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提升与固碳减排多目标协同的绿色低碳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王雨 曹逸凡 钱晓晴

摘要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固碳减排是当前我国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战略目标。发展绿色低碳农业已成为当前低碳经济格局下的必由之路。由于绿色低碳农业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概念,很难用一个单项指标全面、客观地衡量,故此对绿色低碳农业总目标进行拆分,系统研究绿色低碳农业的科学内涵,深入探讨发展耕地质量提升与固碳减排多目标协同的绿色低碳农业的重要意义,分析目前开展工作的阻力,最后提出发展耕地质量提升与固碳减排多目标协同的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路径,推进我国耕地系统向绿色低碳现代农业发展,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粮食可持续增产与有效碳减排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 低碳农业;耕地质量提升;固碳减排

中图分类号 F 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5-0244-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5.057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Green and Low-carbon Agriculture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Coordin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ANG Yu1, CAO Yi-fan2, QIAN Xiao-qing1

(1. Key Laboratory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127;2. Yangzhou Ruihu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and Bioengineering Co., Ltd., Yangzhou, Jiangsu 225000)

Abstract Ensur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carbon sequesstr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an important focus of high quality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wo important strategic goal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veloping green and low-carbon agriculture has become the only way in the current low-carbon economy. As green and low-carbon agriculture is a systematic concept involving many aspects, it is difficult to use a single index to measure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the overall goal of green and low-carbon agriculture is divided in this paper.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green and low-carbon agriculture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green and low-carbon agriculture with multi-objective coordination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further explored.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green and low-carbon agriculture, which is coordinated 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rable land system to green and low-carbon modern agriculture, helps our country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increase in grain production and effectiv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Low-carbon agriculture;Improve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然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热点问题,被联合国列入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1]。我国农业生产活动是第二大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也具有巨大的碳汇能力[2]。对此,我国于2020年9月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双碳”目标之下,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将面临更严苛的要求,我国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与挑战[3]。与此同时,新冠肺炎在全世界蔓延速度之快,席卷范围之广已经敲响了全人类的安全警钟,尤其体现在粮食安全方面。坚守耕地红线,就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有充足的数量储备,为粮食稳定安全地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托底,这一条“耕地红线”也成为了所有21世纪农人始终守护的生命线。

因此,当今我国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往动态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幸运的是,国家极为重视“三农”问题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着眼于绿色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和薄弱领域,指出将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等重大部署。《乡村振兴促进法》强调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要求贯穿于新发展理念中,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21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9个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提出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从传统泛化生产方式到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在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目前,我国耕地质量保护和低碳农业取得巨大的成就得益于的国家政策支持,但是从国内外发展的进程和中长期规划的整体视角来看,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农业仍然存在很多深层次的障碍[4]。笔者在概括我国低碳绿色农业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发展耕地质量提升与固碳减排多目标协同的绿色低碳农业的必要性,分析发展绿色低碳农业的阻力,最后尝试提出发展路径,以期为多目标协同的绿色低碳农业发展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发展多目标协同的绿色低碳农业的意义

纵观国内外大部分文献,特别是国内文献,主要以低碳农业的一般分析为主,讨论其定义、含义和本质特征,归纳其发展模式和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内容[5],绿色低碳农业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概念,学科交叉覆盖广,难以深入研究,故侧重于用通用范式解释绿色低碳农业的本质,缺乏对绿色低碳农业多重目标效益的结合的关注,很难用一个单项指标全面、客观地衡量。结合上文来看,发展绿色低碳农业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质量安全为前提,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耕地质量管控,二是要注重农业生产过程的固碳减排。

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对绿色低碳农业的定义达成统一共识。王昀[6]是我国提出了低碳农业经济理念的第一人,认为低碳农业经济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获取全社会最大的效益为目标。魏琦等[7]认为绿色农业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充分考虑农业环境、社会、生态和经济四大效益,指出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均要实现绿色化。李昌恒[8]认为低碳农业的核心首先要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强调技术和制度创新并举,同时高效利用生产资料,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和耕地系统固碳减排,加强耕地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一方面达到农业固碳减排效果、提升环境效应,应一方面可以加快农业绿色转型,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总而言之,绿色低碳农业概念尚未被广泛理解和接受,对于其具体含义,大都立足于既有的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等单个目标农业发展模式,而没有触及多目标协同发展的相关方面的内容。

无论是一味追求农业与农村领域的低碳化还是关注度只限定于提升耕地质量,都难以深刻地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和效益规模[9]。因此,保证固碳减排和提升耕地质量同步推进是转变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的关键。基于上述分析,绿色低碳农业应立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双碳”目标,提高耕地综合能力,将农业固碳减排思路融入耕地保障和应用体系,实现生产和生态的共同发展,推进农业提升质量和固碳减排协同增效,加速实现绿色和低碳等理念的动态统一[10]。

1.1 “双碳”目标下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意义

耕地质量的提升是调和国家“双碳”目标与国民粮食安全之间冲突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户们依托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大量投入和农用机械等能源的大量消耗,意在固定的耕地面积内提高土地单产,提升耕地利用效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但这种只考虑短期经济效果的行为更大程度上破坏了耕地质量,增加了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和碳投入,这就造成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大量的碳被源源不断的排放到大气中,严重阻碍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减少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和提升耕地的质量对减少碳投入和碳排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耕地的资源性战略意义极为重要。耕地质量得到提升,农业生产粮食的安全性就能得到保障[11]。

耕地质量的提升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的基础和核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耕地质量建设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必须立足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个大局,全方位推进耕地建设目标,耕地质量才能得到可持续提升。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基本点,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点,把耕地质量建设作为总抓手,让耕地建设达到保质保量的双轮驱动[12]。

质量水平高的耕地意味着拥有更强的固碳减排效应,而质量水平低的耕地将随同固碳减排效应的持续减弱而质量下降。像过度施用化肥这样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更会加剧耕地质量下降,进一步增加生产过程的有效碳排放,破坏生态系统。所以加强耕地质量的建设,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促进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极为关键。

1.2 注重耕地系统固碳减排的重要意义

农业作为主要的人为碳排放源之一,在碳减排方面大有可为。据统计,1961—2018年农业碳排放增加了250%[21]。耕地系统固碳减排是调控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如果能保障耕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化,将很大程度上加快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进程,将更轻松的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潜能。积极运用好、保护好我国现有的耕地,要创新推动保护性耕作等措施,不断提升耕地中有机质的含量,不断发挥好农田土壤的碳汇功能。农业固碳减排既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存在于农业领域,它还是一个证明我国“双碳”目标是否能按期完成的整体性和前瞻性指标。

1.3 兼顾耕地质量提升和固碳减排的重要意义

耕地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之一,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同时,耕地具有巨大固碳减排的潜力[13]。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也是碳排放大国,保障粮食安全与碳减排两个战略目标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兼顾耕地质量提升和固碳减排发展绿色低碳农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虽然耕地保护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耕地利用过程中高度依赖化肥、农药等的投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碳排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