leaf weeding of CKW,and only stem and leaf weeding of CKA.Through investigation,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soybean leaf harm index,plant height,node number,effective pod number,100 seed weight,combined with economic benefits,effect on weeds,the optimal treatment was sel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1 treatment was easy for farmers to grasp,had the highest yield with increase of 18.48%,hig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and less impact on weeds,which was worth promoting in production.

Key words  Soybean;Risk of damage;Fomesafen;Cauline leaf weeding;Alleviator

在国内大豆是植物油脂主要来源,又是动物饲料中蛋白组分和食品加工业重要原料。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物质需求提高,国内大豆油消费量逐年上升[1-2]。我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2-3],对进口大豆依存度较大,且进口来源单一[4],对我国粮食安全极为不利[3]。通过育种手段产量提升比较缓慢,不及国内消费量增速,2003—2016年国审北方春大豆品种单产提高21.7%,平均年增长仅为1.55%[5]。通过栽培技术和植保措施着手提升单产,从而促进总产提升,成为当务之急。

异噁草松(Dimethazon)又称广灭灵,属有机杂环噁唑烷类除草剂,广泛应用于大豆田除草[6],能抑制敏感植物的双萜(异戊二烯)化合物合成,阻碍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生物合成,使其光合受到抑制变白逐渐死亡,从而达到除草目的。

氟磺胺草醚(Fomesafen)又称龙威(Tornado)或虎威(Flex),属二苯醚类除草剂,常用于大豆田化学除草[7]。其作用于敏感叶绿体内原卟啉原氧化酶,该酶受到抑制光敏性原卟啉原IX大量积累,光照下单态氧大量产生导致细胞膜脂过氧化而渗漏,叶绿体色素被破坏,最终叶片和植株死亡[8]。

东北春大豆产量长期占全国大豆总产50%以上[9],主产区户均作业面积较大,化学除草作用效果快、效率高、成本低廉,农户普遍采用。研究表明茎叶除草会影响大豆叶片光合作用[10-11]、抑制大豆根瘤菌固氮[10,12],对大豆植株、叶片有一定损伤,减少结荚量,具有一定减产效应[13-17]。

Ca2+既是植物所必需营养元素又是植物细胞内的第二信使[18],在细胞膜上钙通道有调节细胞内Ca2+浓度的重要作用[19]。一定浓度的外源Ca2+可以保护细胞膜质,减少细胞溶质外渗,提高植物低温[20-22]、强光[23]、高温[23]、干旱[24]、酸雨[25]、病原菌侵染[26]等逆境条件下光性能和适应能力[27]。细胞膜上钙通道调节细胞内Ca2+抵御盐胁迫[19],过度逆境胁迫会导致植物组织内Ca2+浓度失衡。钙调蛋白在植物体内具有广泛生理作用[28],植物缺乏Ca2+会导致病害发生[29-30]。

异噁草松、氟磺胺草醚对光合色素和膜脂损伤,选择具有保护膜脂和光合色素作用的钙盐及营养成分应用于该研究。笔者设计3种缓解剂GAP磷酸二氢钙 ∶尿素 ∶蔗糖为1 ∶1 ∶1、GAL乳酸钙 ∶尿素 ∶蔗糖为1 ∶1 ∶1、GAC氯化钙 ∶尿素 ∶蔗糖为1 ∶1 ∶1,共设置18个处理,以期筛选出有效减轻大豆茎叶除草伤害,能够促进大豆植株尽快恢复健康,解决茎叶除草造成减产问题的处理,为大豆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克山基地(125.482°E,48.019°N)中心试验区进行。

1.2 试验材料

大豆品种为克豆52;茎叶除草剂为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晓光田本郎松·喹·氟磺胺乳油,总有效成分含量35%,精喹禾灵2.5%,氟磺胺草醚含量9.5%,异噁草松含量23%。3种缓解剂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研发GAP、GAL、GAC,均为速溶固体粉末。

1.3 试验方法

2020年5月16日播种,种植密度37.5万株/hm2。采用垄上双行种植,小区行长4 m,6垄区,各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置。前茬马铃薯,参照当地农户施肥量。

除草剂施用:人工喷施1 hm2施用除草剂1 500 mL对水300 kg,折合小区面积使用。混施处理:6月22日除草剂混合缓解剂一次施入;次日施用处理:6月22日喷施除草剂,6月23日喷施缓解剂。

气象条件:6月22日气温16.5~27.7 ℃,平均气温22.8 ℃,平均风速2.0 m/s,平均湿度13.6%;6月23日气温22.2~28.4 ℃,平均气温14.7 ℃,平均风速2.4 m/s,平均湿度14.8%。

缓解剂施用:各处理按表1方法和剂量施用。与除草剂混用:先将除草剂和缓解剂分别溶解于适量水中稀释,再将二者加入洁净水中混匀,通过观察混合液均未发生浑浊与沉淀现象,定容后喷施;除草次日施用:茎叶除草次日将缓解剂参照茎叶除草用水量混匀后喷雾施入。

1.4 调查方法    6月27日调查大豆受药2片复叶药害等级。借鉴徐淑霞等[31]和刘松杰等[32]的方法划分药害等级。

0,无症状;1,药害斑点较少或褪绿轻微;3,药害斑点较多或褪绿较重;5,药害斑点发生严重且复叶有轻微枯萎;7,复叶枯萎较重伴有卷曲;9,复叶枯萎严重伴有脱落。

7月2日取杂草植株测定干鲜重。

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含水率[33]:含水率=(初始鲜重-烘干后重量)/初始鲜重×100%。

收获期小区内随机取10株大豆测量子叶节到植株顶端距离记作株高,记录每株节数和有效荚数;小区内去除边际效应取2垄,每垄1 m行长,测定全部籽粒重量,按面积折算产量,随机3次测定百粒重后平均记作小区百粒重。

1.5 数据处理

用Excel软件和DPS 18.1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对20个处理有效荚数、节数、株高、产量、百粒重进行单因素多元分析,用 Duncan’s 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药害指数

苗期除草剂药害症状在叶片上会有直观表现[34-35],根据叶片发生的药害斑点大小和数量可以划分出药害等级,根据缓解剂处理和对照间药害等级差异即可比较各处理在大豆上作用效果[36]。

由图1可知,CKW、CKA药害最重,AP3处理药害最轻,AC3次之,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AC1、AP1的混合施用各处理药害指数均与CKA、CKW差异极显著。次日喷施缓解剂处理均较混合施用处理药害严重,其中BC1、BP1、BL1、BL2分别与CKA、CKW处理差异显著但未达极显著水平。

2.2 对大豆产量因子的影响

由表2可知,从节数方面看,AL2、AL3、BC2均较CKW降低,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其中BC2最低,AP3最高,AP1次之,BC3再次,三者间有差异但不显著,三者与CKW、CKA处理有差异但不显著,但均与BC2差异显著。

从有效荚数看,AC1最高,其次为AP1、AP3、BC1,分别比对照CKA多8.13、7.26、6.50、5.76个有效荚,AC1、AP1、AP3、BC1均与CKA差异显著,且CKA和AC1之间差异极显著。BC2、AL3处理有效荚数较CKA减少,但二者与CKA、CKW均差异不显著。

株高方面,各处理均较CKW有所升高,有10个处理增幅超过10%,依次是AC2、AC1、BC2、BL3、AP3、BC1、BL2、AC3、BP2、BP3,这10个处理与CKW差异显著。其中AC1与AC2差异不显著,二者与CKA、CKW之间差异极显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