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渔问题视角下北方休闲型海洋牧场如何突破发展壁垒

作者: 梁潇 宁可源 王伟 王茂林 赵诗文

解决三渔问题视角下北方休闲型海洋牧场如何突破发展壁垒0

摘要“十四五”时期,国家将协调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继续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海洋资源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也成为各地沿海城市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工作中,山东省始终发挥着带头模范作用。随着海洋牧场建设的深入发展,休闲型海洋牧场类的项目模式也应运而生。因其诞生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使得休闲型海洋牧场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及发展思路,导致了同质化现象严重、机构管理混乱、安全应急保障缺失等问题。通过对山东省休闲型海洋牧场现状的梳理研究,总结出建设休闲型海洋牧场的规范理念,并通过机构改革、战略规划等多种形式逐步完善休闲型海洋牧场建设的路径,为该地区及其他地区未来休闲型海洋牧场的规划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海洋牧场;休闲渔业;产业融合;增殖放流

中图分类号F30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11-0099-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1.02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Barriers of Recreational Marine Ranching in the Nor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lving the Sanyu Problem—Taking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ANG Xiao NING Ke-yuan WANG Wei et al(1.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Mariculture and Stock Enhancement in North China’s Sea,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Dalian, Liaoning 116023;2.  Key Laboratory of Fish Applied Biology and Aquaculture in North China, Liaoning Province, Dalian, Liaoning 116023)

Abstract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state will coordinate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aritime power;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has also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cities in various pla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ranching in China, Shandong Province has always played a leading and exemplary role.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 the project model of recreational marine ranching has also emerged. Due to the spontaneity and blindness of its birth, recreational marine ranching lacks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guidance and development ideas, resulting in problems such as serious homogenization, chaotic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and lack of safety emergency support. Through the combing and research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creational marine ranch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normative concept of building recreational marine ranching, and gradually improves the path of recreational 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 through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strategic plann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ecreational marine ranching in this region and other regions.

Key wordsMarine ranching;Recreational fishery;Industrial integration;Breeding and release

海洋、海岸、岛屿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带的重要构成要素。近年来,随着国家蓝色经济政策逐步跟进,海洋成为沿海各地区发展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洋强国战略蓬勃开展,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构建海上“蓝色粮仓”,实现海洋渔业绿色发展。同时,蓝色经济发展意味着在未来沿海各地区主体责任增强,以及延长海洋获取的可持续性。从捕捞模式、养殖模式以及空间规划等方面入手,构建良好的海洋生态平衡。以此减少人类行为对海洋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水生系统。

海洋牧场是目前海洋渔业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海洋牧场是指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等措施,结合栖息地保护和优化技术,成为海洋生物在特定海域生长、繁殖、躲避敌人或猎物的场所[1]。休闲渔业是目前我国渔业领域发展的新业态,是新兴的海洋第三产业。将海洋休闲观光、海事体验活动与传统渔业生产等模式相结合,是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良好成长的前提下,应运而生的渔业领域的旅游服务业。将休闲型海洋牧场项目作为渔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是我国渔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山东作为国家唯一的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省份,截至2020年底,山东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超过2 500亿元。以烟台、威海为沿海地区的主要代表,已开始把海洋牧场的建设开发和渔业休闲游及生态海洋生态休闲度假观光等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相结合,项目进度居于全国的领先水平,目前山东省已经成熟的休闲型海洋牧场项目主要有“耕海一号”“长鲸一号”等,该类项目不仅可以供游客休闲垂钓,还分别布置了设备间和生活间,让游客能亲身体验高科技养鱼的过程。在青岛等地,也逐渐开始在沿海地区进行以人工诱集成鱼礁为主线的海洋生态型人工鱼礁基地的建设,同样也吸引了大量游客休憩游玩。

