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孟菲平 韦润宇 何新华 梁家炬 伍嘉嘉 石家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路径研究0

摘要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广西十分重视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文件,广西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成绩喜人。但同时也存在家庭农场发展不平衡、注册商标和农产品质量认证意识不强、财政扶持力度不足、家庭农场购买农业保险比例不高、经营主体技能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如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三品一标”建设力度打造农业品牌、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加速土地流转和加强培训主体技能等措施,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为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乡村振兴;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3-0239-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3.052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of Family Farms in Guangxi

MENG Fei-ping1, WEI Run-yu2, HE Xin-hua1 et al

(1.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2. Sericulture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As one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s, family farm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Guangxi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In recent years, a series of policy documents have been issu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in Guangxi has been accelerating and expanding, with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weak awareness of registered trademark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certification, insufficient financial support, low proportion of family farms purchasing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insufficient skills of business subject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in Guangxi, such as by increasing financial inpu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products and one standard” to build agricultural brands, reforming the rural land system, accelerating land circul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main skills, etc.,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he overall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in Guangxi.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Family farms;New business entitie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基金项目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芒果创新团队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岗位项目(nycytxgxcxtd-2021-06-2);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项目(202304)。

作者简介 孟菲平(1999—),女,广西河池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农村发展。通信作者,教授,博士,从事果树分子生物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1-15

2013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指出,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4〕1号)、《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中农发〔2019〕16号)、《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的通知》(农经发〔2022〕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出台了一系列培育和扶持家庭农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国内学者对家庭农场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大部分学者是从家庭农场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以及对策进行研究。如王艺璇等[1]以河北为例,从金融需求的角度指出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农业保险覆盖面低、贷款抵押形式单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等问题;吴征[2]指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家庭农场存在农场主职业素养不高、生产成本较高而资金短缺等问题;黎珍珍等[3]以广西马山县古寨瑶族家庭农场为例,研究分析得出土地流转、资金来源单一、经营抗风险能力差等是限制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张体泽[4]以贵港市为例,指出家庭农场存在经营者缺乏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政府扶持政策不完善、土地租赁和流转方式不够规范、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林倩云等[5]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为例,指出家庭农场的制约因素包括发展初期盈利能力的不足、金融机构没有专门设置面向家庭农场的融资、经营管理水平受限、缺乏专门的农业技术、政府补贴不足、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等。

该研究以广西全区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广西家庭农场的现状,剖析广西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广西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了参考。

1 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广西家庭农场正式迈开发展步伐;2019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家庭农场培育计划(2019—2022年)》,奠定了家庭农场发展方向;2021年初广西农业农村厅印发《2021年广西家庭农场倍增计划》。通过一系列家庭农场发展支持政策,广西全区家庭农场总数从2019年底的11 556家,逐年增长到2020年底的48 179家、2021年底的114 488家,全区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实现了质与量的飞跃(表1)。

1.1 广西家庭农场培育总体情况

1.1.1 家庭农场数量取得较大增长。

近年来,广西家庭农场数量逐年增长,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10%以上。2021年,南宁作为广西首府,家庭农场数量以19 545个稳居榜首,占全区家庭农场总数的17.07%,所辖武鸣区、横州市家庭农场数量分别超过5 000、3 000家,位居全区各县(市、区)前列;另有玉林市、桂林市、贵港市家庭农场数量超过1万家,占比超过10%。总体上看,南宁市、玉林市、桂林市、贵港市家庭农场数量和占比在2019—2021年稳定排名全区前列,与这几个城市在人口、政策、区位及农业资源上的优势地位相匹配。

1.1.2 三级示范家庭农场培育体系基本建立。

2018年,广西首次开展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评选;2021年,广西实施了家庭农场倍增计划,大力推动全区所有县(市、区)开展县级示范家庭农场评选,并积极推荐参与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评选,基本建立了自治区、市、县3级示范家庭农场培育体系,全区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数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截至2021年,全区共有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 881个,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635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 033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 213个(表2)。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数量排名前三的是玉林、桂林、贵港3个农业大市,分别达到857、659、587家,合计占比为全区的54.2%。南宁市虽然家庭农场数量较多,但各级示范家庭农场培育数量没有及时跟上,仅排名全区第十。

1.1.3 创建家庭农场示范县。

广西按照《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广西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等文件部署,自2020年起,先后投入资金2 000万元,创建了15个自治区级家庭农场示范县,截至2021年底,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2 413家,占广西家庭农场总数的10.84%。率先开展家庭农场财务规范管理试点,引导了一批家庭农场建立“生产销售记录簿、财务收支记录簿、培训登记簿”等“三簿”管理制度,逐步引导带动广大家庭农场建立健全生产、销售、财务、培训等制度,实行规范化运营管理。开展了家庭农场主题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家庭农场从业者的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

1.2 家庭农场经营土地规模

截至2021年底,广西家庭农场经营土地总面积29.67万hm2,经营规模较小,主要集中在3.33 hm2以下,占96.81%;户均经营土地面积为2.59 hm2,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与全国的平均数14.44 hm2相比,有较大差距,这可能与广西山多地少,为喀斯特地貌,处于丘陵地段较多,难以形成规模化连片耕种有一定的关联。

1.3 家庭农场产业分布情况

广西家庭农场产业重点分布在种植业、畜牧业和种养结合,仍以种植业为主,产业类型多样化(表3)。总体上看,从事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家庭农场占比超过总数的2/3。种植业家庭农场占比最高的3个市为柳州市(78.1%)、贵港市(77.5%)和南宁市(75.6%);从各市情况看,除钦州市和玉林市从事畜牧业产业的家庭农场比重高于从事种植业的家庭农场,其他各市的家庭农场从事种植业产业数量最多。

1.4 社会化服务情况

至2021年底,全区已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共7 929家,服务内容以农资供应、农技指导、农机服务、运输贮藏等为主。全区农业生产托管面积76.44万hm2,覆盖小农户57.30万户,推动了农业集约化经营。在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建立了县级农业服务中心或农技推广站,解决农户生产面临的技术难题。此外,政府通过订购、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公益性服务,满足农户多样化服务需求。

1.5 家庭农场经营情况

全区家庭农场经营范围逐步多元化,涵盖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多方面,复合型家庭农场占比不断提高。2021年广西家庭农场年经营总收入2 712 769.09万元,家庭农场户均年收入24.64万元(表4)。其中有6个市家庭农场户均收入不足20.00万元,最低的柳州市仅为13.42万元,户均收入最高的钦州市是它的3倍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