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 柯裴蓓 周丹婷 吴玲 徐秋霞 黄欣 谷青青 黄锦秋 陈华 李玉娟

摘要枇杷是原产于我国的特色果树,果实色泽金黄、柔软多汁、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为良好地打造江苏省沿江枇杷带,促进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以南通市海门区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为例,探究枇杷产业融合创新的发展模式,并针对当前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提升科技支撑、优化产业前端,深化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拓展果业功能、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品牌树立、特色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升级,带动休闲农业发展及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枇杷;产业链;产业融合;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11-009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1.02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Model of Loquat Industry in Central Jiangsu Region—Taking the Ecological Theme Manor of Tianlai Village in Haimen as an Example

KE Pei-bei1,ZHOU Dan-ting2,WU Ling1 et al(1.Jiangsu Yanji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tong,Jiangsu 226012;2.Horticultural Sericulture Guidance Station,Nantong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Nantong,Jiangsu 226007)

AbstractLoquat is a characteristic fruit tree originating in China, with golden color,soft and juicy,high nutritional value,and is loved by consumers.In order to create a good loquat belt along th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loquat industry in central Jiangsu,this paper takes the ecological theme manor in Tianlai Village,Haimen District,Nantong C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loquat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In view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oquat industry integration in central Jiangsu,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several aspects of enhanc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optimizing the front end of the industry,deepening product development,and exten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expanding the functions of fruit industry,promoting industrial upgrading,strengthening brand building,characteristic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of loquat industry in central Jiangsu,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y.

Key wordsLoquat;Industry chain;Industry integration;Industrial upgrading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为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枇杷属(Eriobotrya),是原产于我国的特色树种[1]。枇杷在我国已经有2 000多年的种植历史[2],枇杷适应性强,病虫害少,产量较稳定,经济效益高[3]。枇杷果实柔软多汁、甜酸适度,风味、色泽俱佳,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销售前景非常可观[4-5]。2021年底,江苏省枇杷栽培总面积3 867 hm2,总产量1.7万t,总产值达4.5亿元。此外,枇杷作为中药材,在疾病治疗和食药保健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清代薛生白的《湿热病篇》中提到的“五叶芦根汤”以枇杷叶为主要原料[6-7],具有清热化湿润肺功效,目前已有中医药专家将“五叶芦根汤”作为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临床药物之一[8]。

休闲农业衍生出多元的服务形式,其发展对于农村转变农业发展模式、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就业和实现乡村振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9],农业产业融合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10]。我国枇杷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湖北及江浙地区[11]。近年来在江苏地区枇杷的研究中,学者多以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研究,对苏中地区的枇杷产业研究较少。南通海门、如皋、启东等苏中沿江地区,不但拥有悠久的枇杷种植历史,而且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已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枇杷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该研究以南通市海门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为例,探究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苏中地区枇杷产业可持续发展,对带动苏中地区枇杷产业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概况

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位于南通市海门336绕城公路北侧,高新区智谷绿海生态农业园内,占地面积约60 hm2,距今有300多年历史,2015年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最古老的枇杷园”称号。园内百年以上的枇杷古树近百棵,目前有优质枇杷品种种植面积约33 hm2,是一个集采摘、特色产品销售、餐饮、民宿、温泉、宴会、垂钓、骑马、户外活动于一体的多元化、生态化的农业园。海门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有效挖掘当地农业文化资源,创新多种特色发展模式,是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

2枇杷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

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12]。根据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13]及《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产发〔2021〕2号)[12]的文件要求,需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为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2.1 “传统文化+现代农业”理念融合我国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乡村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其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14]。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深入发掘当地文化典故,根据县志记载,天籁村枇杷古园系清代垦荒平民英雄“海门田祖”陈朝玉及后人种栽,相传张謇第四次进京赶考时感冒咳嗽,船经古枇杷园时摘园内枇杷叶烧水喝,终于感冒咳嗽痊愈,榜中头名状元。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根植于地域传统文化,结合当地的“田祖故里,状元村落”典故,进行“传统文化+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提出“让农业在文化中旅游”的理念,发展田祖状元文化、枇杷养生文化旅游形式,更好地发挥地域特色。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通过有效挖掘并结合当地农业文化资源,避免了诸多生态果园企业向休闲农业提档升级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创意同质化的问题。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受经济目标的逐利影响,正逐渐步入生态困境[15]。因此,现代农业发展应重视传统农业文化的诉求,挖掘本土农业文化资源,加强对自身文化的审视。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传统文化+现代农业”的理念融合,不仅符合休闲性农业作为新兴农业发展形势,还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农业文化传承过程中不断提高农业自我创新能力,为带动周边农民创收作出巨大贡献。

