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植物在室外黑棉土绿墙中的应用
作者: 高平 程迪华 黄鑫酮 李会萍 李青青 周鹏
摘要 以“桃色火焰”矾根(Heuchera micrantha ‘Peach Flambe’)、细叶萼距花(Cuphea hyssopifolia)等6种植物为试验材料,在室外黑棉土绿墙上进行栽培试验,以存活率、生长状态、覆盖度及观赏效果为考察指标,对生长适应性、观赏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银香科科(Teucrium fruticans)、大吴风草(Farfugium japonicum)、“花叶”薜荔(Ficus pumila ‘Variegata’)3种植物适应性强,观赏效果好,适宜应用于成都地区室外黑棉土绿墙;“桃色火焰”矾根(H.micrantha ‘Peach Flambe’)不耐夏季强光照直射,可考虑应用于耐阴环境的黑棉土绿墙;细叶萼距花(C.hyssopifolia)枝叶易受低温影响,冬季观赏效果较差,可考虑用于小气候较好的黑棉土绿墙;“火焰”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Fire Power’)生长适应性差,不适宜应用于成都地区室外黑棉土绿墙。
关键词 黑棉土绿墙;生长适应性;植物筛选
中图分类号 S68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0-0124-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0.031
The Application of Six Plants in the Outdoor Black Cotton Soil Green Wall
GAO Ping1,CHENG Di-hua1,HUANG Xin-tong2 et al
(1.Sichuan Tianyi Ecological Garden Group Co.Ltd.,Chengdu,Sichuan 610041;2.An De College,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Shaanxi 710300)
Abstract Six plants including Heuchera micrantha ‘Peach Flambe’, Cuphea hyssopifolia,were cultivated in the outdoor black cotton soil green walls,and the survival rate,growth state,coverage and ornamental effect were used as the indexes to analyze the growth adaptability and ornamental effect.Results showed that Teucrium fruticans,Farfugium japonicum,Ficus pumila ‘Variegata’ had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high ornamental value,and were suitable for the outdoor black cotton soil green walls in Chengdu area.Heuchera micrantha ‘Peach Flambe’ was not resistant to strong direct sunlight in summer,could be used for the projects in shade environment.Cuphea hyssopifolia was easily affected by low temperature and had poor ornamental effect in winter,therefore could be used for projects with better microclimate environment.Nandina domestica ‘Fire Power’ was not suitable for outdoor black cotton soil green walls in Chengdu area because of the bad adaptability.
Key words Black cotton soil green walls;Growth adaptability;Plant screening
立体绿化是缓解城市绿化增长需求和绿化空间有限矛盾的有效方法[1-2],墙面绿化是立体绿化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指运用各类植物对建筑墙体、围墙、桥柱、阳台、窗台等进行绿化[3-4],常用的墙面绿化技术形式有攀爬式、铺贴式、种植槽式、模块式等技术[3,5-6]。随着墙面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大量推广应用,新型墙面绿化技术也迈入了研发创新的新阶段,更多先进的新型墙面绿化技术形式出现[7-8],基质模块式绿墙就是其中一种。基质模块式绿墙是一种新型的综合绿墙系统,是一种将植物种植在基质模块化构件中进行墙面绿化的形式,因其结构系统简单、施工速度快、景观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包括由戚智勇博士研发的垒土[9]以及由浙江家乐蜜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黑棉土,均是采用植物纤维等生态材料经过人工合成的能够代替土壤的新型材料。
目前,基质模块式绿墙已应用于国内许多城市的墙面绿化项目中,施工技术相对成熟[10-11]。而在实际运用中根据技术形式特点和种植生境选择适宜的植物是保证绿墙景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关于各类型墙面绿化的植物筛选已有相关研究[12-18],而针对基质模块式绿墙的植物筛选研究尚属空白。笔者以黑棉土绿墙为基础,选用6种观赏价值较高、适应性较好的植物进行栽培试验,对比6种植物在黑棉土绿墙中的生长适应性和观赏效果,以期筛选出适合成都室外黑棉土绿墙应用的品种,并为进一步开展大量的植物筛选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气候条件
