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习需求及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余春莲 杨志超 郑欣悦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习需求及培养路径研究0

摘要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西部民族地区缺乏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当地农村带头人(主要指村社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但其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历低、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结合民族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建立起稳定的农村人才培养“政校”联动机制;紧贴人才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升级网络教学平台,打造线下特色教学;聚焦“产学研用”联盟战略主题,建立产学联盟培养机制,探索出一条基于网络学习、贴近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实际、教学质量可靠、党政部门肯定、社会反响良好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能力和学历双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 G 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6-0275-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6.065

Study on the Learning Demand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Rural Leaders in Western Minority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YU Chun-lian,YANG Zhi-chao,ZHENG Xin-yue

(Rural Education and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Research Center,Sichuan Ope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73)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talent is the key,the western national regions lack of innovative high-quality talent,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ontingent of farmers is low,the local rural leaders (mainly refers to the village two committees cadre,rich leader) is the key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national regions,but its ubiquitous learning foundation is weak,such problems as low degree,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ability is insufficient.Based on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rural leaders in western minority area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ith ethnic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stable linkage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and school” for rural talent training,constructed an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optimized the professional system,and reconstructed the curriculum content.To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rural leaders in western minority areas based on network learning,close to the rural reality in western minority areas,reliable teaching quality,recognition by Party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and good social response.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Western ethnic areas;Rural leader;Upgrade of educational background;Cultivation path

基金项目 四川乡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SCXCJY2023D39);四川开放大学农村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一般课题(XMNJZJ2021001Y);四川开放大学重点课题(KTSXZZJY2021002Z)。

作者简介 余春莲(1991—),女,重庆人,讲师,硕士,从事农民大学生培养、农村带头人创新创业指导、动物生理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8-29;修回日期 2023-07-23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是贯彻落实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产业发展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1-2]。2018年以来,四川开放大学在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加强与农村精准扶贫和人才振兴实际工作的结合,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理念滞后、知识薄弱、技能欠缺等现实问题,在甘孜和阿坝州等西部民族地区开展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合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培养路径,研究首先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甘孜州和阿坝州两地农村带头人共258人,对当地学员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进行调研分析[3],在此基础上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精准培养需求、优化专业体系、重构课程设置、进行产学联盟建设,探索出一条适合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培养的有效路径。

1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习特征分析

甘孜州和阿坝州两地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中学员男女比例具有显著差异,男性学员占85.4%,女性学员占14.6%。其中88.1%是村两委干部,11.9%是村会计或者文书。数据表明,目前在西部民族地区担任村干部的男性比例远远多余女性,结合担任的职务来看,女性干部大多从事的是会计或文书的工作。

学员年龄分析见图1,年龄<30岁和年龄>50岁的学员较少,58.5%的学员年龄在40~49岁,33%的学员年龄在30~39岁,与四川省其他市县的农村带头人相比具有地域和集中差异性的特点[4],前期调研发现四川广元、巴中和达州等地农村带头人在30~39岁高度集中,且30岁以下的学员占20%以上,50岁以上的学员没有,对比发现这些地区的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吸纳了更多年轻的后备干部,而西部民族地区具有自身的地域差异性,在职村干部的年龄普遍较大。

从学历背景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只占20.83%,具有高中文凭的学员仅占11.46%,而44.79%的学生只有中专文凭,甚至22.92%的学员仅仅只上过初中。数据表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历普遍偏低,文化知识有限,专业技术能力较弱,这也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因素[5]。

通过座谈调研发现甘孜、阿坝两地农村带头人学习愿望强烈。从学习动机上看,由图3可以得出,98.96%的学员希望通过学习能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有58.33%的学员认为工作需要,有20.83%的学员认为在学习之后有利于晋升晋职。这也可以看出,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习动机明显,为了适应工作的需求、促进自身的发展而选择参加四川开放大学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

