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1年国内农村残疾人研究的演化发展与价值前瞻

作者: 金欣

2011—2021年国内农村残疾人研究的演化发展与价值前瞻  0

摘要 随着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残疾人事业中的难点,即农村残疾人问题应当被公众关注。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功能,对CNKI数据库中2011—2021年农村残疾人研究领域的部分文献进行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农村残疾人研究领域目前处于低落期,发文量和作者数量都处于较低水平,未能形成核心作者群,同时作者或研究机构间的完整且成熟的合作网络也尚未形成。把农村残疾人问题的关键词和突现词按照时间序列进行计量分析,其中“相对贫困”“康复服务”“社会工作”和“可行能力”等关键词是近年农村残疾人领域的研究热词。而学者们在后期的研究中,应当注重多学科合作、加强实证研究及范式转移等。

关键词 农村残疾人;残疾人发展;Cite Space;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2-0209-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2.047

Evolution and Value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Disabled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in 2011-2021

JIN Xi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4020)

Abstract As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ause of the disabled, the difficulty in the cause of the disabled, which is the problem of the disabled in rural area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public. Based on the visualization function of CiteSpace software, we conducted a co-occurrence network 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of some documents in the CNKI database in the field of rural disability research from 2011 to 202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eld of rural disability research was currently in a low period,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and authors were at a low level, a core author group had not been formed, and a complete and mature cooperation network between authors or research institutions had not yet been formed. W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key words and emerging words of rural disabled people according to time series, among which the key words such as ‘relative poverty’ ‘rehabilitation service’ ‘social work’ and ‘feasible ability’ were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rural disabled people in recent years. Schola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and to strengthen empirical research and paradigm shift in their later research.

Key words Rural disabled;Disabled development;CiteSpace;Visualization

作者简介 金欣(1998—),男,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保障。

收稿日期 2022-07-08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现有残疾人数量是8 500万,农村残疾人数量占79%,庞大的基数必定会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残疾人问题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农村残疾人的绝对贫困问题得以解决。但农村残疾人的基数、残疾类型、收入稳定性和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1]问题依然突出,学术界需要开展更为深入和精细化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受限于学科特性和横向时间剖面的研究方法[2],展现出间断式、分散化的特征,缺乏按照纵向时间维度进行的宏观梳理。

鉴于此,笔者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农村残疾人问题,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2011—2021年国内农村残疾人研究进行定量解读和知识图谱分析,探索和梳理农村残疾人研究的演化发展与价值前瞻,以期为农村残疾人问题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价值。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将中国知网(CNKI)作为文献样本来源数据库,把主题词“农村残疾人”和关键词“农村残疾人”设置为检索条件。以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1日为时间跨度,检索时间为2021年12月1日,同时将“核心期刊”“CSSCI含拓展版”“CSCD”及“其他期刊”作为文献来源类别,共检索出相关文献385篇。为保证文献样本质量,通过筛选和剔除书评、报告、新闻报道、论文索引等不相关的其他文献168篇,最终收集文献样本217篇。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旨在对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献进行视觉分析,把学术文献结构和时间模式的分析与主题集中的圈定以及可能对未知复杂性提供额外洞察的不确定性类型结合起来[3],由计算和视觉分析方法提供支持的系统科学计量评论,为提高文献研究的及时性、可访问性和可重复性提供了机会[4]。采用的CiteSpace软件版本为CiteSpace 5.8.R3(64-bit),通过发文量及作者与机构合作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分析农村残疾人研究的演化发展,再运用关键词与突现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探索农村残疾人研究的价值前瞻。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分析

通过发文量曲线图可以清楚地了解到2011—2021年农村残疾人研究的趋势。由图1可知,国内2011—2021年农村残疾人研究处于波动式的摇摆状态。

在2012、2014、2020年出现3个峰值,这3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分别为22、26、21篇,占总文献数量的10.20%、11.98%、9.80%,合计占比高达31.98%。国内农村残疾人研究与国家顶层设计高度相关,结合发文量曲线图大致划分为具有“金字塔”特征的3个阶段。

