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 陈娜 邵勤摘要 实践教学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园艺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创新素质培养”的应用型教学理念,重构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以“训研创服”为导向,设计应用型实践教学内容;以“岗位体验”为依托,创新了实践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以“探究过程”为标准,构建了课程实践过程化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开展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为其植物生产类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蔬菜栽培学;创新素质;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9-026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9.06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Vegetable Cultivation” Based on Innovative Quality Cultivation
CHEN Na, SHAO Qi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Yichun University, Yichun, Jiangxi 336000)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wa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horticulture major.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 of ‘vegetable cultivation’,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as reconstructed with the applied teaching concept of ‘innovative quality cultivation’. Oriented by ‘training, research,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and service’,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was designed. Based on ‘post experience’, it innovated the form and means of practical teaching. Taking ‘inquiry process’ as the standard, a curriculum practice process assessment system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vegetable cultivation,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was cultivated,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the students were mobilized in the practical courses, and the practical skill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ich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ther practical courses of plant production.
Key words Vegetable cultivation;Innovation quality;Practice;Teaching mode;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培养大学生基本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创新教育教学的核心之一,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1-2]。近年来,很多地方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结构体系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违背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也不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3]。未来地方高校该如何在经费和资源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开展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是当下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只有改革与加强实践教学,重点突出应用性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才能将专业课程的应用性改革落到实处,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蔬菜栽培学作为宜春学院园艺专业一门主干核心课程,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之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虽然在短时间内能使学生接受大量理论知识,但对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非常不利,且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适应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4-8]。因此,基于蔬菜栽培学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蔬菜栽培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理解蔬菜栽培的基本原理,更好地了解各类蔬菜的生物学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管理特点,旨在进一步使学生会用蔬菜栽培学的基本技能应用在蔬菜标准化生产、产业链延伸及产品流通等领域,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思维、岗位适应等能力。为此,基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笔者对蔬菜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涉农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以“素质培育”为目标,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强、职业素养良好、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调整了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一是课程实践(课程实验、生产实践);二是综合实训(创业教育、岗位体验);三是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践)。这3个层次的实践按照课程实践(基础型,本科1年级)—综合实训(提高型,本科2~3年级)—毕业实践(综合型,本科4年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综合发展体系。
课程实践为学生的必修内容,主要是一些基础性实验和简单的生产实践,实验内容反映蔬菜栽培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如蔬菜作物的分类与识别、种子形态的识别、发芽、花芽分化的观察、抗逆性指标测定等实验以及播种育苗、植株调整、水肥管理、采后等实践,这些实验和实践由教师讲解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指导学生完成。通过此类课程实践,加深学生对蔬菜栽培学总论中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基本实验和生产技能。
综合实训为学生的选做内容,如创业基础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生命科学竞赛等)、园艺(蔬菜)企业岗位体验等,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创业指导老师、企业师傅)给出供学生选择的大量综合性实验题目或项目及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所学知识的背景进行选择和参赛,教师不直接参与,只是在了解学生前期理论学习和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实验题目和比赛项目的选择、设计和创业指导以及提供企业实践的岗位等,目的在于保证学生能独立解决设计、操作、比赛和工作中的问题等。
毕业实习为学生的必做内容,每个小组可根据自己对所学蔬菜学相关的研究方向的兴趣选择题目或结合教学团队教师的科研课题设计实验以及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提交方案后进行毕业实践和顶岗实习,并通过师生、实习企业共同讨论通过后,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践过程和毕业实习。通过改革,不仅改变了原来蔬菜栽培学实践中学生始终被束缚在有限的内容上的局面,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其综合运用栽培技术进行创新和应用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探索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创新素质。
2 以“训研创服”为导向,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偏向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包括任务模块和能力模块两部分[9-12]。为了更好地支撑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厘清人才培养需求、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内容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蔬菜栽培学课程实践模块结构、生产实际及科研动态、服务等功能进行有机整合,在与赣西设施农业有限公司、荣丰祥农业有限公司、新余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企业(基地)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划分实践教学内容模块,设计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训研创服”一体化教学内容并开展蔬菜栽培学“实训+科研+创业+服务”实践。
将蔬菜栽培学课程所有的实践内容分成技能训练和能力提升2个模块。技能训练模块,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以从事园艺工作所需的技术为主线。设计包括蔬菜播种育苗技术、整地技术和栽植技术,水肥管理技术、植株调整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技术性模块,让学生掌握蔬菜的栽培技艺(单项训练),集中体现了“技术”;能力提升模块,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以从事园艺工作应该具备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设计包括与蔬菜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紧密相关的若干个综合性问题的应用型专题模块,如蔬菜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对指导蔬菜生产实践的意义,不同栽培制度下不同蔬菜的栽培技术有何异同,怎样获得高产优质蔬菜(综合实训)等问题,针对性设计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成因及防治(科学研究),蔬菜无土栽培创业计划(创新创业),无公害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科技服务)等专题,使学生利用蔬菜栽培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训研创服一体化),集中体现了“能力”。将蔬菜栽培相关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理论教学效果,培养了扎实的栽培技术和实践生产技能,提高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学生从事蔬菜领域相关科学研究、农业技术推广和创新创业等奠定一定的基础。
3 以“岗位体验”为依托,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技术性强的教学内容开展了教师课程单项实训(实验),创造蔬菜生产实际问题解决情境,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实际操作,教师再做深入讲解和指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实际问题(光、温、水、肥等环境条件如何影响不同类蔬菜的开花与结果等),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相关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等学科的知识,在思考、交流、实操的基础上通过单项实训(实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答案,让学生掌握蔬菜栽培调控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针对应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开展了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专项实训(实验),主要从市场需求、岗位要求、个性发展角度出发,以岗位培养为主线,整合企业资源,建立与岗位衔接的体验课程实践,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实现专业、职业、产业的三融合,引导学生围绕蔬菜栽培理论知识进行蔬菜生产实践,教师(企业师傅)再做专业指导和管理,从而达到生产目标。如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蔬菜生产任务(项目),如黄瓜、西瓜、番茄等蔬菜作物的工厂化育苗,草莓无土栽培等,以企业工作过程、创新创业及科技服务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就业、创业等学生就业和蔬菜产业岗位群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训研创服”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增强了学生岗位适应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4 以“探究过程”为标准,构建实践考评体系
传统的实践考核办法是一种偏重知识测评、忽视学生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如何有效客观地考评学习结果,不仅关系到考查学生实践中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科学性,还涉及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13-16]。以往对蔬菜栽培学实践的考核,仅通过考勤和实训报告成绩来考评。由于学生在实践中都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则实训报告就很难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此,在“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改革中针对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环节特点以及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提出了实践过程监管和动态考核方法,构建形成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实践考评体系,确保课程实践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