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研究

作者: 何琳纯

摘要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时代特点与价值,分析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基于实现数据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具体的发展路径,旨在全面释放数据赋能乡村振兴的能量。

关键词 大数据;乡村振兴;技术赋能;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3-024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3.054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Big Data Technology

HE Lin-chun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442)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the era, analyze its role in implemen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and explore specific development paths based on the problems faced in achieving data empowerment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aim is to comprehensively release the energy of data empowerment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Big data;Rural revitalization;Technology empowerment;Development path

作者简介 何琳纯(1973—),女,河北唐山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农村经济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8-27

从党的十九大会议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开始,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计划的实施被注入了全新的力量。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社会经济水平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在一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条件下,乡村各方面发展得以从质量和效率上实现变革与突破。基于国家政治优势,通过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于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数据赋能,提升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如何有效地发挥大数据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价值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大数据这种多技术集合体包含了合理利用、智能分析和优化重组等技术,有非常明显的规模性效益和信息海量化的特征。在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对信息的筛选、分析与提炼功能,让各种分散性、碎片化信息得以整合加工,构建兼具共享、挖掘与互通的全链条信息模式,打通存在于各部门、组织以及人员之间的信息壁垒,让振兴战略的落实、衔接和转化得以平稳有序地进行,让大数据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向前稳步推进。

1 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及时代价值

大数据又被称之为巨量资料,是那些难以通过常规软件工具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收集、管理和处理的数据结合。大数据技术指的是大数据的应用技术,大致涵盖了多种大数据平台和大数据指数体系等,其特征具体表现为:第一,庞大的数据体量,超大规模的非结构化数据增长在总数据量中的占比约为85%, 增长速度快于结构化数据10~50倍,于传统数据仓库而言是10~50倍体量的存在;第二,数据类型多元且繁杂,由于数据本身的多样和异构,所以数据类型必然不会单一,有图像、网络文字、视频和机器数据等[1];第三,就密度而言,数据价值并不高,这是因为数据体量过于庞大,海量数据中无规律地分布着关联性数据,因此关联数据密度下降;第四,数据处理效率高,用时效性分析替代批量性分析的数据处理模式,从数据输入、处理到筛选完成的速度完全可以达到秒级响应,凸显着数据处理与呈现的高实效性。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相关技术已普遍应用到社会各行各业,成功推动行业产业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强驱动力,更是具有极高价值的信息资产。

2 大数据引入乡村产业振兴中作用与价值

2.1 从展望层面提供乡村产业发展预测信息

由于大数据有着数据类型多元的特征,表现形式多样的数据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描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和发展规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环节中,有必要充分发挥大数据这一特征,理清涉农数据之间的关联与规律,以此为基础对乡村产业发展方向作出客观合理的预测。另外,大数据技术在自然灾害预防板块有着高效的预警功能,有助于提升农业自然灾害预防水平,更好地规避因灾害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2.2 从生产层面提供乡村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

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体量巨大的大数据本身的涵盖面就很广,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数据资源可换作生产要素的形式渗透到乡村产业发展中,特别是在农业产业生产率、农村土地利用率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提供有支撑性的生产要素。

2.3 从技术层面来刺激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考虑到大数据价值密度低、关联数据密度小这一特征,不难分析出一些从数据夹缝中催生出的新行业[2-3],这些行业主要依托于网络技术发展,同时对原本相关行业液态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比如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直销、开发集吃住游为一体的农家乐等。所以可以从这一点为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2.4 从决策层面提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力依据

由于大数据有着数据处理秒级响应的特征,增速快、更新快、时效性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而言,科学决策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要想保证决策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科学性, 就需要为决策依据奠定大量数据基础。时效性强的大数据能够满足决策行为的及时性要求,同时还能从战略性、前瞻性、精准化层面为决策提供相应的支撑。

3 大数据技术赋能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透析

3.1 农业发展中的大数据应用缺乏合理的战略部署 “做好整体规划与设计”是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明确要求,不过在乡村振兴中引入大数据的过程中,尚且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的数字乡村建设,乡村地区由于各方差异的存在所以无法照搬数据赋能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所以在整合运用大数据支撑乡村农业发展中存在战略性部署不够系统化、组织化的问题,另外客观上还存在东西部乡村发展类别和程度有差异的情况,所以农业大数据运用战略部署不能一概而论,要进行差别化完善[4]。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理清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色与需求,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后采取针对性拓展措施;理顺基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各地区部门相互合作的协调机制,从制度改革、组织优化、人才力量保证和政策落实4个方面做好全方位部署,只有缩短城乡差距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乡村振兴需求。

