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安区木本植物区系研究
作者: 蓝文升
摘要 为合理开发利用木本植物资源提供基础准备和数据保障,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内业处理,对福州市晋安区木本植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晋安区木本植物共有950种,隶属于109科392属,其中属于野生木本植物资源有696种,隶属于87科272属,占总种数的73.3%;该地区木本植物有13个分布型和6个变型,且以热带成分为主,占区系分布型的61.74%;研究区单种属数量庞大,多达226种,占总属数的57.65%。
关键词 木本植物;植物区系;科属组成;晋安区
中图分类号 Q 94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3-011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3.025
A Floristic Study on Woody Plants in Jin’an District, Fujian Province
LAN Wen-sheng
(Fujian Forestr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Fuzhou, Fujian 350001)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preparation and data guarantee for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oody plant resources, the flora of woody plants in Jin’an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was studi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nal process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950 species of woody plants belonging to 392 genera, 109 families in Jin’an District, among which 696 species belonged to 272 genera, 87 families, accounting for 73.3% of the total species.There were 13 distribution types and 6 variation types of woody plants in this area, and tropical components were dominant, accounting for 61.74% of the floristic distribution types.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single-species genera in the study area is large, up to 226 species, accounting for 57.65%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
Key words Woody plants;Flora;Family and genus composition;Jin’an District
作者简介 蓝文升(1988—),男,福建武平人,工程师,硕士,从事森林资源调查、咨询、规划、设计、评估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1-15
福建省福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东临闽江口,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与生态环境的优越性,孕育了丰富的植物多样性。现有调查研究表明,乔木林是东南沿海的主要建群种,如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栲(Castanopsis fargesii)、木油桐(Vernicia mont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等。由此可见,木本植物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该区系特征。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对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东南沿海的植物区系进行研究[1-2],其结果表明我国东南沿海共有种子植物特有属116个,占全国特有属总数55%,其中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各有7、14和95属[3]。
木本植物作为福建沿海地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并且具备极高的开发利用潜力和研究意义。而目前东南沿海木本植物的区系研究鲜见报道,因此,笔者通过查询《中国植物志》[4]、《福建植物志》[5]及其他相关书籍与文献资料[6-7],结合实地调查监测数据,对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木本植物资源种类、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木本植物分类工作、物种多样性保育等方面提供参考与借鉴,同时也为该地区木本植物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晋安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区东北部,地处福州盆地的北面和东北面,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原山区各占50%,地理坐标为119°22′~119°41′E,25°59′~26°10′N,全区陆域面积13.68 km2,水域面积1.91 km2。境内气候暖热湿润,夏长冬短,霜冻少,作物生长期长,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300 d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0 ℃左右,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8 ℃左右。晋安区植被类型属闽中东戴云山—鹫峰山常绿槠类阔叶林区,由于长期破坏的结果,被次生林代替,部分地区尚保留着小面积常绿阔叶林。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以样线调查为主,结合林分标准地调查,对研究区境内木本植物进行实地调查。从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共布设132条调查样线(100 m×20 m),80个标准地(20 m×30 m)。调查记录样线两侧各10 m内木本植物物种、胸径、株高和冠幅,调查记录标准地内木本植物物种、胸径、株高和冠幅。海拔区间分别为0~300、301~600、601~900、901~1 200、1 201~1 500、1 501~1 800、1 801~2 100、2 101~2 158 m。通过翻阅《中国植物志》《福建植物志》以及相关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建立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木本植物名录。
