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粮食作物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需求分析

作者: 刘东悦 陈俊红 王忠贤

北京市粮食作物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需求分析0

摘要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的有效手段。为深入了解北京市粮食作物农业社会化服务情况,通过采取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赴房山、密云、延庆、顺义、平谷、通州6区开展调研。结果表明,北京市粮食作物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有缺口;京郊服务主体能力不足,服务标准不统一;农技集成和推广能力需进一步加强;中介主体金融保险服务缺乏。可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北京市粮食作物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需求:推进粮食作物种植的适度规模化;补粮食作物农业社会化服务短板;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及农技推广水平;加大对粮食作物社会化服务金融保险的支持。

关键词 社会化服务;粮食作物;需求分析;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 F 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3-0220-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3.049

Demand Analysis of Socialized Service Development of Grain Crops in Beijing

LIU Dong-yue,CHEN Jun-hong,WANG Zhong-xian

(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s,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griculture (North China),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eijing 100097)

Abstract Developing socialized agricultural services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ho will farm and how to farm”.In order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ized services of grain crop agriculture in Beijing, a combination of survey questionnaires, on-site visits, and interviews was conducted to conduct research in six districts: Fangshan, Miyun, Yanqing, Shunyi, Pinggu, and Tongzhou.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zed services for grain crop agriculture in Beijing are as follows:There is a gap in the demand for socialized agricultural services for small farmers; Insufficient capacity of service subjects in the suburbs of Beijing, and inconsistent service standards; The integration and promotion capabilitie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need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Intermediary entities lack financial and insurance services.The following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zed services for grain crop agriculture in Beijing:Promote the moderate scale of grain crop cultivation; Supplement the shortcomings of socialized agricultural services for grain crops; Improve the yield of grain crops and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Increase support for socialized services and financial insurance for grain crops.

Key words Social services;Food crops;Demand analysis;Beijing

基金项目 北京市产业经济与政策创新团队项目(BAIC11-202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项目(KJCX20191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财政追加专项(CZZJ202201)。

作者简介 刘东悦(1995—),女,河北保定人,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研究。*通信作者,研究员,博士,从事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 2023-01-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作为粮食主销区和首善之区,北京市理应与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一道,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担。《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北京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2]。2021 年底,北京市耕地面积约10.667万hm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093万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60.4%。同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7.55%,第一产业所占GDP比重仅为0.3%。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虹吸效应加剧、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导致北京市农业劳动力大幅减少,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意愿和技能下降[3]。因此,未来北京市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粮食生产难题,必然需要依赖农业社会化服务[4]。为深入了解北京市粮食作物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和需求情况,2022 年7—9 月依托北京市粮食作物产业经济与政策研究岗位专家团队,采取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赴房山、密云、延庆、顺义、平谷、通州6区开展调研。总计发放调研问卷296 份,回收有效问卷252 份,有效回收率为85.14%。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对粮食作物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及农户获得服务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粮食作物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与农户需求之间的差距,并进一步分析制约因素,针对样本农户未满足的需求及发现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北京市粮食作物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调研对象分布在京郊6区,均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通过数据统计,样本呈现以下3种特征(表1):一是京郊农户老龄化显著,文化水平偏低。此次调查所获得样本户主的平均年龄为57.4 岁,高于全国水平(中国务农人口平均年龄在40~50 岁)[5],平均受教育年龄为12 年,户均处于初中水平。二是大户种植面积多,规模化种植程度提升。小农户(耕地面积≤2.0 hm2)数量虽多,占总样本量的79.1%,但大户(耕地面积>2.0 hm2)耕地面积约3 968.907 hm2,占样本耕地面积总和的98%,京郊农业逐渐形成规模化种植。三是小农户务工收入高,大户务农收入高。农户户均家庭年收入165 933.59 元,其中小农户户均务农年收入11 755.95 元,户均务工年收入28 500.50 元 ,小农户务工收入略高于务农收入;大户务农年收入520 256.20 元 ,务工年收入44 120.00元,大户务农收入明显高于务工收入。

