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作者: 王辉 冯晓英

摘要 农业高校智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农业高校智库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的智力资源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协同合作优势,目前主要有校地合作的社会服务模式、委托项目咨询服务模式、多种渠道的咨政建言模式。目前农业高校智库发展中主要存在有影响力的高质量智库缺乏、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运行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使农业高校智库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找准优势定位,凝练特色方向;二是加强机构建设,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三是加强成果推介,扩大智库影响力;四是建立智库联盟,推进协同创新。

关键词 农业高校;智库;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3-024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3.053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nk Tanks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ANG Hui1, FENG Xiao-ying2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

Abstrac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nk tanks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serv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nk tanks have unique advantages in intellectual resourc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 At present, they mainly have the social service mode of school land cooperation, the consulting service mode of entrusted projects, and the advisory and advice mode of multiple channels.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nk tanks, such as the lack of influential high-quality think tanks, the low conversion rate of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im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In order to mak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nk tanks better serv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irst, identify the advantages and refine the characteristic direction;second, 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peration mechanism;third,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of achievements and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think tanks;fourth is to establish a think tank alliance and promo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hink tank;Rural revitalization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近现代美国文学乡村书写的生态批评”(SK2021ZD0026)。

作者简介 王辉(1988—),女,山东菏泽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智库建设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2-30;修回日期 2023-02-15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动高校智库发展完善。2015年7月,中共农业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型智库建设,重视发挥相关研究机构、高校等智库作用,吸引各方面专业人才和智力资源向“三农”领域集聚。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对涉农高校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作用提出了殷切期望。二十大报告中,再次着重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并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人才资源聚集地和科技创新高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高校特别是农业高校的作用。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的资源优势和智库作用,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做好“三农”研究工作,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1 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

农业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不仅在农业专业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兴农,也在农业政策决策中提供咨政服务。目前,农业高校智库发展迅速,很多农业高校成立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农业现代化研究院等,将专业优势与资源优势相结合,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实现自身长远发展。

1.1 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

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智力资源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协同合作优势等3个方面。

1.1.1 智力资源集聚优势。农业高校一般学科覆盖广泛,涉及农林、理工、经管、人文等多种学科,各学科人才汇集,高水平人才众多。农业高校对于农业技术和农业政策的研究一般处于前沿位置,研究基础深厚。农业高校内高水平人才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掌握着大量的资源,不仅有丰富的理论支撑还有成熟的实践经验,具有其他高校所不具备的独特人力和智力资源优势。特别是促进农林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研究,在自然科学基础上引入社会科学的方法,从多种角度探究农业经济、 农村发展与农业技术之间的关系,农业高校具有着独特优势。

1.1.2

科技创新专业优势。农业高校是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是农业技术的重要源地,在服务乡村振兴上有天然优势。农业高校对于农业科技的把握更为精准,这也使得农业高校智库在开展农业政策研究时,能够结合农业科技发展的实际,提出更加切实可行、接地气、更加符合农业生产一线需求的政策建议。这是其他单纯从事社科研究和咨政研究的机构不具备的专业优势。此外,农业高校更能把握科技创新的前沿,能够更好促进的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应用、总结经验、提升政策实施效果,促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1.1.3

广泛交流合作优势。农业高校在农村和农民中有广泛信任度,通过多年积累,已成为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农业高校智库依托所在高校资源,一方面可以统筹资源,加强校内校外交流合作,统筹不同学科专业的资源,加强与校外农业研究院所的合作,搭建具有综合学科背景的研究团队,增加政策建议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可以开展社会服务,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把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有机结,发挥师生力量,更好的支农、兴农。既可以在宏观上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开展政策研究,又可以发挥区域优势,在微观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农业推广。其资源覆盖面也非一般农业研究机构能够相提并论。

1.2 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

目前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主要通过3种方式:校地合作方式、委托项目方式、咨政建议方式。

1.2.1 校地合作的社会服务模式。即农业高校通过开展社会服务,与地方政府共同合作投入资源,形成农业推广示范基地等平台。2012年,教育部、科技部批准10所高校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形成了大学农业推广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体制机制等途径,通过校地合作,构建农业推广综合试验站、美好乡村科技示范村等载体,开展合作共建,是一种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社会服务模式。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发挥区域优势,长期从事“三农”研究,了解当地农村的现状优势,通过多年积累,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服务当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2],已成为服务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

1.2.2 委托项目咨询服务模式。即农业高校与政府、企业等签订委托横向项目,提供咨询服务。政府部门、企业等通过与高校“三农”研究专家签订委托项目合同,专家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的制定[3]、为农业产业园区制订专项方案、为乡镇制定特色小镇方案、乡村旅游方案等服务。农业高校围绕农业农村规划,围绕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发展开展软科学研究,通过项目咨询提供智力服务,实现对乡村振兴事业的贡献。委托项目咨询服务针对性高,是农业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普遍方式。

1.2.3 多种渠道的咨政建言模式。即将农业高校的智库研究成果形成咨政建议,通过各种渠道上报相应政府决策部门,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智库一方面通过编制成果汇编、内部刊物等,将重大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等方面的咨询建议,通过多种渠道报送决策部门及相关领导,参与农业科技政策制定、起草政府政策文件,通过建言建议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根据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针对相应的农业农村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开展项目论证咨询等,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 农业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高校智库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和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农业智库的发展却还没有跟上最新的形势,智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经济领域缺少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端智库,智库参与决策不多、影响力不够,智库力量分散,管理体制不健全等。

2.1 具有影响力的高质量智库缺乏

根据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索引(CTTI),2022年共收录智库670家,其中高校智库439家,占比65.5%,但农业领域智库仅40家,农业高校智库仅25家。这与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需求、与农业产业的体量还不匹配。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8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浙江工业大学《中国大学智库发展报告(2020)》前30名中,均没有农业领域高校智库。高端有影响力的智库数量少,覆盖面窄,目前农业高校智库中知名度的仅有知名高校的部分智库,如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4]等,大部分智库仍默默无闻,存在着如发展机制不畅、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等小作坊式的问题。这也与农业高校的研究领域、朴实作风、宣传少等有关系,但是归根结底仍然是智库本身发展的问题。

2.2 高质量研究成果及转化率不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