2.2 植物分布区类型划分
在实地调查中确认鉴定的植物,现场记录种名;对实地调查中现场鉴定存在难度的植物进行拍照并记录相关特征,采集具有分类典型特征的植物器官作为标本,按照收集的包括植物志在内的相关资料[8-9]对植物科、属的分布区划分原则,将晋安区木本植物的区系进行划分。
3 结果与分析
3.1 木本植物的组成
晋安区共有木本植物109科392属950种,属于野生木本植物资源有696种,隶属于87科272属,占总种数的73.26%,其中珍稀濒危或特有野生植物资源共18种;非野生木本植物资源254种,隶属于70科163属,占总种数的26.74%(表1)。根据《福州市林木主要种质资源普查树种参考名录》可知,福州市木本植物资源总种数为968种,晋安区木本植物资源种数占98.14%,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富。
3.1.1 科的组成。
科属的数量结构是植物区系的重要特征,科和属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某个地区植物区系的古老性特点[10]。根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11-12]对植物区系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将研究区木本植物分为多种科(≥20种)、中等科(11~19)、少种科(2~10)、单种科(1)。
对该研究区木本植物区系科内属种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2),境内木本植物中≥20种的科有13个,占研究区木本植物总科数的11.93%,其属数高达136,占总属数的34.69%,种数含有443种,占总种数的46.63%。研究区木本植物区系组成中优势科种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蔷薇科(Rosaceae)72种、豆科(Rosaceae)68种、樟科(Lauraceae)41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34种、桑科(Moraceae)32种、壳斗科(Fagaceae)28种、茜草科(Rubiaceae )28种、山茶科(Theaceae)28种。
研究区内木本植物区系中单种科有23科(表2),分别为橄榄科(Burseraceae)、古柯科(Erythroxylaceae)、红豆杉科(Taxaceae)、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檀香科(Santalaceae)、五列木科(Pentaphylacaceae Engl)、悬铃木科(Platanaceae)、杨梅科(Myricaceae)、银杏科(Ginkgoaceae)等。这些科仅含1属1种植物。
3.1.2 属的组成。
将研究区的属分为多种属(≥20)、中等属(11~19)、少种属(2~10)、单种属(1)。对研究区内木本植物的属数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20种的只有3属,仅占总属数的0.77%;含11~19种的共7属,占1.79%;含2~10种的共156属,占39.80%;只有1种木本植物的高达226属,占57.65%(表3)。
通过进一步统计发现,≥20种的属共有70种木本植物,占总种数的7.37%。优势属含种数依次为榕属(Ficus)、冬青属(Ilex)、悬钩子属(Rubus)、山矾属(Symplocos)、荚蒾属(Viburnum)、槭属(Acer)、山茶属(Camellia)、锥属(Castanopsis)等。从不同分组的种数来看,总体上各分组种数分布趋势不一,含1属1种的居多,表明研究区植物区系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并且物种种间竞争较大。
3.2 木本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
关于中国植物的分布区系类型研究,已经有大量学者[13-15]做了充足的工作。该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区392属木本植物分布区类型划分为13个分布型和6个变型(表4)。
由表4可知:
(1)世界分布型的属较少,仅占总属数的1.53%,分别是茄属(Solanum)、鼠李属(Rhamnus)、卫矛属(Euonymus)、悬钩子属等6个属。鉴于该类型常见于林下层,难以成为林分的优势群落,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不具备反映地方植物区系地理特征的能力,因此不特别对该类型进行区系地理分析。
(2)泛热带分布型共有85个属,占区系分布属的21.68%。该类型代表属有柿属(Diospyros)、黄檀属(Dalbergia)、鹅掌柴属(Schefflera)、樱属(Cerasus)、糙叶树属(Aphananthe)等,为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乔木层的伴生植物。在林下层灌木层伴有冬青属、山矾属、紫金牛属(Ardisia)、叶下珠属(Phyllanthus)、大青属(Clerodendrum)、紫珠属(Callicarpa)等常见的灌木层优势种。泛热带分布型是研究区木本植物中占比最大的一个类型,说明研究区木本植物具有较明显的热带属性。
(3)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型共有21属,占区系分布属的5.36%。该分布型中樟属(Cinnamomum)、猴耳环属(Archidendron)是常绿阔叶林中乔木层常见的优势类群,而其中的木姜子属(Litsea)、安息香属(Styrax)、泡花树属(Meliosma)、树参属(Dendropanax)是常绿森林的灌木层或灌丛的重要组成。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与热带美洲在植物分布上不具有较大共有成分,其原因主要是与热带美洲早在白垩纪末期与非洲完全分离有一定关系,目前两地区植物区系所具有的微弱联系,仅表明二者在第4季以前具有相同渊源。
(4)旧世界热带分布型共有33属,占区系分布属的8.42%。这一类型比泛热带分布成分具有更强的热带性质和古老与保守成分,如海桐花属(Pittosporum)、蒲桃属(Syzygium Gaertn.)、酸藤子属(Embelia)、杜茎山属(Maesa)、茜树属(Aidia)、五月茶属(Antidesma)、栀子属(Gardenia)、野桐属(Mallotus)、八角枫属(Alangium)等,除野桐属和八角枫属是乔木下层常见群落外,其他类群在林下灌层广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