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作者: 郭茹娜 张耀兰
摘要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提升3个阶段性过程,其演变历程本质上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科技手段,应用科学技术,改变农业增长方式,使中国农业实现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变。利用科技手段能够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缓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生态压力,首先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3个阶段的目标出发,对农业实现绿色发展的科技需求进行分析。随后,从科技支撑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进行分析总结。最后,从农业科技政策、人才、融资和推广4个层面,对科技创新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以及科技支撑体系如何更好发挥对长三角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长三角地区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7-0219-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7.048
Research o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System of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GUO Ru-na, ZHANG Yao-l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Anhui 230031)
Abstract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Germination,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Essentially, it us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and scientific tools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ppl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o that China’s agriculture can transform from low-level to high-level. The us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can improv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lleviate the ecological pressure faced b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firstly analyze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needs of agriculture to achieve green development from the objectives of the three stag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production. It aims to improv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ile alleviating the ecological pressure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ubsequently, from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sci-tech support,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sci-tech support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Finall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olicy, talent, financing and promotion,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sci-tech innovation to help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and how to better play the supporting role of sci-tech support system to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Key words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Sci-tech support;The Yangtze River Delta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以下简称“三省一市”),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三省一市”积极探索“农业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新模式,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依靠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推动农业发展尽快从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移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绿色发展上来[1-3]。农业绿色发展本质上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即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使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目标。科技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是指,在农业绿色生产过程中通过资源整合、出台政策等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将科学技术的供给与需求有效结合,从而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科技成果,满足其科技需求,达到科技有效推广、高效利用[4-6]。
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产出的主战场,长三角地区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农业绿色发展是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长三角所承担超出区域经济以外的新使命,对引领、带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2019年,三省一市农科院联合组建 “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主要目标是整合三省一市农科院在学科、人才及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农业优质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要发源地。笔者从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需求出发,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区域如何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共享发展,重点在优质品种选育、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绿色生产技术、智能农业、休闲农业等关键环节,以科学技术为支撑,获取新的生产方式、生产对象,依靠科技创新和应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中国农业逐步打破资源环境约束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
1 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需求
从“五位一体”理念中生态文明是基础,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政府更是不断出台政策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如图1所示,无论是从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现实需求出发,还是从保护生态安全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压力出发,亦或从提升中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出发,都必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绿色发展[1,7-8]。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必将是绿色的、环保的,农业绿色发展既是农业发展的手段,更是农业发展的最终目的,从农业生产的产前准备阶段,到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都需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利用绿色技术,实施绿色生产行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1.1 产前生物育种的科技需求
产前是农业生产的准备环节,主要目标是为农业绿色生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最大的科技需求就是通过生物育种技术获取优质作物品种,保障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向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优质的作物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旱抗涝、抗虫害等特性,是提高农业产量、生产效益的前提,对农业长期稳定发展起着根本保障性作用。生物育种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培育和研发优质作物品种的主要来源,对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有较高要求。生物育种技术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先进育种设备,创新育种理念和研发模式,培育出安全可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
1.2 产中绿色生产的科技需求
产中是实现农业绿色生产,科技需求最多的关键环节,主要目标有3个,一是合理的田间管理和耕作方式,既保证农业生产的施肥灌溉需求,又实现资源节约;二是科学防治病虫害,减量或避免使用化学制品,提供健康安全农产品,同时还能减少环境污染;三是循环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保证施肥灌溉的科技需求主要体现在简易方便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节水降耗、减污排污的单项实用技术。利用农业信息采集技术、农田遥感技术、智能管理系统等科技手段收集农田信息,导航各种机械设备完成精准灌溉、施肥、喷药等作业,能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增强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可控性。其次,科学防治病虫害的科技需求主要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和监测技术,减少化学制品使用。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培肥、堆肥等技术方法,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化学制品投入,降低土壤污染风险,从根源上防治病虫害。同时提高农业科技监控水平,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对农作物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评估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已经出现的病虫害,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行预防;最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友好、资源友好的重要手段,主要科技需求是采用沼气发酵、微生物处理等技术,利用植物残体生产食用菌等科技手段,促进养殖废弃物转化为优质有机肥、燃料或其他可供利用的原料,实现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
1.3 产后加工流通的科技需求
产后的加工流通环节,是农产品从农业生产端进入市场消费端的过程,其科技需求主要有2个,一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提升中国农产品应对国际绿色壁垒能力;二是利用科技手段在保鲜运输方面确保农产品新鲜、安全。与此同时,生产优质、绿色、安全的农产品,能够实现农副产品优质优价,将市场消费端的绿色消费意愿转化为农业生产端的绿色生产意愿,提高农民收入和绿色生产积极性[9-11]。
首先,要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深加工。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优势明显,但是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对绿色壁垒应对能力较弱,这就迫切要求我国农业通过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品质,延伸、升级农产品加工链条,从而提升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7]。其次,要保证农产品安全性和溯源性。在农产品的贮存方面的科技需求,主要是需要新型无害的干燥技术、监测技术和保鲜技术,以确保农产品在市场流通时是安全的、新鲜的。在农产品的物流运输方面,主要的科技需求是利用专业的分拣技术、标准的定级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对每个批次农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加工以及产品标准等信息进行全程记录跟踪,实现农产品生产信息的可溯源性。
2 长三角农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2.1 科技支撑体系内容
科技支撑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既有对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投入,又有科技创新的过程和科学技术的运转,最终形成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技产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农业绿色发展对科技有较大需求,科技从资源、机构、产品3个方面支撑农业绿色发展(图2)。
2.1.1 科技资源。
科技资源是科技支撑体系的物质基础,是指在开展科技活动时,向科技支撑体系中投入的各类资源的总称。其中,科技法规政策和科技经费是最重要的两项构成要素:法规政策是科技支撑体系合法合规、有法可依的法律保障;科技经费是科技支撑体系正常运行、良好运转的物质基础。足够的科技经费能对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起到正向激励作用,提高科技成果产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