1山东省休闲型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条件

休闲型海洋牧场隶属于休闲渔业的行业范畴。休闲渔业是传统渔业与现代休闲产业相结合,为社会提供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的一种新型渔业产业形态,是全球渔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休闲型海洋牧场是在构建所谓的海洋牧场规划区的范围内,进行娱乐相关的休闲场所,使得该范围内海洋资源增殖与人们休憩目的相平衡,海洋环境保护与当地旅游发展相平衡,海洋牧场项目通过解决休闲渔业“资源与发展”的矛盾,为休闲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途径。

1.1山东省海域自然条件现状

1.1.1战略条件。山东省作为我国最大的半岛,坐拥黄河入海口,以蓬莱角为界,向西属于渤海海域,向东属于黄海海域,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3]。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战略省份,海洋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港口、海岛、沙滩、油气、海洋能、旅游等资源[4]。2020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3 187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6.48%,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省。

1.1.2海洋资源及其利用条件。山东省海域使用类型覆盖面广,但结构不均衡,渔业用海面积占比最大,比例高达93.79%。其次是工业用海,面积占比为2.26%。山东位于北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处于寒暖流交汇处,与南方省市沿海相比,山东海区极端天气较少。黄河也在山东入海,形成河口地区,带来了大量有机质的沉积,浮游生物多。这些因素都造就了山东省海洋物产的丰富及种类的多样。260多种鱼类和虾在近海水域栖息和迁徙。其中,蓝点鲭、小黄鱼、带鱼、鱿鱼、三疣梭子蟹、毛虾等20多个品种资源丰富,虾、扇贝、鲍鱼、海胆等海洋珍品产量居全国首位。山东省凭借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是中国北方地区海洋牧场建设的代表。

1.1.3近海地形及水质条件。山东省烟台市虎头崖以西的山东海域为粉砂淤泥质海岸,近岸水深一般较浅,坡度较缓,外侧最大水深10~13 m;虎头崖至威海市双岛湾的山东半岛北部海域,为基岩岬湾海岸,近岸水深相对较大,一般10~20 m,沿岸坡度较陡。山东半岛以南的南黄海海域,除部分海湾内水深较浅外,其余海域水深一般10~30 m,坡度在千分之一左右[4]。检测结果表明,山东省有14.68万km2的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占全省海域面积的92%,海域的海洋浮游生物、海底沉淀物也基本符合标准,良好的自然环境也为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5]。

1.2山东省休闲型海洋产业条件现状

1.2.1山东省海洋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20年,山东省海洋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5.3%、36.8%、57.9%。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最高。其中,滨海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实现逐年增长。同时海洋交通运输业与滨海旅游业相辅相成,发展成果颇丰。山东半岛拥有的海洋科研和教学机构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海洋类学科带动能力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管理服务业方面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1.2.2休闲型资源丰富。山东省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是孔孟文化发源地,旅游景区繁多,属于国内旅游热点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接待游客能力高,公共服务密度大,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目前,山东省已拥有威海、日照、长岛、青岛、烟台5个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湿地及地质公园高达8个,这都是山东省发展休闲型海洋牧场的物质基础。

1.3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现状2005年,山东省启动了渔业资源的修复行动,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来实现对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

2014年山东省发布了《关于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围绕提升水产养殖水平、优化海洋捕捞、拓展渔业休闲产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批示;通过“海上粮仓”的建设计划,将海洋牧场建设工程列为五大重点工程之一,推进了海洋牧场高质量转型发展[6]。截至2016年底,山东省投资额百万元以上的人工鱼礁区240余处,面积超过1.9万hm2。山东省目前海洋牧场的建设、人工鱼礁的投放吸引了大量的周边游客,带动了该地区的旅游观光,推动了休闲渔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优化[6-8]。

《山东省人工鱼礁建设规划(2014年~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全省预计投入52.77亿元,新建人工鱼礁2 763万m3,规划建设40个人工鱼礁群,九大人工鱼礁带。通过该人工鱼礁的设置,使近海局部海区的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捕捞产量和资源修复量相协调,水域生态退化速度减慢,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形成集海洋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修复、经济鱼类资源回捕、海上垂钓和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建设框架,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海洋牧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