2 北京市粮食作物农业社会化服务现状分析

2.1 种植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旺盛

随着农业社会化

服务不断发展,农户购买服务需求旺盛,服务主体多样化。

在252 份有效数据中,被调研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已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数量为218 户,占总样本量的86.51%,数量占比最大;未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数量为34 户,占总样本量的13.49%。农户逐渐接受通过购买服务的手段采取专业化的方式开展农业活动。2022 年上半年,通州区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 639.6 hm2,占播种面积的48.00%;平谷区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5 240.0 hm2,占播种面积的86.70%。针对购买原因,以“劳作辛苦”“社会化服务效率高”“没时间种地”为主,分别占据总样本量的57.80%、20.64%、14.22%。农户购买服务需求增多,京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呈现多样化,主要包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和其他服务组织等[6]。在有效数据中,购买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数量为139 户,占总样本量的63.76%,数量占比最高;购买其他组织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数量为56 户,占总样本量的25.69%,其中购买个体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较多。相关数据显示,2021 年北京市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企业131个,从业人员6 054人;全市拥有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及农机专业户总数为12 315 个,农机从业人员为14 236 人;全市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18 个,从业人数4 476 人。各类农业专业化服务主体之间已形成了完全竞争,农户不难找到服务商,且服务满意度高(占总样本量的95%),价格合理(占总样本量的89%)。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情况见表2。

2.2 服务主体以提供关键环节服务为主 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以购买关键环节的服务为主,倾向于通过口头协议进行现金结算。在已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218 户农户中,购买关键环节服务的农户数量为204 户,占总样本量的94%。在粮食种植过程中,小麦、籽粒玉米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为社员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大户在自己种植过程中,注重为本村周边的小农户提供作业服务。目前,北京市平原地区的粮食种植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鲜食玉米、薯类因含水量高、易破损等因素,购买机械化服务的需求相对较弱,以人工采摘为主,成本投入高。据调查,鲜食玉米种植单位面积需花费人工成本约6 750 元/hm2,较普通玉米多4 500 元/hm2;薯类需花费人工成本约43 500元/hm2,在粮食种植中人工成本位居前列。农业社会化服务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农户主要通过口头协议(占总样本量的84.40%)作为购买服务的协议形式,此外,通过书面协议、无任何协议购买服务的农户数量分别占据总样本量的3.21%、12.39%。说明服务主体与农户合作关系和谐,彼此较为熟悉、信任。同时,在服务结束后,农户以现金方式进行结算居多,占总样本量的93.12%,农户认为该方式是目前保障双方效益的最优选择(表3)。

2.3 不同粮食作物生产环节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不同

粮食作物的生产可分为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在252 份有效数据中,246 户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需求,且对各环节的需求程度有所不同。产前环节,对便捷购买质优价廉农资产品、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服务需求最高。针对农资供应,农户对便捷购买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的需求占总样本量的95.53%,其次为较快掌握正确的农资使用方法,占总样本量的78.05%。针对农技推广,农户对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服务(89.02%)、病虫害绿色防控服务(86.18%)、土壤改良技术服务(65.45%)、测土配方施肥服务(58.54%)以及对节水灌溉技术服务(56.91%)的需求均较高(表4)。

产中环节对秸秆处理服务、农产品价格信息需求最高。针对农机作业,农户对秸秆处理服务(80.89%)、整地播种服务(75.20%)、深耕深松服务(72.76%)、收割运输服务(69.92%)、专业化植保服务(62.60%)均有较强需求,此外,产地烘干服务需求较小,占总样本量的36.10%,主要集中在大户。针对农业信息需求,农产品价格信息、农业政策信息、病虫害防治信息是农户关注重点,分别占总样本量的82.52%、75.20%、71.54%(表4)。

产后环节对提高农产品的售价需求最高。对提高农产品的售价有需求的农户数量为235 户,占总样本量的95.53%,数量占比最高;对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运输费用有需求的农户数量分别为185 户、153 户,占总样本量的75.20%、62.20%。种植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户对销售渠道信息的需求在逐渐上升。在密云区河南寨镇调研时,鲜食玉米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得到农户关注,但部分农户因销售渠道在决定是否种植鲜食玉米问题上举步维艰。具有稳定销路的农户,鲜食玉米价格为3~6元/穗;无销售渠道的农户,鲜食玉米价格为1.5~0.8 元/穗且多数采取田间地头售卖的方式出售(表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