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及障碍度分析

作者: 毕方泽

洞庭湖区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及障碍度分析0

摘要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对于发挥区域农业多元价值、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内洞庭湖地区 25 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构建洞庭湖区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揭示洞庭湖区农业多功能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2005—2020年洞庭湖农业各功能指数及综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整体发展趋势良好。②洞庭湖区整体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中级协调型数量明显增多,由散点型分布演化为集聚式分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中部较高,南北相对较低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③2005—2020年影响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的准则层障碍因素以经济发展和生态文化功能为主,在农业发展中应注意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显化农业在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价值。

关键词 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障碍因子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9-0215-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9.051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iving play to the diversified value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and realiz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 this paper, 25 counties and urban areas in Dongting Lake area of Hunan Province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unit,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and obstacle degree model we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in Dongting Lake area, so as to reveal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bstacle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 development in Dongting Lake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 The functional indexes and comprehensive indexes of agriculture in Dongting Lake showed an upward trend from 2005 to 2020,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was good. ② The overall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in Dongting Lake Area improved steadily, the number of intermediate coordination typ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changed from scatter type to cluster typ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was higher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region, but relatively lower i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he region. ③ From 2005 to 2020,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functions were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exten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and the value of agriculture in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should be reveal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Obstacle factor

作者简介 毕方泽(1998—),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多功能性”首次提出于1992年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地球峰会,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其延伸至农业领域,提出 “农业多功能性”(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初步将农业功能概括为生产功能、环境功能、经济功能3类。农业多功能研究起源于欧盟倡导的多功能农业理念,围绕农业作为经济部门或产业而开展[1]。我国在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把农业功能从食品供给提升到就业、生态、文化层面[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通过发挥农业多功能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乡村多元价值得到更多关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2021年出台的《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拓宽农业的多种功能,提高乡村产业的质量,不断增强优美生态环境、优秀传统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

紧随国家政策对农业多功能的关注,国内关于农业多功能的研究逐步增多,研究内容方面,对于农业多功能的地域类型划分[3]、时空演变特征[4]及驱动机制[5]已有较多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通过综合指数法[6]、多维评价模型[7]等分析农业多功能发展水平,构建纵向比较系数模型[8]、空间错位指数[9]、聚类分析[10]等方法探索农业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农业功能研究常与乡村转型[11]、土地利用转型[12]、土地利用管理[13]、农用地效益提升[14]等研究联系密切,通过农业多元价值的挖掘开发,延伸乡村农业产业链,发挥乡村在粮食生产、社会保障、营造优美生态环境、文化产品供应等方面的多元价值,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改善与生活质量提升。

2014年7月国务院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把洞庭湖区定位为中部地区崛起的典型示范区。作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在自然生态功能上具有调蓄洪水、涵养水源、调节区域气候的重要作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作为国家一项重要战略,在探索大湖流域农业综合开发新模式、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路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该研究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中位于湖南省的 25 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利用2005—2020 年《湖南统计年鉴》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构建洞庭湖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探索湖区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以期为促进洞庭湖地区农业多元价值实现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地处我国中部,北临武汉城市群、南接长株潭城市群,包括湘、鄂2省5市、33 县(市、区),其中湖北境内约1.41万km2,包括荆州市的8个县(市、区),湖南境内约4.63万km2,包括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及长沙市望城区共25个县(市、区)。2020年,洞庭湖区常住人口1 506.62万,乡村人口620.51万,聚集了湖南省22.64%的乡村人口。第一产业产值1 301.33亿元,占湖南省的30.6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 318.53亿元,是湖南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0.86%。考虑到洞庭湖75%以上面积位于湖南省境内以及数据可得性与统计口径差异,该文所研究的洞庭湖区指湖南境内常德、益阳、岳阳3市及长沙市的望城区。

1.2 研究方法

1.2.1 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洞庭湖区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评价指标的相对稳定性、数据的可获得性,借鉴前人研究成果[14-15],将洞庭湖区农业所具有的农副产品供给、原料供给、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生态涵养等多元化功能,概括为生产供给、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及生态文化功能,构建洞庭湖区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表1)。

1.2.2 指标权重确定。

使用极差标准化法对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引用均方差决策法[16]计算各时点指标的离差系数,反映其对农业多功能发展的贡献程度,取历年权重的均值作为最终指标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1.2.3 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耦合理论可以用来描述2个或者2个以上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程度[17]。该研究借用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和模型来计算洞庭湖区农业多功能的耦合协调度,其耦合协调度函数[18]如下:

式中,C为洞庭湖区农业多功能的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T为农业各功能的综合指数;α、β、γ、δ分别为农业各功能的贡献程度,考虑到二者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样重要,此处均取0.25。洞庭湖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分类标准见表2。

1.2.4 障碍度模型构建。

障碍度模型,即健康距离模型,源于生态系统系统评价。该研究引用障碍度模型对洞庭湖区农业多功能协调发展进行障碍因子诊断。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Wij为第i准则层第j个指标的权重;yij为第i准则层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值;Zi为单项指标对洞庭湖区农业多功能协调发展的障碍度。

1.3 数据来源

研究时段为2005—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湖南省土地利用变更表,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局编制的《湖南省统计年鉴》、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南农村统计年鉴》和EPS数据平台,部分指标数据是整理计算后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业多功能发展系统分析

通过极差标准化、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分析方法,计算得到洞庭湖区域各区县农业生产供给、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生态文化功能指数以及四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见表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