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式教学法在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兰亦全

摘要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针对植物化学保护学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提出将辩论式教学法运用于该课程的教学中。实践证明,辩论式教学法可有效丰富植物化学保护学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显著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辩论式教学法;植物化学保护学;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2-0272-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2.062

Application of Debat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of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Course

LAN Yi-quan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

Abstract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course is a core course for the speciality of plant protection in agricultur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 China.In view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of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course,the application of debate teaching method was proposed in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Debate teach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enrich the teaching forms of the course,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initiative,cultivate students’ team spirit and cooperation ability,enrich teaching contents,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Debate teaching method;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Function;Strategy

基金项目 福建农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1418046)。

作者简介 兰亦全(1972-),男,福建霞浦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植物化学保护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7-20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之一,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该课程内容涉及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化学、植物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教学难度大[2]。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效果差。辩论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就某个问题拟定正反两种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和研讨,使学生经过思考、争论、交流、体验等过程,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3]。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辩论式教学,20世纪90年代将辩论式教学引进课堂[4]。近年来,辩论式教学法在我国人文社科,尤其是哲学、法学、语言学等学科已被广泛运用,但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运用相对较少[5-6]。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探讨将辩论式教学法运用于植物化学保护学的教学中。

1 辩论式教学法的特点

辩论式教学法是把辩论赛的原理引入课堂教学中,利用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方式进行辩论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7]。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辩论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1 教学主体性 传统教学法的主体是教师,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往往被忽视,似乎成了被动的“接收器”,教学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辩论式教学则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辩论,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和总结者的角色。较传统教学法而言,在辩论式教学中,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个性的彰显、主体能力的提高、主体精神的培养和主体人格的完善[3]。

1.2 教学互动性 传统教学法是由教师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单向输送给学生,而辩论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法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辩论式教学存在正方学生、反方学生和教师三者之间知识、观点的互动和碰撞,知识、观点更加多元化,教学互动性显著增强[8]。

1.3 教学针对性 在辩论式教学中,辩题的选择往往是紧扣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或是课程难点、有争议的地方。通过辩论,有利于学生理性、客观地分析当前社会所面临的现实状况,加深学生对课程难点的理解和剖析。

1.4 创新性 尽管辩论式教学一般都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和程序,但为了在辩论中获得胜利,辩论正反两方均会绞尽脑汁地采用案例举证、幻灯片展示、数据论证、引用名人名言等各种各样的论证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学主体的创新性。此外,辩论式教学在积极促进知识共享、信息交流、观点碰撞的过程中,能激发灵感,使师生的创造精神在自主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点燃创新的火花。

1.5 知识拓展性 开展辩论式教学时,学生需要在课前围绕辩题,利用课余时间主动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查阅大量资料,搜集材料和信息,从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丰富学习渠道。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拓宽专业知识面。

1.6 教学趣味性 虽然课堂讲授仍然是当前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但课堂上教师从头到尾一味讲授会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无趣。辩论式教学创造出了一种轻松活泼、丰富多彩、灵动的课堂氛围,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疲劳感,又显著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2 植物化学保护学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科学地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科学[9]。该课程教学内容繁杂、枯燥,农药品种多且易混淆,再加上近年来该门课程的学时数不断被压缩,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课堂教学形式单调、氛围沉闷,教师虽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信息,但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师生之间互动性差,教学效果欠佳,学生更多是死记硬背,应付课程考试。在植物化学保护学传统灌输式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对课程知识的深入思考、理解和融会贯通,往往导致所学知识在考完试后很快就会出现遗忘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

3 辩论式教学法在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中的作用

3.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和成功的基础。辩论式教学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也营造出了和谐民主、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是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10]。植物化学保护学作为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以往教学中,许多学生课前不愿意花时间去预习,课堂上把多数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记笔记上,课后也不想与教师交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辩论式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11]。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记笔记,同时还能带着问题听课,课后也更愿意与教师交流、讨论。为了论证自己的辩论观点,学生还会利用课后时间主动查阅文献资料作为论据,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当今社会不仅需要个人能力突出的人才,更需要有较强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人才。辩论式教学是集体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空间,其顺利开展,需要正反方团队成员合理分工和通力协作,需要集思广益,充分融汇大家的知识、观点和思路。为了在辩论中获胜,团队成员必须齐心协力,积极交流沟通,努力克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3 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辩论式教学中,正方和反方学生通过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并经过反复推敲、凝练观点,涌现出一些新观点和新思路,并在辩论中相互交流和碰撞,有效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辩论前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提炼出合适的辩论题目,辩论中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策划、把控和临场应变等能力,辩论结束后还要根据学生的现场辩论情况进行认真点评和总结。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辩论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可很好地锻炼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辩论式教学法是教师、学生就某一教学内容或主题以问题为纽带而进行全面分析、讨论、辩驳及总结,从而获得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12]。该教学法把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促使学生进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去。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往往能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势,独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和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辩论常常令对手防不胜防[5]。因此,辩论式教学在极大程度上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3.5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已成为体现当代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源于个人渊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联想能力、敏锐的反应和思考能力、快速的语言组织与归纳能力。辩论是锻炼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辩论家,无一不是语言运用的大师。在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围绕某个主题开展辩论式教学,不但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可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4 辩论式教学法在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4.1 选择合适的辩论题目

辩论题目的选择对于辩论式教学效果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进行辩前充分全面的准备等[13]。在设计辩论题目时,教师可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并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辩论题目。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辩论题目的设计。辩论题目设计应注意其重要性、可辩性、现实性、趣味性等,在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中设计一些有现实意义的争论问题,如“化学防治的利与弊”“化学农药是否应该停止使用”“化学防治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等主题均可考虑作为辩题。

4.2 进行充分的辩前准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