2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习需求分析

从图4可以看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中有70%以上学员希望通过学习,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种植技术能力获得提升,其中选择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的学员高达94.79%,选择创新创业能力的学员有77.08%。一方面农村带头人基本是村干部,需要基层治理能力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他们需要发展产业,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数据显示有50%的学员选择种植能力,有38.54%的学员希望通过学习能提高养殖技术能力,还有38.54%的学员希望可以提高营销能力。通过调研发现,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中有57.29%的学员在当地具有自己的产业,且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有产业的这部分学员会根据自己的产业发展情况选择相应的技术能力提升,同时也想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需要营销能力的提升。

从学习内容需求来分析,由图5可以得出,94.79%的学员希望能学习到乡村振兴方面的知识,如: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农村招商引资等。有86.46%的学员对基层党建管理与政策解读感兴趣,这与他们担任村干部的职位息息相关。另外有68.75%的学员选择了人文素质,进一步了解发现,这部分学员希望进行办公软件、公文写作、礼仪接待、短视频制作等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从学习方式来看,选择网上学习(42.17%)和面授辅导(37.50%)的人数相当。网上学习和面授辅导大多数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对于基础薄弱的他们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他们对实践教学需求比较高,有86.46%的学员他们更希望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可见他们更倾向于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应用性更强,也更容易学懂弄通。

从当前学习困难分析(图6),有58.33%的学员表示主要的学习困难是自身基础较差,41.67%的学员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还有33.33%的学员认为自己不适应远程教育的模式。

3 培养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的主要举措

3.1 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校政行企”联动机制

学校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组建省市县三级管理团队,建立由市县党政部门负责学生的遴选、管理和使用,教育部门负责质量监控,财政部门提供经费支持,各级开放大学承担教学组织实施的政校联动机制,分工明确,激励有效,成建制培养农村带头人。参加学习的大多数学员都是组织部遴选出来的,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产业致富带头人和社会服务带头人。由于个人成长和工作需要,加上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适应工学矛盾突出的特点,社会对学校的期望比较高,学员报名热情比较高。目前阿坝汶川、茂县、甘孜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组织部先后在本地出台实施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的文件,依托四川开放大学,主要针对在职村(社区)干部、村(社区)后备干部开展学历提升教育。当地组织部把“农村带头人学历提升项目”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建强基层组织的重要抓手,由专人负责进行宣传发动、人选摸排推荐、组织协调报名等工作,并要求当地开放电视大学要严格管理,定期向市委组织部、县区委组织部反馈学员学习情况,确保学历提升项目工作实效。

3.2 紧贴人才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结合四川省“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6-7],分析当地农村带头人素质能力结构,从现代农业知识与技能以及非农业知识与技能两方面入手,重构课程体系。针对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重点提升发展理念和乡村治理能力,开设村务管理、基层党组织工作实务、基层干部应用写作等课程;针对产业发展和致富带头人,重点提升经营管理、创新创业和自我发展能力,开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与建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等课程;针对乡村社会服务带头人,重点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开设农村集体资产经营与管理、乡村文化与旅游开发、城乡基层治理实务等课程。

3.3 升级网络教育平台,打造线下特色教学

为重点解决学生、教师登录不同平台所造成的环节多、效率低等问题,学校适时启用“一网一平台”,实现了招生、教务、教学、考试、资源等所有开放教育相关的一体化综合服务管理[8]。此外,通过云教室直播、精彩课堂、直播课堂等实现教学资源以全媒体方式深度融合,进一步缓解工学矛盾,重点解决学员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为师生、生生之间实时交互创造了良好条件。学校紧密配合国家开放大学平台调整,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双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完成了新平台涉农专业163门课程资源的更新部署,并完成9门专业核心课程28场次的直播教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学QQ群、网上教学研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线上互动教学支持服务,创造实时网络互动课堂,提供优质远程视频授课服务。 与此同时,线下因地制宜,开设特色面授课程,打造“田间课堂”。学校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员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线下教学,开设特色面授课程,解决重难点知识辅导和专业技能培训。如阿坝开放大学在汶川和茂县两地针对当地农村带头人开设了信息技术应用、应用写作、形势与政策、现代农业新技术等面授课程,并且组织学员参观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土地增减挂钩易地搬迁、核桃种植初加工及电商销售等。以及开展了以“抓乡村基层治理、促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现场教学观摩课,获得学员好评,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