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阿坝州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 刘霞 林宏贵 石卿 周庆 李婷
摘要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采取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结合案例研究,针对阿坝州民宿发展现状与制约民宿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开展乡村民宿业产业融合研究,构建阿坝州乡村民宿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框架,提出阿坝州民宿产业发展对策。主要研究对策为:强化培育,建设专业人才队伍;政策激励,完善土地产权交易;特种经营,加强民宿行业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行业各方利益。
关键词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理论;乡村民宿;民宿产业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9-0122-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9.027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omestay Industry in Aba Prefe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IU Xia,LIN Hong-gui,SHI Qing et al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stitute of Global Tourism,Malkang,Sichuan 624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this study adopts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s,combined with case studies,to study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homestays in Aba Prefectur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tay industry. It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homestay industry in Aba Prefecture,constructs a mechanism framework for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homestay industry in Aba Prefecture,and ultimately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tay industry in Aba Prefecture. The main research strategies are:strengthening cultivation and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talent team;policy incentives to improve land property rights transactions;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the homestay industry through special operations;maintaining market order and safeguarding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in the industry.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eory;Rural homestay;Homestay industry
民宿业的发展对整合乡村生态资源,盘活闲置农村宅基地及提高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乡村产业紧紧围绕全域生态、绿色共生等发展理念,将特色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旅游业是阿坝州的支柱型产业,2021年在新冠疫情点状散发和旅游市场极不稳定的环境下,全州乡村旅游仍接待游客达1 883.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26亿元,民宿接待游客占比达40%左右。其中,汶川县、理县和茂县在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上占重要比例。展开阿坝州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研究,对促进州内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拓展乡村资源多功能性,助推农村产业融合,以及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乡村民宿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乡村资源与乡村民宿相关研究。贾晋等[1]研究认为,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核心机制是集体行动-共同治理-利益共享,其中,民宿业作为一种村集体、农民、外来主体共有资源和共享利益的载体,是乡村资源价值实现的突破口。卜玲俐等[2]研究认为,民宿产业对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三产融合及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②地域文化与民宿设计相关研究。张卫东等[3-4]分别研究了解构主义装饰手法和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民宿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王力行等[5-6]基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展开了乡村民宿设计和传统村落民宿适地性研究。③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与民宿产业相关研究。陈琬琦等[7]针对莫干山乡村民宿风格同质化、民宿管家服务水平、民宿文化价值挖掘等困境提出对策。吴保刚[8]分析了民宿业与乡村旅游的关系,认为民宿是乡村旅游的创新缩影,为其提供了多元化的创意产品,增加了乡村旅游收益。魏燕妮[9]研究提出,通过加大民宿产业投入,积极延伸开发民宿业相关配套产品来民宿产业链条。杨兴柱等[10]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从多元主体利益协调关系的角度分析旅游地,提出要通过“强政府+强企业”的治理路径激发民宿市场活力。