2.2“标准果园+精深加工”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是提升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的重要条件。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与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展了枇杷标准园建设。在品种选育上,根据精深加工的需要,选育肉厚、多汁、核小、适合榨汁的枇杷新品种,并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在种植管理上,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减少化肥的使用;在土壤优化方面,铺设地布达到防草保湿的目的,改善生产设施条件,应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在病虫害防控方面,进行技术攻关以提高产品品质,达到一级果超过90%,农药用量减少超过11.5%。通过标准果园建设,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果品品质达到绿色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商品果率在质量上不断提高,效益提高27.6%,节本增效28.2%。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在建设标准化果园的基础上,通过枇杷采后清洗、分级、冷藏、包装等进行商品化初级加工,还进一步与哈尔滨商业大学合作,联合开发了枇杷啤酒、枇杷果酒、枇杷茶、枇杷糕片和枇杷膏等一系列产品,并进一步优化技术[16-21],建造枇杷特色产品加工厂,做到原料生产与精深加工无缝衔接,进一步保证了产品质量。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标准果园+精深加工”技术融合,“产、学、研”融合创新发展,通过保证优质原料生产优质加工产品,可以有效地做到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对整个枇杷产业链进行全面技术性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2.3“休闲农业+品牌打造”经营融合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以枇杷为主打,通过一产带动二三产发展。在枇杷销售的基础上,联动二产枇杷啤酒、枇杷果酒、枇杷茶、枇杷糕片和枇杷膏等一系列产品加工、销售,推动包含垂钓休闲、跑马放松、草地露营、户外烧烤、民宿娱乐等休闲功能的发展。打造“天籁村”品牌,通过注册“天籁村”商标,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注册填报产品信息等方式,打造精品品牌,提升品牌效益。在融合经营的理念下,天籁村生态主题庄园先后举办了枇杷节、文化旅游节、啤酒节、音乐节等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宣传效果。特别是海门天籁村打造的“枇杷文化旅游节”作为该庄园的特色名片,已连续举办了6年,累计吸引了200多万游客。

3枇杷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目前,苏中地区整个枇杷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小,没有发挥出枇杷作为特色果品的地位和作用,存在优质种苗少、从业人员老龄化、标准化程度低、深加工水平低、贮藏加工环节薄弱等问题。根据苏中地区枇杷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3.1提升科技支撑,优化产业前端深入枇杷种苗研究工作是优化枇杷全产业前端的关键,目前苏中地区市面上枇杷品种较多,品质良莠不齐,耐寒性普遍较差,特别是近年来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对枇杷生产构成了较大威胁[22-23]。通过对优异枇杷品种的引选,以抗寒、大果、优质、矮化为枇杷育种目标,特别是筛选可避开冬季幼果冻害的晚花期品种,选育可在长江以北露地安全越冬的枇杷新品种,可以加快发展枇杷产业进程。同时,通过对枇杷良种壮苗扩繁和高效绿色栽培方面的研究,深入探索枇杷高效栽培管理关键技术,提高枇杷产量与品质,能确保全产业链前端的优势地位。

3.2深化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枇杷采摘期短,成熟期集中,容易造成上市过程中压货压市的局面。针对该问题,应重点研究枇杷保鲜技术,开发枇杷免损包装材料、免损包装盒、专用保鲜膜,通过先进的保鲜技术来延缓枇杷果实腐烂变质的期限[24-27],并进行短、中期小型冷库贮藏技术研发和冷链运输产业链技术应用。在加工方面,深化果汁、果酱、果酒、枇杷叶茶、花茶、枇杷膏等加工产品的开发,同时加大枇杷叶、花、果等医疗保健价值的挖掘,进一步挖掘生物制药的潜力。此外,还可以通过研发枇杷文化创意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拓宽收益渠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