3.2 乡村振兴发展领域缺乏相应的信息化专业人才

“空心化”现象普遍存在于乡村发展各个领域,大部分农村劳动力都流向了城市地区,现留于农村地区的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有着明显的老龄化问题,且受教育水平偏低。相对而言,全身投入务农的农民群体很缺乏信息意识与素养,当前乡村地区的信息化人才存在巨大缺口。高等教育中的信息化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并没有与应用乡村技术的实际需求相贴合,人才力量的储备和乡村信息技术应用需求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存在乡村信息化专业人才结构性断层的问题[5]。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慧物流等领域中,在对应技术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得不到智能化的操作支持和信息化管理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数据赋能乡村振兴的智慧乡村建设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和后期运营管理成本, 限制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农民增收和数字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3.3 乡村地区数字化建设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相较于城市,乡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略显滞后,关于乡村资源全面共享体系的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乡村赋能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6-7],薄弱的基础设施导致信息传递能力与数据整合能力不足,这极大地影响着乡村地区产业经济智能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关于农产品的供需数据和物流信息,在不能精确传递的情况下就谈不上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和村民生活富裕。与此同时,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也将受到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影响,不利于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滞后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不能很好地匹配乡村信息资源大体量的整合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数据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应用效能。

3.4 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受阻

在乡村振兴中引入大数据的优势体现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本身十分强大的数据采集整合与分析能力,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从而进行科学预测,给决策以科学的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数据采集应用能力低的问题,究其原因根本在于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到位和缺乏乡村信息化人才。没有一个完整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因此缺乏支撑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硬件设备,再加上农民群体不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即便调配了信息化技术人才,针对性培训工作也会陷入无从下手的困境,所以大数据实际应用受限,难以采集到真实、准确的可视化数据资料,可能对后期数据处理造成理论与实际不相符的影响,最终所得结论很难用于提高农民生产效益和生活质量中,同时还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4 大数据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方式

4.1 基于数字经济助农实现农民致富增收

从进入大数据时代开始,乡村振兴在引入大数据后得到了很大的推动力。在全新的技术浪潮中有必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当然这离不开社会各行各业的合力协作。牢牢抓住大数据时代背景中的这一发展机遇,以数字经济的助农方式来实现广大农民致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借助大数据实现乡村地区金融、土地和人力等多种资源的配置优化,在调整资源价值机制的基础上赋予农村生产要素更高的收益价值[8]。积极引导电商企业建立农产品网络直销合作关系,同时通过大数据的合理应用提升乡村种植科学性,致力于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提高对建设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关注度,实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记录、农产品运营安全问题的预警管理、农产品流向和源头的追溯管理等,借用征信手段来解决一直存在于农产品市场化经营中的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提升经营实效性并有效管控物流成本。

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电商除了能销售农副产品,给农民群体创收更大的财富,还能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产业兴旺发达必然是建立在拥有广阔销售市场基础上的,一并提升需求量与供给量,这才是持续提升群众收益的关键。电商新平台的搭建和“直播”方式的引入创设了一条全新的特色农产品推荐路径,一方面降低了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让生产销售效率稳步提升,打开了一扇连接外界的乡村产业振兴窗口,农产品销售渠道的进一步拓宽直接赋予了“特色农产品”更大发展优势。

围绕农村电商建设实现数字乡村发展目标。近些年来,农业发展销售、生产、物流等环节都在农村电商飞速发展下得到了很大的推动力。大数据下的互联网技术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发展,优质的产品服务、可追溯的产品源头,更具保障性的农产品消费,逐渐建立起了消费者对农村电商以及相关产品的信任感,在市场上形成了农村电商影响力。

4.2 基于数字乡村建设实现智慧农业发展

在传统行业中有着基础性特征的农业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农业增加值中的智慧农业占比极低,这说明还没彻底适应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农村地区各项农业事业的发展都表现出十分迫切的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建设需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