试验于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成都市金堂县天艺集团试验基地进行,地理位置为104°25′07″E,30°51′01″N,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7 ℃,年均无霜期285 d,年均日照时数为1 298.2 h,年降雨量926.4 mm。
1.2 试验材料 6种植物材料的基本信息见表1,使用的黑棉土购自浙江家乐蜜园艺科技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利用钢材焊接成长度340 cm、高度170 cm的植物钢架结构,安装自动滴灌系统,并依次铺挂560 mm×560 mm×50 mm(长×宽×厚)的黑棉土模块单元构建一面黑棉土绿墙。选择植株健壮、无病虫害的植物作为试验材料,每种植物选择48株分别种植于3个模块单元中,种植面积约1 m2。因栽植时间正值夏季,栽植后采用75%的遮阳网遮盖14 d,种植后立即浇透水,后期通过植物墙的滴灌系统进行灌溉,正常按照以下周期进行灌溉:1—6月,3 d浇1次,每次滴灌30 min;7—9月,1 d浇1次,每次滴灌30 min;10—12月,3 d浇1次,每次滴灌30 min;若遇降雨,根据降雨情况适当调整浇灌周期。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植物种植后,每间隔21 d根据式(1)~(5)统计植物的存活率、越夏率、越冬率、新枝叶萌发率、覆盖度;每间隔21 d对植物的生长状况和观赏效果进行评分[19]。
存活率=存活植株数量/48×100%(1)
越夏率[20]=夏季高温期结束后(10月)的植株数/夏季高温前(7月)的植株总数×100%(2)
越冬率[21]=冬季结束后存活(4月)的植株数/冬季开始前(11月)的植株总数×100%(3)
新枝叶萌发率=新枝叶萌发植株数/48×100%(4)
覆盖度[20]=植物所占网格数/100×100%(5)
植物生长状态评价标准:4,全部植株生长正常,长势良好;3,生长受到较小影响,出现少量植物(≤20%)萎蔫、黄叶、落叶现象;2,生长受到一般影响,出现部分植物(20%~50%)萎蔫、黄叶、落叶现象;1,生长受到较大影响,50%以上植物萎蔫、落叶;0,50%以上植物死亡。
植物观赏效果评价标准:4,全部植株枝叶繁茂,或造型优美,或色彩艳丽或有花果可观;
3,大部分植物枝叶繁茂,观赏效果好,仅少量植物(<20%)枝叶枯黄或落叶,略影响观赏效果;
2,植物枝叶稀疏,植株造型一般,部分植物(20%~<40%)枝叶枯黄或落叶,整体观赏效果一般;
1,枝叶稀少,出现大量(40%~<60%)枯枝落叶,观赏性差;
0,大部分植物枝叶枯黄或脱落(≥60%)或植物大片死亡,严重破坏观赏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6种植物不同时期的存活率、越夏率、越冬率比较
栽培试验于2020年7月17日开始,因正值夏季高温期,植株移栽后立即使用75%遮阳网进行遮阴。6种植物刚移栽上墙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失水萎蔫现象,7 d后逐渐恢复生长;上墙后15~21 d 6种植物全部恢复正常生长,植株挺拔无死亡,且有不同比例的植株开始萌发新的枝叶,新枝叶萌发率表现为大吴风草(100%)>“花叶”薜荔(94%)>细叶萼距花(75%)>“桃色火焰”矾根(42%)>银香科科(35%)>“火焰”南天竹(17%)。15~21 d后拆除遮阳网,让植物墙置于全光照下生长。在夏季高温期,细叶萼距花、大吴风草、“花叶”薜荔均具有良好的越夏能力,越夏率均高于90%,银香科科越夏率略低于以上3种植物(为88%),“桃色火焰”矾根、“火焰”南天竹越夏能力一般,越夏率分别为75%、79%。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试验地室外温度连续多日最低温度低于0 ℃,而在冬季低温期6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桃色火焰”矾根、银香科科、大吴风草、“花叶”薜荔、“火焰”南天竹的越冬率均达到100%,细叶萼距花越冬率次之,为96%。经过栽培试验,6种植物的存活率由高到低为细叶萼距花(90%)>银香科科(88%)、“花叶”薜荔(88%)>大吴风草(83%)>“桃色火焰”矾根(75%)>“火焰”南天竹(69%)。
2.2 6种植物生长状态比较
植物的生长状态评分是对植物在绿墙上的适应情况进行评价,6种植物在栽培试验的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生长状态,生长状态评分差异较大。由表2可知,银香科科、大吴风草、“花叶”薜荔在整个试验期间均长势良好、枝叶繁茂,不同时期的生长状态评分均在3分以上。“桃色火焰”矾根第1年长势良好、枝叶繁茂、株型优美、叶片色彩艳丽,生长状态评分均为4分,而第2年进入夏季高温高热期后,叶片明显萎蔫变黄甚至焦枯,8月19日进行观测时,60%以上的植物叶片干枯,生长状态受到较大影响。两年夏季生长状态相差巨大,可能因为“桃色火焰”矾根不耐夏季强阳光照射,第1年夏季移栽后采用了遮阳网进行遮阴处理,而第2年置于全光照下生长,因此在第2年夏季受强光照射影响生长受限,生长状态差。细叶萼距花在第1年温度高于2 ℃时,生长状态良好,评分在3分及以上,而随着冬季温度降低植物生长受限,叶片逐渐枯黄干枯,并随着温度的降低生长状态持续下降,当温度低于0 ℃时(2021年1月试验地最低温度为-1 ℃),上部叶片受冻,最终全部干枯,生长状态极差。第2年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植物迅速恢复生长,萌发出新的枝叶并达到较好的生长状态,5—12月持续开花,但随着冬季低温到来生长状态又逐渐下降。“火焰”南天竹移栽后有落叶现象,移栽60 d后植物大量死亡,存活植物在整个试验期间枝叶稀疏,长势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