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四地州脱贫产业发展风险管控对策研究
作者: 鲁云峰 刘娜娜摘要 在界定“脱贫产业发展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对南疆四地州脱贫产业发展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风险管控对策。结果表明,南疆四地州脱贫产业发展面临以气象、生物、地质等灾害风险为主的自然风险,以利率、成本、销售、价格等风险为主的市场风险,以技术、信用、分红等风险为主的经营风险,以资产流失、股权债权流失等风险为主的资产流失风险。应加强脱贫产业发展风险的监测预警、完善县域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优化脱贫产业公共服务、强化脱贫产业资产监管等,实现对南疆四地州脱贫产业发展风险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 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南疆四地州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3-024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3.056
Research on Risk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ies in the Four Prefectures of Southern Xinjiang
LU Yun-feng,LIU Na-na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Xinjiang Academy of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Urumqi, Xinjiang 830011)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ris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ris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four prefectures of southern Xinjiang and proposes risk control measur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ies in the four regions of southern Xinjiang faces natural risks mainly caused by meteorological, biological,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market risks mainly caused by risks such as interest rates, costs, sales, and prices, operational risks mainly caused by risks such as technology, credit, and dividends, and asset loss risks mainly caused by risks such as asset loss and equity debt loss.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warning of the development risk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ies, improve the county-level policy based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optimize public service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ies, and strengthen asset supervis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i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development risk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ies in the four regions of southern Xinjiang.
Key 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i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Risk management;Four prefectures in southern Xinjiang
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2020D01B13)。
作者简介 鲁云峰(1988—),男,河南周口人,经济师,从事产业扶贫、产业振兴等研究。*通信作者,正高级畜牧师,从事畜牧产业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1-19
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脱贫和产业振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重要举措,脱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产业振兴的关键[1]。而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脱贫产业发展风险的有效管控,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对因自然灾害、病虫害、价格波动、产品滞销等出现产业发展困难的脱贫户、边缘户,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帮扶”。南疆四地州作为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脱贫地区,脱贫产业发展为脱贫户增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南疆四地州脱贫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突出,直接影响脱贫成果的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然而,南疆四地州脱贫产业发展存在哪些的风险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管控,学术界研究较少,缺乏从脱贫产业发展风险的视角对区域性返贫风险的分析,缺乏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脱贫户持续增收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所以,南疆四地州脱贫产业发展风险管控不仅是学术上要攻克的科研难题,更是新疆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基于此,该研究在对“脱贫产业发展风险”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南疆四地州脱贫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进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风险管理建议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1 “脱贫产业发展风险”的概念界定
