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视阙下苏州地区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关键要素研究

作者: 殷志扬 翟超群 叶琦

系统工程视阙下苏州地区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关键要素研究0

摘要高素质农民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加快培育适应时代需求和农业农村发展新趋势的高素质农民,因此对培育高素质农民的一般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梳理了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的主要特征。基于系统工程的视角,从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关键要素维度对苏州地区培育高素质农民的经验做法展开深入解析,分别对培育理念、培育主体、培育对象、培育目标、培育途径、培育模式与培育制度等关键要素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经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素质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主导力量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系统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育;关键要素;苏州地区

中图分类号G 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3)24-0265-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4.056

Research on the Key Factors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Farmers in Suzhou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Engineering

YIN Zhiyang1,2,3, ZHAI Chaoqun4, YE Qi1

(1.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uzhou, Jiangsu  215008; 2.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3.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5;4.Kunsha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Center,Kunshan,Jiangsu 215301)

AbstractHighquality farmers are an important human capita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o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we must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farmers wh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s and new trend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to summarize the general laws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farmers. This paper combe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urrent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farmers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highquality farm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engineering,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farmers in Suzhou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key elements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farmers, including the cultivation concept,cultivation subject, cultivation object, cultivation goal, cultivation approach, cultivation mode and cultivation system.On this basi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highquality farmers to become the leading forc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Key wordsSystem engineering;Highquality farmers;Cultivation;Key factors;Suzhou region

高素质农民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加快培育适应时代需求和农业农村发展新趋势的高素质农民[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在培育政策演变方面,我国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经历了农民培训、以科技培训为重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4个阶段的演变[2]。在培育实践方面,我国高素质农民培育经历了探索试点、规模扩张和提质增效3个阶段[3]。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助力下,高素质农民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务农收入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解决“谁来种地”“谁来兴村”问题提供了新的有生力量。然而,苏州地区面临农业从业人员减量化、老龄化、兼业化、外来化的挑战,不能满足园区化、合作化、农场化等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需求。“谁来种地”问题成为制约苏州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问题,苏州现代农业发展急需本土化高素质农民。笔者通过对苏州地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典型案例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出苏州地区培育高素质农民的一般规律,旨在为经济发达地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指导。

1文献综述

1.1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影响因素

影响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农业收入、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发展市场化、社会职业声望[4]、高标准农田建设[5]、农业政策[6]、农地分散经营模式[7]、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期望[8]、社会网络和产业网络[9]、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含金量[10]。影响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农民乡土情结、能力提升需要[4]、职业认同感、培育政策感知[11]、个体能动性的发挥[8]、返乡创业的风险预期[7]。新农人是高素质农民的典型代表,新农人的成长经验可以给高素质农民培育带来启发。彭超[2]认为新农人进入涉农产业的时间、第一桶金来源、新农人所在农业经营单位产业发展定位和主营产品销售模式等因素是当前影响新农人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关键环节是培训[12]。

综上所述,影响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外部因素主要是自然条件(土地资源)、社会环境(农业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国家对高素质农民的需求和认可)和经济发展阶段(优质的农产品是否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高素质可以带来商品溢价)以及农民是否能够得到及时、优质的教育培训。影响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个人对上述外部因素的风险感知和收益感知,例如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感知、对培育政策和培训效果的收益感知,经过综合评估后形成个体能动性和职业认同感。

1.2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模式

培育模式是人才培养系统中最复杂、最富变化、最有活力、最重要的要素系统[13]。国内学者主要围绕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徐向明等[14]提出依托江苏现代农业园区(企业)合作联盟,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体制与机制,提出并实践了“五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阳晨模式”是以产业联盟为载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模式,其运作的基础是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培训机制,运作的关键是政府保障机制,运作的动力在于政府、企业与联盟户三者之间存在利益联结[15]。翟超群等[16]总结了昆山的培育模式,即针对高中毕业生开展农业院校学历教育定向培养、对进村工作大学生和农村青壮年开展继续教育培养、对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短期培训等形式。赵永红[17]提出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民田间学校模式的推广应用,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王倩等[18]介绍了昆山市首次尝试开展高素质农民成人高等学历免费教育的实践经验。奚照寿等[19]系统构建了“三能力四模块”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唐丽霞[10]建议丰富培训主体,强化企业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引入社会组织;创新培训方式,将实习实训落到实处,采用信息技术和在线培训的方式;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加强行业协会对证书认定标准的参与。何可等[20]认为应以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为主要线索,积极推进新农科建设,鼓励涉农人才扎根“三农”。于莎等[21]基于“穿越—进阶—循环”生成机制,提出应采取注重高阶思维训练、拓宽终身学习渠道、加强实践场域教学、构建“政行校企协”协同育人模式等建议。

目前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注重人才培育的理念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二是培育主体越来越趋向多元化,顶层设计调动了不同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三是越来越多的农业类院校加强了新农科建设,积极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践。现有研究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关注点局限在培育模式,而实际上培育高素质农民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培育理念、培育主体、培育对象、培育目标、培育途径、培育模式与培育制度等关键要素。目前从系统工程的视角深入剖析培育高素质农民关键要素构建的文献尚不多见。实际上,只有厘清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关键要素,才能总结出培育高素质农民的一般规律。笔者基于系统工程的视角,从培育高素质农民关键要素的维度对苏州地区培育高素质农民的经验做法展开深入解析,以期梳理出经济发达地区培育高素质农民的一般规律。

2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关键要素——基于苏州地区的调查

2.1培育理念

培育理念着重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13]。高素质农民培育理念可以分为国家、农业院校与授课教师3个层面。

苏州地方政府的培育理念与国家层面关于高素质农民培育活动的“指挥棒”保持一致,把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自2010年以来,苏州市实施定向委托培养工程,与农业院校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化、专业化、定向化培养。苏州市农业农村定向委培工作基本情况见表1。截至2022年9月底,苏州市累计培养农业类专业定向委培生1 555人,其中本科生477人、专科生1 078人。

此外,苏州地方政府意识到不能仅仅依靠农业委培生进入农业领域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现有存量农民的素质也非常重要。对高素质农民的培育要切合当地农业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既要提升技能,又要拓展素质。要充分考虑到农民内部存在精英新型职业农民和普通新型职业农民这两大主体[6],在规划设计如何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组间差异。昆山市从2019年开始鼓励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成人高等学历免费教育,以促进高素质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农业院校的培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分类培育和终身教育2个方面。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素质农民培育应做好以下方面:一是通过教产衔接、农学融合的教学模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青年职业农民;二是通过在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农场、生产基地设立农民社区学院教学点和实践基地,在园中校、企中校、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设立农民社区学院分院,而农民社区学院总院则是由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州市农业主管部门联合创立的“苏州职业农民学院”,构建了“社区学院总院—社区学院分院—社区学院教学点和实践基地”三级网络体系,提升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创业能力;三是通过田间课堂专项培训的方式,提高新型农业生产者的专业技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