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脉络与展望

作者: 郭淑华 蒋其发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脉络与展望0

摘要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方面建设影响重大。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主题词为“农村人居环境”的3 397篇文献做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来看,20年来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研究可划分为起步阶段(2000—2005年)、调整阶段(2006—2017年)和高速发展阶段(2018—2021年)。从研究形式来看,大多数作者偏向于独立研究,作者之间、机构之间的跨学科合作有待加强。从研究内容来看,关联性较强,研究主题不断扩大且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型。今后,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中仍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夯实学科理论基础,丰富和细化研究问题,注重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创新治理体系、激发农民主动性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将会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研究脉络;研究趋势;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F 320.3;G 3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8-0212-08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8.049

Research Context and Prospect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

GUO Shu hua,JIANG Qi fa

(School of Logistics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Yunnan 650221)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ll aspects of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Using CiteSpace software,we made a visual analysis of 3 397 documents with the theme of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cluded by CNKI.According to the time series,the research on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in China in the past 20 year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initial stage(2000-2005),the adjustment stage(2006-2017) and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stage(2018-2021).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form,most authors preferred independent research,and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between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needed to be strengthen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content,the relevance was strong,the research theme was expanding and had obvious policy orientation.In the future,the research on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still needed to be guided by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discipline,to enrich and refine research issues,to focus on promoting standardization,and to innovative governance system,talent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building a long term mechanism and stimulating farmers’ initiative,which would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the next stage.

Key words Rural human settlements;Research context;Research trends;CiteSpace;Visual analysis

优美宜居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物质条件,对乡风文明、有效治理等其他方面建设都有重要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等产业高质量发展[1],因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这一重要任务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至2020年底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农村脏乱差现象初步得以扭转,村容村貌改善明显;2021年进一步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

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研究迅速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之一。这些研究主要围绕人居环境、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等主题展开研究。通过对 “农村人居环境”10大主题词发文数量的初步梳理发现,相关研究集中于4个方面:第一,基于不同政策或发展阶段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刻画与问题描述[2-3];第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体方案(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及其治理效果建议[4-9];第三,农村人居环境科学及评估体系构建等学科基础理论探讨[10-11];第四,部门政策及其阐释、保障措施与激励机制研究[12-15]。涉及相关学科主要为生态学、农业经济、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建筑规划与设计、政策科学等。

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所收录的“农村人居环境”主题词相关文献普遍采用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定性定量分析等,缺乏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总体描述与脉络梳理。因此,有必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结构化整理,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和前沿热点。

CiteSpace是一款适用于分时、多元、动态复杂网络分析的国际领先数据可视化分析软件,以直观展示某研究领域知识结构、研究进展及其热点[16]。鉴于此,笔者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描述2000—2021年研究整体状况,挖掘机构间、作者间的合作关系,探索该领域发展脉络和结构关系[17],以多维定量的系统归纳,直观捕捉该领域前沿课题,研判发展趋势。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CKNI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将主题词限定为“农村人居环境”,文献类型选择学术期刊,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检索时间2022年6月1日),剔除与主题无关的文献,最终共检索到3 397篇。同时,通过高级检索筛选“北大核心”“CSSCI”和“CSCD”上的高质量中文期刊文献(以下统一简称为“高质量文献”)共260篇。这些文献基本上涵盖了2000年以来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关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所有研究成果(图1)。

1.2 研究方法

首先,借助CNKI自身的统计功能对文献发文数量、载文期刊、作者和机构的基本现状进行描述,分别得到现有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主要期刊、主要人物与机构之间的关系等,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整体概括。

其次,将3 397篇文献以Refworks 格式从CNKI下载并在CiteSpace 软件中进行相应的格式转换,再通过CiteSpace软件的信息可视化功能,构建农村人居环境相关研究图谱。

2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2.1 年发文量分析

发文量折线图可以直观反映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是衡量该学科在特定时间段内研究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该研究根据各年度学术期刊发文总量与高质量文献总量的对比变化作折线图(图2)。从图2可以看出,2000—2021年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高质量文献占比偏低,说明农村人居环境领域研究程度有待深化,研究质量有待提升。

从发文数量的时间分布来看,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2000—2005、2006—2017和2018—2021年。第1阶段发文数量非常少,基本上可以忽略;第2阶段发文数量呈现缓慢波动增长趋势;第3阶段发文数量急速增多,关注度明显提升,研究热度处于较高水平。从发文量的变化趋势来看,该领域研究趋势与中央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密切相关,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2013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提出)等。

2.2 发文作者与发文机构分析

发文作者分析能够了解该领域内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者。统计CNKI学术期刊中发文量4篇及以上的作者,共19名。统计结果显示,发文作者呈现分散化的特点,即发表过该领域文章的作者数量较多,但平均每位作者发文数量较少。从这些作者所属机构来看,主要来自高校和研究所、政府部门、杂志社三大类型。总体上,该研究领域受到社会各界的较强烈关注,但是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还有待提升,研究重点和特色有待进一步凝聚。

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农村人居环境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关系图(图3),进一步了解作者之间的合作状况。该图谱中包含824个节点和465条连线,网络整体密度为0.001 4。图谱分析显示,学者之间的合作程度处于较低水平,整体呈现分散状态。于法稳、韩长赋、陈祖展等发文量较高的作者在这一领域偏向独创,形成较小合作群体,发文量较少,影响力不足。图谱表明,该领域总体上研究力量较薄弱,缺乏较强的领军人物以及作者之间的合作凝聚力。因此,该领域研究资源共享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作者之间的研究合作程度有待加强。

分析机构发文量可了解本领域研究力量分布,统计发文量10篇及以上的机构,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新华通讯社在文献发文量中为排名第1的机构,发表文献31篇,排名靠前的其他机构如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贵州日报社和农业农村部等,发文数量也较多,但高质量文献很少。研究机构和高校,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大学等具有较多的高质量文献成果。

结合表1绘制该领域研究中机构之间合作网络关系图(图4),以了解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在机构合作网络图谱中共有节点632个,连线0条,表明研究机构类型多样,但彼此之间存在研究合作较少、资源共享不足等问题。其中,新华社、吉林省新农村办、农业农村部等机构圆环较大,但高校和研究机构该领域成果较少。该图谱进一步说明了农村人居环境领域研究合作水平较低,有必要加强各机构间的合作并实现资源共享。

2.3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研究重点和方向的缩影,对文章中心起着高度概括统领全篇的作用。首先,对农村人居环境这一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可掌握这一领域研究热点。其次,对关键词进行时区图谱分析可掌握研究趋势,进行突变型图谱分析可掌握研究前沿[18]。

2.3.1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分析。

该图谱揭示了某一学科中各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同义关键词进行合并,再将相关性较小的关键词进行剔除,生成农村人居环境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5)。图5共714个节点,811条连线,网络整体密度为0.003 2。图中每一个圆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圆点面积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图谱分析表明,人居环境、村庄规划与新农村是共现网络图中三大节点。关键词中心性越高说明中介作用越强,但频次和中心度并非呈现一致性[19]。从频次上来看,关键词人居环境出现频次最高,达492次,中心度为0.54,说明其中介作用较强。然而,出现频次位居第2的乡村振兴虽然达到428次,但中心度仅为0.01,说明其中介作用很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