该研究以“脱贫产业发展风险”为研究主题,而学界还未对其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为明确和厘清其内涵和范畴,根据风险要素的构成(风险要素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构成),通过对“产业扶贫风险”和“产业发展风险”2个相关概念中风险因素的对比、统筹、归纳,实现对“脱贫产业发展风险”概念的界定。
前人关于“产业扶贫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2-5],而对其概念界定比较清晰的是国务院扶贫办,“产业扶贫风险”主要是指以农业产业化方式进行扶贫过程中由于农业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产业扶贫组织模式的复杂性等,导致产业扶贫的预期效果与实际改善发生的偏离程度。同时,对“产业发展风险”,专家学者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6-8]。综合来看,“产业发展风险”主要是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内部人为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产业不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对比“产业扶贫风险”和“产业发展风险”概念发现,两者的风险因素均为“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风险事故均为“产业发展受阻”,而风险损失则分别是“脱贫增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能实现。但把“脱贫增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统筹纳入“脱贫产业发展风险”的范畴就会发现,脱贫增收是产业脱贫的短期性目标,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产业振兴的长期性目标[9]。脱贫产业发展风险,主要是产业脱贫成果巩固和产业振兴不能有效衔接的风险。
所以,通过归纳“产业扶贫风险”和“产业发展风险”风险要素的构成,可把“脱贫产业发展风险”定义为:受内外部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风险因素),造成脱贫产业经营困难(风险事故),导致短期的农户脱贫增收和长期的产业兴旺不能同时实现(风险损失)的可能性。
2 南疆四地州脱贫产业发展存在的风险
该研究通过对南北疆5个已脱贫县(市)的企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产业经营主体进行实地调研、走访、访谈等,与县、乡、村脱贫产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对收集到的文本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疆脱贫产业发展面临以气象、生物、地质灾害风险为主的自然风险,以利率、成本、销售、价格等风险为主的市场风险,以技术、信用、分红等风险为主的经营风险,以资产流失、股权债权流失等风险为主的资产流失风险。
2.1 自然风险
脱贫产业生产经营离不开良好稳定的自然环境,不可避免地受自然风险影响[10]。南疆四地州脱贫产业发展面临的自然风险主要是气象、生物、地质等自然灾害导致脱贫产业发展和脱贫增收不可持续的纯粹性风险(纯粹性风险:是指风险因素不可控,风险事故只会造成损失,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
气象灾害风险,主要表现为新疆脱贫产业集中于特色畜禽养殖、林果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生产领域,易受沙尘、冰雹、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影响,导致畜禽、农作物和林果等受损、减值、减产和绝收,农副产品加工品质差、产出不足等。如:2019年阿克苏多地发生冰雹、大风、冻灾等灾害天气,仅前5月受灾总面积为16.12万hm2,损失金额达5.53亿元[11]。生物灾害风险,主要表现为脱贫产业种养殖的农作物、林果和畜禽等生物体受病虫害生物灾害影响,导致生物资产的灭失、减产、减值等。如:2019年4月,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叶城县爆发非洲猪瘟,疫情涉及的场户生猪存栏924头,发病189头,死亡131头,疫区3 km以内生猪均被扑杀[12]。地质灾害风险,主要表现为脱贫地区多在新疆地震多发区,地质、地形、地貌复杂,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导致脱贫产业生产发展的道路、圈舍、农田等基础设施和生物资产受损,脱贫产业发展受阻。据新疆地震局发布地震信息统计显示,仅2022年10月份全疆共发生地震38次,发生在南疆脱贫地区的36次,仅皮山县发生地震多达21次[13]。
2.2 市场风险
脱贫产业发展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必须面对市场风险[14]。南疆四地州脱贫产业发展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由利率、成本、销售和价格等对产品价值产生影响的投机性风险(指风险因素具有一定可控性,风险事故可能给风险主体带来损失,也能带来被动获益)。
利率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的波动导致脱贫产业经营主体发展困难或农户收入减少。利率上升时,产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上升,资产收益扶贫分红比率上浮,用于再生产的资金投资减少,难以扩大再生产、做大做强。利率下降时,融资成本下降,产业经营主体不愿使用财政扶贫资金、资产,资产收益脱贫受益对象收入减少。如:2021年3月,南疆和田地区LTY股份有限公司,在年分红8%的资产收益扶贫资金到期后,不愿使用资产收益扶贫资金,而是使用年利率4%以下的政策性贷款。成本风险,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生产成本涨速快于农产品价格增速,造成农户种养殖收入水平下降,农作物、畜禽种养殖的面积和规模减小,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不足。如:以畜禽产品生产成本为例,相较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的育肥猪饲料、肉鸡饲料价格分别上涨13.60%、16.19%,而猪肉和鸡肉价格则分别下跌14.80%、上涨4.10%,产品价格与生产成本涨速差距分别为18.40%、15.09%。销售风险,主要表现为农产品销售困难。受疫情管控、燃油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运输成本高,再加上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供需不能有效对接,造成产品因销售困难,引致疆内脱贫产业经营主体同质化、内卷化恶性竞争。如:2019—2020产季红枣销售呈两极分化,好货高价难求,差货低价滞销,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佳木县的部分原枣价格跌至2.0元/kg,客商采购依然不积极,出现客商难求的情况。价格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价格变化导致脱贫产业生产规模与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错位,造成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价格大跌时,“有市无价”,农户“增产不增收”。价格大涨时,农户“一窝蜂”涌入,供给大幅增加,又使价格大跌,陷入“大涨大跌”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