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视野下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范式”研究
作者: 王申锋 钱明珠
摘要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为企业做强、行业壮大、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模式。本文分析了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在产教深度融合视野下产业、行业、企业、学校四方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模式的路径探索,形成了提升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范式”,旨在壮大地方经济,为畜牧产业发展助力。
关键词产教深度融合;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范式
中图分类号S-01;G 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24-0274-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4.058
Research on “Practice Paradigm” of Traini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Profession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WANG Shenfeng, QIAN Mingzhu(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Zhengzhou,Henan 451450)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China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technical skilled personnel. The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transported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for the strengthening of enterprises, the expansion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type of education with the same important status as gener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he basic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industry, profession, enterprise and school in the cultiva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ath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mod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ajor of Hena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in the talent training process, a “practice paradigm” was form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for this major. It aims to strengthen the local economy and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vestock industry.
Key words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ajor;Personnel training;Practice paradigm
“实践范式”是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新范式。2005年10月,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2017年12月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明确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模式[2]。2018年2月,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指出职业教育要“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3]。2019年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简称“职教20条”),首次提出了“产教融合型企业”,明确了企业在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4]。2020年7月,《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16号)的出台[5],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指明了合作方向:产业学院是促进产教融合的有效平台[6]。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其职业性和实践性。实践能力强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名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
在深度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学校和企业息息相关。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双方“主体”责任,围绕人才培养主线,联合开展技能传授、科技研发、生产协作、技术推广等活动,为农业现代化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但在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产业、畜牧兽医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度方面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在产教深度融合视野下,有必要基于地方产业、畜牧兽医行业和企业需求,探索提升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畜牧兽医类专业育人“实践范式”,多元化、全方位培养产业、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产业、行业、企业、学校参与人才培养的现状
1.1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契合度不高
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离不开地方各级政府的扶持、引导和协调,同样,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地方各级政府的角色与职能发挥关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二者契合度的提高需要进一步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统筹管理和引导、规范以及督导。
通过政府规划、政策支持、财政扶持、质量评价、协调监督等手段,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创造条件,使教育链对接产业链,促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8]。
1.2行业协会与职业教育的参与度不充分
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是,饲料工业协会、各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会不多;行业企业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情况不了解;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不突显。
行业协会在标准制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技术管理咨询、学术讲座等方面均掌握行业发展动向,与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充分利用协会扎根行业、贴近企业的独特优势,把校企合作中的一些具体工作管理和实施权限下放给相应行业协会,使行业协会通过多种方式健全行业协会组织,让行业协会有机会参与到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决策中[9]。
1.3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当前,虽然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化,合作广度不断拓宽,但校企合作事实存在的“学校一头热”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当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和收益总体呈低成本、低收益状态。企业投入和贡献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企业就会失去主动性[10]。
调查发现,企业参与合作形式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教学、顶岗实习等内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较少涉及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标准的制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等深层领域,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联合办学等方面的合作也少之又少。
1.4学校在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方面的主动性有待加强
各涉农高等职业学校在开设畜牧兽医类专业时,学校的办学实力、师资力量水平、实验实训条件,对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很大。首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实战经验不足,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仍占较大比例等问题[11],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教育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不强。其次,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校企衔接课程模块较少;学校对企业用人需求的精准度掌握不够;学校为企业培养培训员工的主动性不足,学校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制约了学生与员工对接、学业与产业对接、理论与技术对接。
2产教深度融合是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
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举措,2022年5月1日施行的职业教育法明确: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对符合条件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按照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地方各级政府引导和扶持地方产业、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大力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积极深化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扎实推进质量建设,实施以国家“双高计划”、省“双高工程”“提质培优”“乡村振兴优质校”为引擎的四轮驱动战略,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突显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畜牧兽医类专业教师团队也积极行动,校企双方结成命运共同体,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提高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产业、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实践范式”,为服务地方畜牧产业发展、畜牧兽医行业进步、企业壮大等贡献了农职院范式。
3产教深度融合视野下,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探索
3.1产教融合打造实体化实验室
3.1.1改造校内实验室为实体车间和教师工作室。
学校地处中原,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紧盯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化的契机,“举农字旗、打农字牌”,做强涉农优势专业。在畜牧兽医类等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整合多方资源,改造校内实验室,将其建成实体车间。如动物饲料分析实验室,也同时担任对外检测任务,教师既是教书匠,又是检测工。同时,赋予导师工作室功能,聘请企业专家、技术经理、技术能手担任导师,指导学生的技能操作。
3.1.2重造企业实验室为厂中校和教师流动站。
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校企共建企业实验室。例如:企业的饲料化验室,企业提供场地和基础配套设施,学校投入实验仪器设备(学校固定资产),同时赋予厂中校和教师流动工作站的功能,在完成企业工作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教学属性。此种校企合作形式,企业的利益得到一定的弥补,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明显提高[12]。
3.2行教贯通培植实战式实训场
3.2.1行企多方参与,打造实战式实训工厂(校中厂)。
行业企业拥有丰富的技能培训包、典型工作案例、岗位操作规程等资料和企业真实生产场景,这些都是人才培养的实践素材,将企业实践素材引入学校,对职业教育人才质量提升将大有裨益[13]。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共同打造实战式实训工厂,将企业工厂搬进学校,企业的实践素材编制成优质专业教学和职业培训资源,以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将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传承给学生,使得人才培养与产业链、技术链、业务链的“三链”对接,目前,学校过引进并建成新版GMP通过的兽药厂1个,饲料厂和肉羊繁育中心各1个,校中厂完成做到生产、育人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