2.1.1

第1个阶段(2011—2013年)。该阶段3年内累计发文57篇,平均每年发文19篇,主要研究社会保障、康复需求和就业援助。在200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残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生活救助政策。同时要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措施,支持开展残疾人康复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提高康复质量和水平。在2011年发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提到,规范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保障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这两大国家顶层设计促进了农村残疾人研究领域的第1个峰值出现。

2.1.2

第2个阶段(2013—2018年)。该时间段区间较长,是农村残疾人研究领域发文量的高峰时期。该阶段累计发文107篇,平均每年发文约21篇,主要研究扶贫开发、社区康复和公共服务。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指出要加强扶贫开发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有效衔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生活能力,全面改善农村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条件。相对于政策法规而言,学术研究具有滞后性。受到《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

五”发展纲要》和国外学术前沿的影响,社区康复成为农村残疾人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二者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残疾人研究领域的第2个峰值出现。

2.1.3

第3个阶段(2018—2021年)。该阶段3年内累计发文53篇,平均每年发文约17篇,主要研究全面小康、弱有所扶和相对贫困。国务院在2016年颁布了《“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指出要将全部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范围,加强精准施策和对贫困残疾人政策倾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村残疾人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受益者,而且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农村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解决了农村残疾人的绝对贫困问题,同时促使相对贫困议题成为农村残疾人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由此可见,国家重大战略及顶层设计再次促使农村残疾人研究领域的第3个峰值出现。

2.2 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2.2.1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对农村残疾人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分析,能够识别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和互引关系[5]。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样本进行作者共现分析,得到作者合作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图2),其中网络节点共有281个,网络连线有235条,网络密度为0.006。在作者合作共现网络知识图谱中,网络节点大小代表作者发文数量,网络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网络连线的密集程度代表作者间的合作强度。

为更加科学地判断农村残疾人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在此引用《小科学,大科学》中的普赖斯定律[6]进行量化分析。其公式为:

M=0.749×Max(m)1/2

式中,M表示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Max(m)表示为作者在某一研究领域的特定时间限度的最高发文量。通过对样本文献的统计分析显示,宋宝安以10篇文献排在第1。故在该次样本数据中,Max(m)=10,进而通过公式计算可知M=2.4,为保证结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选取M的最大整数值为3.0。结果显示,发文量大于或等于3篇的作者就是农村残疾人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对该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共发现11位作者的发文量大于或等于3篇(表1)。

作者发文量分析显示,吉林大学的宋宝安以10篇文献居于首位,其主要关注领域为农村残疾人、社会问题及现代化创新等(表1)。黄晶梅、刘婧娇、刘林等人次之,其共同关注的领域为农村残疾人、农村发展和乡村社会制度保障等。而姜丽、严妮、张微等人较少,共同关注的领域为政策制度、社会支持及农村残疾人等。

从作者合作网络分析,该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主要呈现出“大杂居,小聚集”的特点(图2)。其主要的合作网络集合有4个:第1个是以吉林大学宋宝安为核心,刘婧娇、姜丽、贾玉娇等人参与合作的集合,其合作网络连线为5;第2个是以长春大学黄晶梅为原点,陈立行和周鹤参与合作的集合,其合作网络连线为2;第3个是以赵静为连接点,刘林和王倩参与合作的集合,其合作网络连线为2;第4个是以西安培华学院李娜为中心,李晓娟、张飞、杨舒涵等人参与合作的大集合体,合作网络连线为99。

总体而言,该领域的作者数量有281人,但核心作者数量仅占比3.9%,说明该领域的作者关注度并没有集中在农村残疾人研究领域,进行深度研究的作者也不多。不同的作者集体间的合作几乎没有,长期处于独立研究的处境。较少的合作集体也主要是以同一机构或同一地区形成的合作网络,不同作者集体间缺乏必要的合作联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