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

作者: 吴琪 张伟 韩荣彦

摘要 乡村治理数字化是未来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实践、是解决乡村治理难题的现实需要、是数字化技术可行性的有力证明。当前,陕西省三大片区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陕北、关中和陕南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治理模式,取得了众多治理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乡村治理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治理应用场景狭窄和数字技术负担凸显等现实难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因此必须要结合地区实际,破解这些发展难题,以数字化技术驱动新时代的乡村治理。

关键词 乡村振兴;数字化;乡村治理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7-024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7.055

Digitally Empowering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Rural Governance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the Three Major Areas of Northern Shaanxi, Guanzhong, and Southern Shaanxi as an Example

WU Qi, ZHANG Wei, HAN Rong-yan

(School of Marxism, 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Digitaliz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future rur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Digital empowering rural governance is the policy practice of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the actual needs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rural governance, and a powerful proof of the feasibility of digital technology. At present, the three major areas of Shaanxi Province have made useful explorations in digital empowering rural governance, and formed a distinctive digital governance model in northern Shaanxi, Guanzhong and southern Shaanxi, and achieved many governance results, but also faced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digital infrastructure of rural governance, narrow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governance and prominent burden of digital technology. These problems restric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rural governanc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region to solve these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drive village governance of the new era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Digitalization; Rural governance

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党的二十大再次明确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5年来,我们在乡村振兴方面探索形成了一批创新经验和实践成果。其中,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数字化等实践探索经验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亮点,而这些实践经验的实质是数字化与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但是,就共性来看,对于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逻辑要义,当前学术界并没有给出作出阐释; 就个性来讲,对于地处西部地区的陕西来说,陕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给数字化和乡村治理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探索形成了哪些创新经验?以及省域内是否存在差异等等问题,迫切需要去探究。

1 三轮驱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逻辑进路

赋能理论指的是权力下放、授予权力和赋予能力,最初是西方学者在组织行为学及企业管理学领域用来探讨如何激发员工的主动行为、工作能力和绩效的路径或工具,随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心理层面上的动机或效能感概念[1]。数字化与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就其表现而言,就是赋能理论的运用,就是数字化能够通过赋予乡村治理多种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增强乡村治理效能的过程。

1.1 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实践

近些年来,数字化技术不断加速改造,深刻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重塑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对乡村治理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此社会背景下,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化推进,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治理方面的运用,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政策与规划。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首次提出数字乡村的概念[2]。同年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要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对未来5年的数字乡村建设作了规划部署。为了贯彻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农业农村部专门研制了《“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要促进信息化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除此之外,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多部门联合制定了《数字乡村建设指南》,对如何建设数字乡村作了更为细致的技术规范,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操作指南[3]。从“纲要”到“规划”,再到“指南”,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政策理路越来越清晰,思路越来越明确。这些政策规划形成了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政策制度体系,为基层探索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经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保障与指引。

1.2 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是解决乡村治理难题的现实需要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治理效能高低会通过治理的传导效应影响到国家治理效能。自实施乡村振兴以来,基层围绕乡村治理数字化方面深入探索,形成了一些初步经验。但是这些已有做法经验与国家对数字乡村建设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党建信息化水平不高。党非常重视信息化技术在农村党建方面的支撑作用,也采取多种举措给广大乡村配备信息化设置。但是农村并没有充分运用好信息化技术,没有因村制宜将信息化技术与农村党建结合起来,发挥“互联网+党建”的宣传凝聚作用,也缺乏运用互联网技术落实党务公开,导致党建信息化运用处于“悬浮”状态。二是村务参与网络化水平不高,村民是乡村治理的主体,数字化技术对于提升村民参与村级事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运用程度并不高,数字化技术并没有运用到畅通村民参与渠道、引导村民参与线上协商和村级小微权力监督等方面,形成“数字化下乡”与“村民网络参与”相脱节的现象。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会制约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继续深化运用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与乡村治理融合起来,因此,从这点来看,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是解决乡村治理难题的现实需要[4]。