综上,目前乡村民宿的研究大多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相关,以案例研究为主,研究方法主要以调查法为主。研究逻辑通常是针对研究地民宿的现状与困境,提出相关建议,但缺乏理论构建。笔者试图基于产业融合理论,针对州内民宿发展现状与困境,开展阿坝州民宿业融合研究,提出阿坝州民宿产业发展路径。
1 乡村民宿产业融合研究
1.1 产业融合理论
产业融合(industry convergence )是随着信息、技术革新而产生的产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耦合的一种经济现象。1963年美国学者Rosenberg把同一技术有效运用在不同行业中称作“技术融合”,该研究开启了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先河。在产业边界的视角中, Greenstein 等[11]研究认为,产业融合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引起的产业边界变化,即产业融合使产业边界发生增长、消失或重组。这也决定了产业融合的方式:产业的延伸融合、产业内部的重构融合和技术的渗透融合[12]。随着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围绕三产融合的研究热度提升,近年来,众多学者聚焦新兴技术、数字金融[13]、文旅产业[14]、多元产业[15]等与农村农业融合的相关研究。
1.2 乡村民宿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分析
产业融合的机制是在一定驱动下产业间相互交叉、渗透而引起产业延伸融合、内部重构融合和技术渗透融合的变化。乡村民宿产业是农村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共同作用下的新兴产业,笔者从产业融合驱动力、融合模式和融合效果3个方面构建乡村民宿产业的融合发展机制(图1)。第一,民宿产业的融合驱动力。民宿业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市场需求、民宿主创新精神、互联网信息技术、政策激励4个方面的驱动。第二,民宿产业的融合模式。根据融合驱动力因素,目前国内的民宿产业融合模式主要是“乡村民宿+文旅产业”“乡村民宿+互联网”“乡村民宿+休闲农业”等。第三,民宿产业的融合效果。产业融合的目的是为了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实现产业多元拓展,推动各产业合作,形成产业联盟。
2 乡村民宿产业发展与制约因素
2.1 民宿产业基本情况
阿坝州地处川西北,面积84 242 km2,是以藏族、羌族为主的民族地区,因其富集的文旅资源和特殊的自然条件,以旅游业作为支柱型产业。阿坝州民宿独有的文化旅游特性和市场吸引力,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着乡村振兴和区域乡村居民生活、经济的改善。
据统计,2019年阿坝州民宿接待游客604万人次左右,实现旅游收入31亿元左右,其中,汶川县民宿接待收入近年来稳定在1.5亿元左右,带动4 400余人就业。理县26 000张床位接待量中,民宿占比达50%左右,带动4 157人就业。黑水县仅2019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就达70余万人次,民宿收入达1.0亿余元。目前,阿坝州民宿发展模式见表1。
2.2 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2.2.1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政策条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宿产业发展,阿坝州在关于用于民宿产业发展的土地政策有所欠缺。州内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生态红线管控多,各项用地指标紧张。目前,州内多是通过租赁当地农户宅基地或农户民房自行改造来开办民宿,在宅基地租赁中,农户和民宿投资者直接交易,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建筑性质改变的风险(如汶川县三江镇的“康养房”),导致农户和消费者利益受损。另一种风险是民宿投资者通过私下交易获得地面所有物(民房)的改造、使用权,但是农村宅基地属于村集体用地的性质不会改变,开办民宿时因消防、公安部门审核不通过(审批需为国有资源或商业用地),难以取得特许经营,民宿主多是注册成个体工商户,在法律上需承担无限责任。
2.2.2 产品低端竞争。
州内民宿经营多以当地藏羌居民为主,现阶段,民宿发展呈现出盲目和随意性,同质化现象严重,民宿经营和设计上未注重依托自身禀赋,为游客提供民族自然、文化与生活生产方式的住宿体验,同时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还需要提升。在阿坝州境内,汶川县、理县和茂县依托A级景区,旺季客流量大,游客住宿需求大,为获得利益最大化,各民宿经营户重客房数量,低客房质量,通过低价进行市场无序竞争,不利于民宿业健康、长久发展。
2.2.3 复合型人才缺失。
民宿业主运营能力影响着民宿的经营与发展,州内以当地藏羌居民经营的民宿大多在民宿设计、服务意识、文化展呈、宣传营销、活动设置等方面存在短板。优质的民宿离不开重视服务质量、装修设计、文化输出、善于分析市场,并能灵活运用新媒体营销的运营团队。尤其在疫情影响下,互联网营销效用更加凸显。同时,州内也缺乏能够引领民宿行业发展的人才或组织,如头部民宿经营者、民宿行业协会或民宿联盟等。
2.2.4 行业监管手段缺失。
阿坝州民宿行业监管手段不足主要体现在治安和违规违建的监督与治理上。在治安方面,相当的民宿是基于自家住房进行改造,在安全逃生、消防设施、环境卫生设备设施等方面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且无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加之入住登记、人员管理上随意性强,存在一定的治安风险。在违规违建方面,民宿通常是指建筑面积不超过800 m2,客房数不超过14间,层数不超过3层,民宿主参与接待的小型住宿设施。目前,州内民宿因在审批和日常监督中未明确主管行政部门,在民宿修建上难以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出现较多的违规建筑,面临整治困难及民宿业主利益受损的问题。
3 案例分析
笔者对阿坝州民宿产业展开摸底调研,并前往成都市、雅安市、眉山市3个市5个县(区)选择部分优质民宿进行实地调研,调研方式以访谈、实地调查为主,访谈对象则是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及民宿业主。经过调研整理与分析,案例分析以成都市民宿产业发展为主。
3.1 彭州市:土地政策活用,民宿产业模式多元
彭州市“龙门山民宿”在民宿界内已有一定知名度,目前,国内有12家头部民宿在彭州开有民宿,由政府组织的每年一度的龙门山民宿大会(论坛)会召集民宿界TOP30大咖来参会,全国民宿协会将在该地颁奖(如中国民宿榜黑松露奖),每年召开的大会能不断拓展龙门山民宿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