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分析
作者: 柴玉书 郎旭摘要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我国迎来了由“脱贫”向“振兴”的历史性转变,农村减贫工作已统筹纳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集体经济的新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因此,基于新的历史起点,通过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特征,进一步研究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创新路径,以期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9-022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9.052
Analysis on the Innovative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riven by 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CHAI Yu-shu, LANG Xu
(College of Marxism,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Liaoning 110870)
Abstract With the victory of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China has ushered in a historic transformation from “poverty alleviation” to “revitalization”. Rural poverty reduction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s a new development of collective economy under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refore, based on the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by discuss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this paper further studi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dri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nnovation path, in order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early real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ommon prosperity.
Key words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Rural revitalization;Common prosperity;Innovation path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三农”工作的准确把握和战略部署。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壮大集体经济”就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2018年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进一步提到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等政策主张[1]。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再次强调,需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以上均充分表明,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其特有优势,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美好愿景。
1 意涵诠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特征
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演进过程中,它主要历经了合作化、人民公社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3个时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本质上还是农村集体经济,具体是指农民主体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内遵循自愿、平等、民主、互利的原则,并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进行多元化合作经营,以及在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互结合的经济组织形态。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相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在以下5个方面。
1.1 集体产权明晰
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奉行“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理念,集体资产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相统一。虽然集体资产归广大农民所有,但集体资产到底有多少以及细化到每个农民身上具体能分多少、农民该如何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力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致使农民没有真切感受到自己是集体资产的主人。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完全的产权分割为基础,产权结构明晰。其集体家底明确,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由层级不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全体成员拥有,每一个个体依据集体资产的持有份额享有集体收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分割实质上是与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权结构模式,真正让农民成为集体资产的主人,并为化解大市场和分散的小生产之间的矛盾奠定了良好根基。
1.2 发展形式多元
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具有单一性、排他性和封闭性,仅有“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发展形式。究其原因,过去的农村集体经济主要是独立经营、自我发展,其主要聚焦一产二产而且产业层次偏低。发展形式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将集体统一经营与个体分散经营相结合。它凭借产权清晰的优势,逐步形成了创办合作社、创建全资企业、进行股份合作等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并进一步构建了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发力、多模式结合的集体经济发展新形式。由于市场经济在不断深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形式还在不断创新、演变。
1.3 内部治理健全
在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里缺乏民主管理,由一个人或少部分人决定集体资产的处置和使用。甚至部分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干部经济”,广大农民群众根本无法切身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只是形式上集体资产的主人。内部治理的混乱严重影响了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民主管理体制,充分顾及每个集体成员的意愿,极大限度地完善了其内部治理体系。它采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理事会、监事会,定期召开代表大会,甚至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集体组织会外聘职业经理人来辅助其集体经济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合理、管理科学,极大地为其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1.4 组织效率较高
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效率较低,缺乏活力。第一,在该组织里,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不明确,无法独立行使自主经营权,导致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极大压制。第二,过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里的管理人员同时兼顾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政经不分,往往成为“延伸的政府”,对组织成员监督匮乏,偷懒混工、出力少工的现象层出不尽。因此,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迟缓,组织效率较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且组织效率大幅提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明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得到切实保障,真正实现了农民群体“人人有份”的夙愿,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体关心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程序规范、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采取“民主管理,自愿联合”的组织方式,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并能进行高效的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有效地提高了组织效率。
1.5 收益分配公平
农民集体劳动、集体组织进行高度统一管理且劳动成果归集体所有,这是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营方式。在该运营模式下,集体收益大多用于公共福利支出和村级行政开支,农民个人收益不多且分配不透明,贪污腐败现象极易发生,收益分配的公平性难以保证。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结合,农民的基本收益权得到了保障,且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农民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加之,集体支配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证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既保障了集体成员的合法权益,又充分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踊跃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热情。
2 关联耦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
乡村是中华文明基因的载体,也是最大的国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经济形态,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乡村的生动体现,同时也对我国的乡村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因此,通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的探讨,明晰二者的逻辑关联,不仅有利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也将助推我国在乡村振兴之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2.1 产业兴旺的强劲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产业兴旺旨在紧紧围绕乡村实际发展现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健康农村产业,并通过灵活配置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充分激发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完全产权分割为基础,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由组织内部的全体成员共同拥有,具有内部成员团结程度高、资源要素丰富的突出优势,这将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强劲动能。一方面,大家勠力同心,通过汇聚集体力量发出“最强音”以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进而得到国家的政策照顾和公益组织的资金扶持,凝聚成产业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有效缓解单一的家庭资本、技术、经验等要素不足的状况,便于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集体组织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会增强,最终落实到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升[2]。
2.2 生态宜居的重要推力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重点。生态宜居以增强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以“两山理念”为理论支撑,以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基本准则,以打造宜居村落为重要内容,具有强化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既扩大了农村经济的规模,又以“美丽经济”催生了美丽乡村建设,对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人类社会享有的公共产品,是社会发展最普惠、最公平的福祉[3],而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将进一步打牢生态底色,有助于保持乡村自然风情、乡思乡愁、民风民俗等优质元素,进而助推空间生态资源变经济资产[4],增进民生福祉。
2.3 乡风文明的夯实基石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是文化和思想层面的内容,优良的乡风是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也是宗族、乡村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由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缺少发展活力,物质资源缺乏,导致农村集体资金不足,使得作为文明乡风重要载体的乡村公共事业、公共服务发展受限。单纯靠转移支付的途径解决此问题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增强乡村“造血”能力,激发其内在动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解决我国乡村公共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出路,利于推动乡村的科、教、文、体、卫等公共事业发展,破除农村残余的封建观念,促进村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的形成,整体提升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进而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5],营造乡风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