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高职种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朱世杨 罗天宽 黄宗安
摘要 为满足现代种业发展的需求,探讨了产教融合在高职种子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现代种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明确了种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高职种子专业理实一体“两轮三段”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种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现代种业人才,满足社会对种子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高职种子专业;产教融合;现代种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1-027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1.06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Seed Professional Based o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rgration
ZHU Shiyang,LUO Tiankuan,HUANG Zongan
(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nzhou,Zhejiang 325006)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ed industry,we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and basic ideas of the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eed professionals,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the modern seed industry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based o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clarifie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and constructed the ‘two rounds and three stages’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integration of breeding and promotion’ in seed professional.This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could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for meeting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for seed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eed specialty;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Modern seed industry;Talent training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是职业学院内涵发展的必然趋势[1]。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国家颁布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文件[2-5],强调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切实推进产教深化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科技最重要的“芯片”和载体[6]。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拿出攻破“卡脖子”技术的干劲,明确方向和目标,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7]。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要攻克种业“卡脖子”技术,助力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8]。
高职院校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肩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人才培养中还存在教育与产业、科技与产业脱节,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紧密等诸多的问题。为了提升种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我国高职院校种子专业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实践。例如,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种子专业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行业企业合作、现场参观、专题讲座等手段贯穿于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学与生产结合的教学模式[9];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种子专业就校企合作探索形成了“三紧贴、三契合”的切合种业人才培养机制[10];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创新了种子生产与经营高水平专业群“三元六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现代种业转型升级作出了贡献[11]。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在地方农业科学研究院基础上成立的高职院校,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是该校“农类”特色专业,依托作物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办专业,面向地方种子行业企业培养现代种业人才。鉴于此,笔者
探讨了产教融合在高职种子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现代种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明确了种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高职种子专业理实一体“两轮三段”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种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现代种业人才,满足社会对种子专业人才的需求。
1 产教融合在高职种子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产教融合是高职种子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手段,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具有重要作用,能切实增强学校与种子企业、种子行业之间的纽带联系,提升现代种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首先,产教融合符合高职种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要求,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种子产业、依托种子行业,与种子生产、经营类企业合作,面向种子生产、加工检验、销售等职业群,培养能够从事种子繁育、销售、检验、加工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其次,产教融合契合种业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种业发展经历了“家家种田,户户留种”“四自一辅”“四化一供”、种子市场化转型、种子工程实施、种子市场化发展、现代种业发展7个阶段[12]。当前我国种业处于发展迅猛阶段,种子“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升级,传统的校内种子专业教学常存在教学系统性差、学生种业实战能力弱、毕业生就业适应性不强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种业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对接种子企业岗位需求,学校与种子企业紧密联系,强化学生育种、制繁种、品种推广各环节的实践技能培养,从而满足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人才的要求。
此外,现代种业迫切需要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产教融合有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当前国家对种业空前重视,“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通过流转土地规模化、培养产业功能标准化、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加工投入集约化,实现种业“商业化、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升级换代[10],而借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优化教育资源,让学生直面种子全产业链,培养数字化育苗、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等前沿产业技术,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种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 产教融合在现代种业人才培养中的基本思路
在经济社会与职业教育高速发展背景下,产业与教育相融合使职业教育更加鲜明,更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13-15]。但产教融合下高职种子专业人才培养中还需要通盘考虑校企合作需求、实施路径及其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分析校企合作现状及问题。通过资料调查、企业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用人单位、骨干教师、毕业生等进行调研,深入分析种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尤其是弄清楚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诉求,找出高职种子专业产教融合的突破口。
其次,探究产教融合实施的路径。互惠互利、共建共赢是种子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持续发展的基础。产教融合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从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角度,吸纳企业共同参与种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等环节,共同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毕业生上岗适应期,满足企业人岗适配度的需求。②从校企协同建设基地的角度,立足种子产业链“育繁推一体化”要求,协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种子生产基地,将基地真实性种子生产项目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参与农作物的育种、制繁种、品种示范推广等实践学习,达到既学通种子专业技能,又帮助企业完成种子生产任务的目的。③从校企协同服务社会的角度,派遣专业骨干教师下企业实践,组建产业服务团队,帮助企业攻关种子“卡脖子”难题,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能科研、善教学、会服务”双师队伍,提升种子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最后,制定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机制。传统的机制将学生送到企业,由企业无计划安排实习工作和考核评价,并不能系统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准确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导致产教融合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因此,建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机制、准确考评校企合作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尤为关键。实际操作中,采用企业评价、导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企业师傅注重于过程性专业技能考核,校内导师偏重于学习成果检查,学生经常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最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提高种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3 产教融合下现代种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种子专业依托作物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办学,发挥“研究所-专业”师资、基地、成果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了基于产教融合理实一体的“两轮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种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种业人才。
3.1 明确产业发展需求,确立种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种子专业办学中,通过调研了解浙江种子产业现状和岗位需求,为确立种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计划奠定基础。浙江省现有农作物种业企业105家,温州拥有浙江科诚种业、温州神鹿种业等地方性种子公司,为种子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提供了优良的土壤。在产业调研基础上,针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的问题,立足种子专业标准和校企合作理念,种子专业与企业共同编写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种子管理人员、企业代表、专家教授、骨干教师等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确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种子专业培养目标为: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种子产业、依托种子行业,面向种子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掌握种子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种子繁育、种子检验、种子加工、种子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进一步分析种子企业岗位,为产教融合中教学设计做好准备。种子企业就业岗位主要包括生产岗位和营销岗位。其中,生产岗位任务包括种子研发、生产、检验、贮藏、加工等;营销岗位任务包括种子营销、经营管理等。人才培养中,坚持“农科教、产学研”和校企深度合作,按照“宽基础、精技能、强岗位”设计教学,不同岗位方向实践场所不同。例如,面向种子生产岗位,学生根据企业岗位需求,主要在种子种苗科技园、研究所试验田、企业种子生产基地等场所开展农作物育种、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等专业技能的训练;面向种子营销岗位,学生主要在种子企业和新品种展示基地等场所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种子营销等专业技能的训练。实际中还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如与浙江科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订单班,立足“技术+营销”的岗位需求,强化种子生产、种子销售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2 基于产教融合理念,构建理实一体“两轮三段”种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现代种业企业人才需求,立足种子生产过程和种子职业标准,遵循农作物生长规律和企业种子生产计划,根据种子生产季节安排以及种子专业协同合作企业的师资、平台、成果、基地等,构建了理实一体“两轮三段”种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图1)。其中,两轮指第1轮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玉米从播种育苗、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杂交授粉、种子采收的体验式生产实践教学,第2轮指在合作企业或种子种苗科技园区开展番茄或黄瓜的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种子贮藏、种子加工、品种推广的实战式生产实践教学。三段指基于种子生产规律和学生专业认知规律,开展平台基础教学→核心技能培养→岗位方向强化的三段递进式教学,重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岗位方向课程”的模块化课程,实施单项技能实验→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实习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中,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学中做、做中学”理实一体,强化培养学生种子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