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作用及创新建议
作者: 郭全海摘要 乡村振兴明确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是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妥善解决了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在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践行优势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索新时期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提出相关建议,为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乡村振兴战略高效衔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制度;乡村振兴;作用;创新建议
中图分类号 F 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8-022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8.052
The Role and Innovative Suggestions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 System i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GUO Quan hai
(Animal Husbandry Medical School,Shangq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angqiu,Henan 476000)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clearly proposes the scientific judgment of “five revitalizations”, in which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it and talent is the key to it.Th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s promotes the sinking of talent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he countryside, which has properly solved the talent problem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 system and the problems faced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n explores how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It provides relevant suggestions, which provids a reference for the efficien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 syste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 system;Rural revitalization;Effect;Innovation suggestions
1999年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我国开始施行,至今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在以技助农、服务为农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中的“传、帮、带”示范作用,架通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科技“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乡风文明的发展,彰显了制度优势和科技特派员的责任担当。乡村振兴背景下,赋予了科技特派员新的使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完善创新、服务方式的开拓扩展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如河南省已进入“4.0时代”[1]。这一时段,国家将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做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做优科技特派员服务载体,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形式,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激励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以科技赋能,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1 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乡村振兴的契合
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正式实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特派员,广大科技特派员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乡村振兴,首当振兴产业,其次是人才振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留在当地发展,农村缺乏人才,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要素,科技创新关键靠人才[2]。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三农”发展输血,引进技术力量、拓宽思路,是加快乡村振兴的路径。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旨在解决乡村人才和科技瓶颈的重大举措。面对全面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乡村人才引育和科技的迭代升级,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实践途径。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可以体现以下两方面的重大意义:首先,可以拓展乡村人才及科技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补短扩面,有效解决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次,科技特派员制度可以提升农村的科技层次和水平,能有效解决“三农”发展中效益、效能的不充分问题。
2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践行优势
目前,全国共有科技特派员85万多人,服务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农业科技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在缓解农村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解决“三农”技术短板、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也充分彰显了这一制度的优势。
2.1 发挥人才优势,夯实农村工作基础
科技特派员制度施行以来对解决“三农”问题起了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提供了人才技术服务。科技特派员制度输入“三农”发展及乡村振兴所需要的科技、信息、人才、管理等关键要素,解决了长期制约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科技服务“缺位”问题,为农村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了助力[4]。这一制度既充实“三农”发展的科技人才,又促进科技成果在农村的有效转化。第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实现由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中继续发挥了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等;带动了脱贫地区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了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第三,培育了新型农民主体、传导了致富理念。科技特派员下派期间,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举办培训班,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培育了一大批农业技术能手,在传导技术的同时,把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导入农村。
2.2 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种植、养殖是农业传统的发展行业,常规作物的耕种、家庭式的散养动物,既辛苦、创收又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的市场需求,而农民的知识、技能相对匮乏,也不能掌握最新的市场变化信息,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科技特派员结合专业特长,通过入村驻点、技能培训、产品推广等多种模式为服务对象开展科技服务,既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又帮助农户对接市场,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及社会服务等环节高度融合发展,加快了乡土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一是结合区域特点、引进新品种,为产业转型注入动力。科技特派员帮扶团从新品种的引进入手,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二是与帮扶企业、帮扶农业合作社及个体户对接,在技术、售后等方面实现全面针对性服务,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了服务对象的信心,拓宽了服务对象的发展理念。三是推动第一、三产业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农产品的产销不对称一直困扰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民的种养,好收成未必有好收入,产出容易、销售困难常会挫伤农民的种养积极性。科技特派员从种养技术指导向农产品加工方向、向多渠道销售方向转变,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2.3 科技引领带动,激活乡村创新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滋养农民美好生活的源头活水。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产业兴旺,科技特派员制度“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一体运作”的优势,激发了农村低收入人口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了扶贫扶智,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参与就业,切实把农业农村发展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随着国家提出全面发展经济,乡村振兴策略的实施,农村的环境日新月异,再加上科技特派员科技力量的注入,先进发展理念的引导,农村、农业的机会也在逐渐增加,加快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返流,回乡创业,激发了农村的新活力。
2.4 文化理念输入,促进文化乡风发展
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了乡村乡风文明的发展。科技特派员在帮扶服务中,潜移默化地把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创新思想深深植入乡村,并且把现代文明的契约精神和农耕文化完美地嵌合在一起,深刻探索了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而更好地促进当地乡风的文明发展。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特派员制度存在的不足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推行,本质上并不是简单地向基层农村下派科技人员,而是在有效整合现有生产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系统集成[5]。科技特派员服务在实际践行中并不是单纯农业技术的引入和推广,而是把服务内容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一的技术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包括生产资料供应、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社会融资等综合性服务[6]。目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现有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经约束了科技特派员的大胆创新,存在许多不足。
3.1 人才选派难、选派信息不对称、服务效能低
目前,科技特派员很少公开选派,多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农、林等部门及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含下属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是以兼职形式开展工作[7]。这一现象主要源于基层科技部门资源配置能力有限,难以把科技人员、乡土专家、企业等参与主体,以自然人、法人作为科技特派员等身份集成科技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科技服务的精准对接[8]。
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市场机制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因组织、人社部门、科技部门等的参与监督不够,致使派出单位对该项工作重视不够,派出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科技特派员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缺乏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全面认识,如农产品销售渠道及方式的构建,不能结合当地的资源来构建良好的发展策略,而不能高效地促进当地乡村的经济发展[9]。一些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统筹推进不够,实际工作服务中没有时间保障,致使工作效能不高,不能充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3.2 科技特派员数量不足、团队协作不够、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选派的科技特派员数量是有限的,很难满足各地乡村及企业对于特派员的需求,特别是科技综合型人才缺乏,导致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够多样化,服务效果不佳[10]。科技特派员在实际工作中,团队协作不够,基本上是单枪匹马在所派驻村、镇或县开展工作,未形成联动运作、团队合作打整体仗的态势。因此,科技特派员一线服务时,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不能全面的满足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
3.3 科技特派员主动服务意识和动力不足
科技特派员的投入回报机制尚不健全,未能完全突破技术服务和经营投入的简单回报模式,对回报机制的多元化模式探索和实践不足。科技特派员制度虽鼓励科技人员运用自身的专业和已有的科技成果进行各种方式的科技服务与创业,但由于“三农”的弱势地位,科技特派员通过利益共同体获取预期报酬的只能是少数[10],而多数科技特派员与服务主体没有利益共享、没有利益驱动,不能真正融入服务对象中,缺乏担当的责任感,进而出现服务驱动力不足。同时,由于激励政策的不到位和相关保障机制的不健全,致使部分科技特派员对市场行为顾虑重重,担心蒙受经济损失,缺乏创业动力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