1.3 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是数字化技术可行性的有力证明

数字治理是通过治理工具的“数字化”,推动各治理主体及单元精确、协调、高效、稳步和持续运作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过程[5]。数字化治理具有整合主体、信息流通、资源共享的优势与作用,对于推动社会转型升级和生产生活重塑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数字化技术也会对乡村治理产生非常重要作用。第一,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能够整合乡村治理资源,乡村治理是治理主体运用治理资源采用治理方式实现乡村善治的长期过程。乡村治理资源包括治理权力、治理主体和治理信息等各种要素,但是由于乡村治理在结构化的基层政府格局中,这些资源呈现分散状态,而数字化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整合作用将这些治理资源整合起来,促使资源使用最大化。第二,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能够整合乡村治理主体,乡村治理主体因地域、空间和时间等限制无法顺畅地参与村级事务,而数字化技术能够通过技术方式将这些主体整合起来,形成乡村治理主体[6]。第三,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能够畅通村民参与渠道,村民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可在数字化信息政务治理平台中,积极反馈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并获取更具时效性的政府治理政策[7]。数字化技术能通过线上技术将居住分散、利益分离的村民联系起来,为他们参与村级议事协商、村级事务决策提供技术平台载体和技术支撑。因此,从数字化治理的优势与作用来看,数字化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技术可能。

2 片区差异: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省域多元探索

数字化因其独特的治理优势与作用,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陕西作为西部经济大省和西部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立足陕西省域实际,聚焦互联网党建、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和村级资产监管信息化等方面着力探索,形成了独具区域特色的乡村治理数字化经验。

2.1 “互联网+善治”推进乡村党建志愿服务的陕北探索

陕北地区陕西北部,包括榆林、延安和铜川3市。作为革命老区,陕北近些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布局中聚焦互联网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先行先试、主动探索出了具有陕北地域特色符合区域市情的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经验。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自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通过整合资源,集中优势使全镇所有村庄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大幅度改善。在此基础上,河庄坪镇党委看到脱贫攻坚期内数字化助力脱贫攻坚的优势后,决定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乡村治理中去,进一步畅通政府与居民沟通渠道,便利基层群众。为此,河庄坪镇为辖区各个村落安装无线网络,并将无线网络与基层政务、平安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形成了“智慧广电+基层党建+精准扶贫+政务服务+治安防控+民风建设”的新模式。而且还创新推出二维码志愿服务,为每户制定专门二维码,志愿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为村民提供精准化的村级便民服务。从陕西地区河庄坪镇的探索中可以看出,河庄坪的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是将互联网与基层党建、农村政务和精准服务结合起来,通过技术赋能和提升治理能力的方式将数字化技术运用乡村治理中去,不仅实现了农村政务的便利化办理,也为村民提供了多样化、精准化服务,促使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具有了“贴心味”。

2.2 “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赋能乡村政务村务的关中创新

关中地区地处陕西中部,因其良好的自然位置和辖区内高科技技术企业云集优势,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方面也做出了富有特色的做法经验。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华街道面对新冠疫情流行的特殊背景,如何解决远程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如何将流动党员集聚在党组织周围等问题。街道工委在看到数字乡村建设给乡村治理带来的重大机遇后,充分依托 “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推出“互联网+智慧党建”模式,解决了农村党建问题,同时将数字化与党建教育深度融合,开发了“智慧党建”“电视会议”“金色学堂”等10个特色服务板块,村民可以通过远程终端就可以看到村级党务、村务、三资情况,形成了党建+学习的党建教育体系。不仅如此,东华街道还借助数字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平安乡村工程建设,将数字化技术真正运用到服务与保障村民公共生活中去,发挥了数字化技术的集成整合作用。从关中地区东华街道的探索中可以看到,关中地区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是在前期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行的更为深入的探索。而且是借助已有的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进行的拓展创新,形成了以党建为内容的党员教育体系。同时将平安乡村建设嵌入到数字化技术中,让平安乡村建设有了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撑。

2.3 数字化技术赋能平安乡村建设的陕南实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