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践和启示

作者: 姚犁

摘要 安徽农垦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和明确要求,努力践行国企担当,依托自身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高、产业化链条全、专业化经营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农机装备、种子研发和订单销售等比较优势,走出农场、走进农村,创新模式,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地均效益。回顾了农垦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背景、阐述了农垦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探讨了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粮食安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规模化经营

中图分类号 F 3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8-024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8.055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of Promoting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s in Anhui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YAO Li

(Anhui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Group Co., Ltd., Hefei, Anhui 230061)

Abstract Anhui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deeply implements the strategic deployment and clear requirements of the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to ensur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strives to practice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relies on its high degre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 and strong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fully utilize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se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order sales, goes out of the farm, enters the countryside, and innovates models,actively carries out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s, continuously improves land output rate,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ntribution rate, and land efficiency.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background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s carried out by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elaborates on the main methods and achievements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s carried out by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and explores several inspirations for doing a good job in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s.

Key words Food security;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s;Land scale management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1]。长期以来,“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国情,农业发展面对的基本现实是人多地少、户均不过0.667 hm2田的小农生产方式。而且,随着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种粮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导致粮食生产主体积极性不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服务主体集中采购生产资料,可以降低农业物化成本;统一开展规模化机械作业,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集成应用先进技术,开展标准化生产,可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实现优质优价。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成为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的有效抓手,可以破解土地碎片化、农民兼业化和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大市场的矛盾。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小农户自身“干不了、干不好、干得不经济”的问题,从而可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2]。

安徽省农垦集团是以农为主的省属企业,按照国家对集团化垦区的战略定位,以推进垦地合作为手段,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农业服务业战略性大产业为目标,以聚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和整村推进为重点,依托农垦国有农场,加快推进资源整合,积极创新服务模式,着力提高服务标准,不断拓展服务规模,以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引领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绿色化,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 安徽农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背景

1.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3]。历史生动地说明粮食安全对于执政兴邦的重大意义,纵观古今中外,大到王朝更迭,小到改革变法,背后不无粮食安全底线失守的因素。改革开放45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印刻了经济技术的迭代和社会面貌的更新,伴随其中的是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新时代我国粮食产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全国粮食总产连续19年丰,稳定在6.5亿t,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00 kg这一国际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己、口粮绝对安全。但不能忽视结构性失衡问题,一是我国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的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二是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品牌专用粮食产品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粮食供给质量和结构必须做出相应调整。由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仍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模式,种粮农民年龄老化、种粮效益低产生的兼业化及“非农化”“非粮化”的经营趋向[4]不断蚕食着粮食安全的根基,国家亟待构建现代化、社会化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去解决分散经营与现代化农业生产不适应的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要事,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做好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6]。

1.2 践行农垦职责定位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首次明确了新时期农垦的战略定位: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7]。在改革方向上,明确要加快推进直属企业整合重组,推动国有农场公司化改造,建设农业产业公司,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在发展重点上,鼓励农垦企业通过土地托管、代耕代种代收、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建设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8]。省委省政府结合安徽实际,明确要求省农垦集团及省属国有农场要发挥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优势,增强对周边区域农业辐射带动能力,继续为农场周边农民提供大型农机作业、农业投入品供应、农产品加工和购销等社会化服务,重点培育农垦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构建全要素、全过程、全产业链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垦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和增强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决策部署,近期,农业农村部又出台了《关于印发<“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办垦〔2023〕3号),决定在农垦系统和地方组织实施“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聚焦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带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深入开展社会化服务,力争用3~5年面向地方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1 000万hm2·次,打造一批示范点,建立一批服务标准,培育一批服务品牌,壮大一批集体经济组织,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1.3 农垦具有一定基础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与共和国同龄的安徽农垦,经过长期建设,昔日的山岗湖洼如今已是一个个现代化的国有农场。全系统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80.4%,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农垦农机总动力49万kW,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 670台,联合收获机1 388台,植保机械1 074台。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98.3%,高于全省15百分点。建设各类粮食仓储设施库容61.7万t,其中高大平房仓46万t,烘干线日处理能力达到1.2万t,保障了粮食收储与加工。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二是农作物良种育繁体系持续壮大。安徽农垦依托沿淮农场1.533万hm2标准化制种基地,组建皖垦种业公司,2012年被农业部首批认定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下设有12家分公司、3家子公司、2个水稻运营中心、1个科研中心,专业从事农作物种子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及技术服务等业务。该公司主要产品是常规小麦水稻种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共63个(小麦26个、水稻22个、玉米12个、大豆3个),其中国审品种10个,常年供种量约1亿kg,小麦种子占全省商品麦种供应量的20%左右。三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安徽农垦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围绕现代农业主责主业,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经费由2020年的1 879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3 715万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8.8%。通过强化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和先进技术推广,小麦优质良种覆盖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种子包衣率达98%以上,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100%。四是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农垦集团获批6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被列入全省25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之一,下属8家企业被列入全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全系统有58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敬亭山茶场66.67 hm2有机茶园成为全国有机农产品(茶)基地和安徽省首家全国有机农业(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五是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增加小麦产业附加值,2022年农垦投资3.97亿元,在龙亢农场雁湖面粉公司新建日处理小麦1 000 t专用面粉生产线项目。目前项目已经竣工,并进行了开机生产调试。建成大米加工产能7万t,米粉加工能力3万t。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