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王改丽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河南省乡村产业发展成绩斐然,高效种养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绿色食品业产品供应充足稳定、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三产融合发展不足、资金保障力度不够、产业发展主体短缺、产业集群实力薄弱。推动河南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在资金保障上下功夫,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人才供给上下功夫,培育产业发展主体;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增强产业集群实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8-020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8.048

Study on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ANG Gai li

(Xin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Xinyang,Henan 464000)

Abstract With the orderly promo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Henan Province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The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efficient planting and breeding industr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enhanced,the supply of green food industry products is sufficient and stable,and the development momentum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s strong.However,it also faces some problems,such as insufficient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industries,insufficient financial support,shortag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ubjects,and weak strength of industrial clusters.To promot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in Henan Province,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ree industries;we will work hard to secure funds and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Work hard in the supply of talents and cultivate the main bod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bring farmers together and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industrial cluster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industry;High quality development;Henan Province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河南省乡村产业发展成绩斐然、亮点频频,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准确把握乡村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这已成为河南建设农业强省的时代课题。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1.1 高效种养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河南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河南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重要指示,坚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把“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干上,坚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牢牢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一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12年全省粮食产量589.84亿kg,2013年跨越600亿kg大关,2017年跨越650亿kg大关。特别是2021年在遭遇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仍达到654.420亿kg。2022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678.935亿kg,位居全国第二,连续6年稳定在650亿kg以上,为端牢中国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持续贡献河南力量。二是畜禽产品供应充足。2021年全省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641.17万t,比2012年增加25.13万t,除2019、2020年受非洲猪瘟影响波动下降外,连续多年保持在600万t以上,充分满足了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三是经济作物产量激增。2016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产量首次突破7 000万t,2021年达到7 607.15万t,约占全国的1/10,稳居全国第二位。2021年全省油料产量657.28万t,占全国的18.2%,居全国第一位。经济作物产量快速增加,确保了主要大宗农产品基本供给,满足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1.2 绿色食品业:产品供应充足稳定

河南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围绕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由“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转变。一是做优面制品。专用面粉、功能性面粉研发持续加快,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产品供给稳定增加。截至2021年,河南省面及面制品产量约占全国47%,米面速冻制品约占全国66%。二是做强肉制品。立足畜牧业兴旺的优势,加快“调猪”向“调肉”转变,2021年1—9月,全省新建改扩建百万头以上屠宰场8个,生猪屠宰量同比增长140%,“调猪”向“调肉”转变趋势明显。三是做精油脂制品。聚焦增加绿色优质油脂制品供给,推动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省68家花生油加工企业,年加工花生达329万t,年生产精制食用植物油达148万t。全省花生食用加工比率达40%左右,油用加工比率达60%左右”[1]。四是做大乳制品。高度重视奶业发展,河南省品牌乳品企业花花牛、三剑客、三色鸽、科迪、博农等企业快速成长,初步形成了十大奶业产业化集群。五是做特果蔬制品。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市民的“菜篮子”,更关系着农民的“钱袋子”。近年来,河南省聚焦制约果蔬产业发展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发展果蔬精深加工,研发推广了果蔬脆片、山药片、香菇脆片、果酱、果汁等适合市场和满足消费者要求的产品。

1.3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

河南省大力发展乡村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载体,推进乡村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建设,乡村现代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层次不断提升,对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扎实推进,2021年年底河南全省行政村快递物流通达率超过80%,初步形成产地与销地衔接、运输与仓配一体、物流与产业融合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2]。二是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效果显著。据统计,2021年河南省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行政村有1 73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9%;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户数达1.89万户。农业与休闲、旅游等行业的融合不断深化,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9.6万家,家庭农场26万家,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12.5万家,托管服务覆盖1 575.9万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在示范引领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四是乡村信息产业加速发力。放眼全省,越来越多的乡村产业插上电商翅膀,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据统计,2022年1—6月,河南省农村网络零售额达753.9亿元,占全省网络零售额的42.4%。农村电商搭台,农特产品畅销,促进了当地农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三产融合发展不足

一是产业链条纵向延伸不长。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中,第二产业连接着农业的生产功能,能够充分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作为三产融合的集聚地,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有机整合,促使第一产业充分向后端延伸,进而增强农产品的竞争优势。但是,对于河南省县级以下农村来说,乡村产业还停留在农副特色产品“原生态”产业上,精深加工不足,农业加工转化率较低,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以至于丧失了市场竞争的优势。二是横向融合发展广度不够。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中,第三产业发挥着横向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的作用。但是,目前河南省多数乡村基本上都在挖掘农业的经济功能,并未深度挖掘农业的其他功能,影响了农业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无法体现出农业更深层次的价值。例如,河南省多数乡村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开发建设的项目多以观光旅游为主,农家乐更是千篇一律,基本都是果蔬采摘、休闲垂钓、餐饮美食、水上游览等项目,虽然综合性很强,但特色不明确,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难以满足省内外更多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

2.2 资金保障力度不够

一是政府资金支持待加强。政府雄厚的资金支持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河南省各级政府不断出台支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件,但由于乡村产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事实上,当前支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资金并不充足,多数县级以上政府没有设立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专项资金,甚至一些县级以上政府存在“一次性”资金支持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产业的健康成长和高质量发展。二是产业发展投融资困难。乡村产业获取资金的渠道多为银行贷款,并且以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这类政策性银行为主。但是,银行融资贷款的门槛较高,程序较复杂,且贷款抵押形式单一,产业经营主体只能以宅基地使用权、房屋等作抵押,这些财产在作为担保物时存有一定缺陷,导致其获得贷款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由于乡村产业是一个投资周期长、收益见效慢、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产业,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的工商资本在投资乡村产业时会慎之又慎,不会轻易做出投资决定,这也影响了乡村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

2.3 产业发展主体短缺

一是乡村产业人才不足。做大做强乡村产业,离不开本土人才的共同助力。然而,河南乡村产业人才不足是不争的事实。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多年来,大量青壮年农民不断外出打工,农民尤其是高知识、高水平的本土人才流入城市,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孩童,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3],导致乡村产业发展“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弱小。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过程中,新型经营主体是衔接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但是,以传统种养业为核心的河南乡村,新型经营主体普遍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对于乡村产业的带动性和区域发展的辐射力比较有限。三是产业服务组织欠缺。河南乡村缺乏龙头企业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示范带动,缺乏产业服务联盟为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精准服务,缺乏产业发展定位辅导、技术培训等产业发展服务,难以为乡村产业经营者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适度规模经营存在困难,以致大多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无法真正带动乡村产业进一步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