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产研竞评”模式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作者: 刘华斌

 “教产研竞评”模式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改革研究0

摘要 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目标,探索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风景园林设计教学质量提升模式与路径。通过领会和对照一流课程建设要求,以南昌工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差距,整理改革建设内容,找出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教—产—研—竞—评”五轮驱动的教学改革路径,以课程教学为主轴,以产业实践为支撑,以科研参与为驱动,以竞赛训练为补充,以效果评价为依据,建成风景园林设计一流课程。该方法为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教产研学竞;一流课程;风景园林设计;教改;模式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0-028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0.067

Curriculum Refor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Based on the Model of ‘Teaching, Production, Research, Competition and Evaluation’—Based on the Goal of First-class Courses

LIU Hua-bin

(The School of Hydraulic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99)

Abstract Based on the goal of first-clas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explore the mode and path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re curriculu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By understanding and comparing the requirements of first-clas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course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main gap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sorts out the specific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contents, and finds out the key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proposes a five wheel drive teaching reform path of ‘teaching production research competition evaluation’, which takes curriculum teaching as the main axi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s the support, scientific research participat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competition training as the supplement, and effect evaluation as the basis to build a first-class cours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This metho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courses in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as well.

Key words Teaching, production,research,competition and evaluation;First-class courses;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Educational reform;Pattern

一流课程是国家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2019 年教育部提出“两性一度”、与新技术融合,多样性创新发展等标准和理念。在该要求下,全国高校深入开展相关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如北京林业大学的“双一流”背景下“城市风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1],西安建筑大学提出数字模拟与虚拟认知的教学构思[2],安徽建筑大学“一流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3],上海交通大学一流课程评价量规和三亚学院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三度”建设研究[4]等;国外高校如麻省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等一流大学课程则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并融入课程目标内容[5],取得良好效果。一流课程相关研究方兴未艾。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是风景与园林学的核心课程,开展一流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通过完善课程教学目标,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契合了社会行业需求,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建设中,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优化课程团队结构和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强烈改革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能力。始终保持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要求,坚持立德树人,融合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有利于提升课程含金量。实现考核方式多元,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突出过程评价,有利于提升教学过程的可回溯能效。

1 一流课程建设要求解读

一流课程建设涉及内容、形式和标准,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6]:①课程内容,要体现“两性一度”的高质量要求,即课程改革的内容要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要让学生“跳起来才能够得着”。②课程形式,要体现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新时代大学生主体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课程改革须适应他们的特点,注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智慧教室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效度和满意度得到根本保障。③课程标准,要体现改革的多样性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宣布,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多样性。因此,一流课程建设,要从原先“金字塔型”的一个标准变成“五指山型”的多样化标准,体现因校制宜、因地制宜的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创新[7]。

2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现状与研究内容

2.1 课程概况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经调查发现,全国风景园林本科专业都开设了该课程或课程群,其课程名称有所不同,如北京林业大学是风景园林设计,南京农业大学是风景园林设计原理,江西农业大学是园林规划设计,南昌工程学院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其理论课和实践共有64~128学时,4~8个学分不等,学期跨度1~3个学期不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按照风景园林设计流程,综合运用地形、植物、水体、建筑等园林要素,因地制宜地设计各类园林绿地,学会从功能、形式、环境诸方面综合考虑园林设计,并能正确表达和表现设计内容,为今后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及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8]。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创办于2015年,授予工学学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由课程Ⅰ和Ⅱ组成,分别是64学时和32 学时(其中实践各16学时),共6个学分,分别在第5、6学期开课。课程由3位老师共同上课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2.2 课程教学现状及对标一流课程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标一流课程建设要求,主要存在以下4方面的问题:①课程目标平常,“两性一度”体现不够 ;②课程团队固化,运用新技术与创新教学方法不力;③课程内容陈旧,“价值知识能力”建设有限;④课程评价单一,考核多元和持续改进缺乏。现状与标准存在显著差距(表1)。

通过以上分析,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①确定一流课程要求下的课程内容、形式与标准课程内容要体现“两性一度”的高质量要求;形式要体现新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标准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多样性创新发展。②将产出导向理念、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教学设计,切实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课程理念[9],坚持思政育人与知识传授潜移默化的有机融合,并落实到课程教学的整个环节。③对标一流课程要求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实施过程形成有效的多样化的线上、线下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课程作业、实践竞赛等实施过程,达到一流课程标准的建设实效,贯穿该课程教学改革全过程。

3 “教产研竞评”模式应用

通过对问题的探讨,结合南昌工程学院具体校情和学情,笔者提出面向一流课程目标的“教产研竞评”模式的课程改革方向和方法,分别从教、产、研、竞、评5个方面总结出课程改革具体策略。

3.1 以课程教学为主轴——教学体系、教材、教程基于“两性一度”和社会行业需求,完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体系

在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深入剖析风景园林行业人才的具体需求,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风景园林复杂问题等综合能力[10]。在此基础上,开展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完善,形成目标描述准确具体,落实国家、行业、专业需求,符合培养规律,符合校情、学情,达成路径清晰,便于考核评价的教学目标体系。落实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开展课程内容建设研究要确保课程思政教育,将风景园林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达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修订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更新课程讲稿、PPT等。

3.2 以科研参与为驱动——加强课程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开展课程内容建设研究,优化内容构成,加强理论与实践关联,按城市园林与区域风景两大类型有差别化教学,形成城市公园、广场与附属绿地、防护绿地、自然保护地等内容模块。夯实课程师资队伍,开展课程团队建设研究,授课团队教师要切实投入教学改革,将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通过夯实课程团队,开展课程团队建设研究,形成教学改革意识强烈、团队结构优化、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团队,能够主动将新技术、新手段、新工具与风景园林设计有机融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能力显著提高,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3.3 以产业实践为支撑——与企业联动,落实产业效益,加强实践训练

将风景园林基础理论、方案和施工图设计实践无缝对接,切实融入风景园林时代前沿及反映学科专业行业先进核心理论和成果,聚焦新工科建设,增加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学科和多学科实践融合内容。加强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实训实践与企合作,紧密结合国家及地方行业发展趋势前沿,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课企合作,建立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省人居环境研究院、南昌市植物园等一批长期合作交流的课程实践基地,为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搭建了良好的平台。2021年开始课程团队与江西省上大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开展首届“上大杯”风景园林设计营建节,该营建节的成立标志着课企基于长期合作进入实质阶段并成果显现。课程团队将继续联合相关企业申报一流实践课程项目及相关课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意义重大,为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紧密结合的研究领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