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陕南地区可持续性减贫策略研究
作者: 杨宝国
摘要 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分析了陕南地区贫困现状与问题,从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5个方面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可持续减贫策略,并建立相应的可持续减贫保障机制。当前,陕南地区绝对贫困基本消除,但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未来应聚焦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从生态扶贫到生态宜居、从扶贫扶志扶智到乡风文明、从基层党建扶贫到治理有效、从扶贫主体到振兴队伍等策略的不断升级,完善制度供给与资金来源保障机制,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关键词 乡村振兴;可持续减贫;策略;陕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3-0245-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3.064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 in Southern Shaanx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YANG Bao-guo
(School of Marxism, Xiji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3)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poverty in southern Shaanxi are analyzed. Practical and sustainable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rom five aspects: rural revitalization,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organizational revitalization, and talent revitalization. And establish a corresponding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sustainable poverty reduction.At present, absolute poverty in Southern Shaanxi is basically eliminated, but relative poverty will exist for a long time.In the future, we should focus on realizing the continuous upgrading of strategies from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to industrial prosperity, from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to ecological livability, from poverty alleviation to aspirations and wisdom to rural civilization, from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to effective governance, and from poverty alleviation entities to revitalization of the team.Improve the system supply and fund source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people’s sense of gain, happiness, and secur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ntry’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Sustainable poverty reduction;Strategy;Southern Shaanxi area
基金项目 2021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21ND0398)。
作者简介 杨宝国(1981—),男,陕西商洛人,讲师,硕士,从事农村扶贫开发与政策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8-18
陕西省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其中关中地区包含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和杨凌区;陕北地区包含榆林市和延安市;陕南地区包含汉中市、商洛市和安康市。在陕西的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之中,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占比最高,在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陕南地区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减贫显得非常重要且紧迫,对助推国家和陕西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乡村振兴视角下陕南地区贫困现状与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国家持续抓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陕南地区在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背景下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问题将长期存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持续关注。
1.1 绝对贫困基本消除
2020年底,陕南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的决定性胜利,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其中安康市7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汉中市2016年以来,累计减贫52.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1 010个贫困村退出,汉台区整体脱贫、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区域整体贫困得到基本解决;商洛市7县区全部脱贫摘帽,7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56.1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3.00%降至1.03%[1-4]。综合陕南3市的脱贫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陕南地区的绝对贫困已基本消除。
1.2 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陕南地区在2020年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以后,并不意味着陕南地区贫困就从此消除了,陕南地区的贫困治理的难点和重点将从显性的绝对贫困转向更加隐蔽的相对贫困。“相对于由物质财富匮乏造成的绝对贫困问题,相对贫困则是对特定参照群体而言的,即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或不同阶层成员之间由于主观认定的可维持生存水准的差别而产生的贫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是产生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5]。
陕南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指陕南区域经济相对于陕西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具体可以通过陕西地区近年来生产总值、常住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由图1可知,2015—2019年陕西经济版图中,关中地区经济发展优势明显,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关中地区每年经济平均增长值是陕南地区的4.65倍,是陕北地区的2.95倍。
由图2可知,2019年关中地区常住人口为2 459.12万,陕北地区为567.99万,陕南地区为849.1万。根据2020年《陕西统计年鉴》中陕西三大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汇总数据,2019年关中地区平均增长率为4.17%,陕北地区平均增长率为4.07%,陕南地区平均增长率为2.98%。总体来看,关中地区人口一家独大,陕北和陕南地区人口较少且比较分散,陕西三大区域之间的人口数量比例严重失衡。
由图3可知,2017—2019年陕西三大区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中陕北地区和关中地区差距较小,陕南地区与其他两区相比差距较大,且逐年增幅速度相对缓慢。
综上所述,2017—2019年尽管陕西三大区域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总体呈上升态势,通过脱贫攻坚促使了陕西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陕西三大区域之间的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中陕南地区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相对贫困的现状,无疑解决好陕南地区相对贫困问题必将成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注的焦点。因此,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视角下陕南地区可持续减贫机制也必然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1.3 现存问题及表现形式
根据党和国家及陕西省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文件精神,2021年5—6月,陕南地区的安康市、商洛市和汉中市分别将原市扶贫开发办公室重组为市乡村振兴局,分别由各市农业农村局统一领导和管理,各市分别建立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督查核实机制》,要求每月1次,每次每县抽1个村民小组全覆盖的实地督查。2021年6月,安康市乡村振兴局共组织8个督查核实小组,对所辖10个县区(含恒口示范区),重点就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情况进行督查,此次共抽取了11个村民小组,核实农户304户,其中脱贫户135户,一般农户169户。
从督查核实的总体情况看,安康市各县区能够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要求,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渡期的首要任务,能够持续推进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进一步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保持了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所抽的样本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有力,政策落实基本到位。但在督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
1.3.1 共性问题。
通过市级乡村振兴局督查和实地调研发现,陕南地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共性问题:一是责任落实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部分县区在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后,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思想有所松懈,责任未完全压实,压力传导不够到位,工作中有等待观望、松劲懈怠的现象。二是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不够扎实。部分地方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过程中没有严格落实全面排查和重点核查的要求,仅是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的“三委”成员简单在一起“碰个头”,没有真正深入农户核实动态变化情况,监测帮扶质量不高。三是住房安全仍有隐患。一些地方认为农户只要有一处安全住房就算是住房保障到位了,但对“人住危房、危房住人”的问题没有真正排查清楚和解决到位。四是群众增收压力较大。部分地方抓产业就业的力度有所弱化,有的镇村在产业就业方面存在放任自流现象,有的新型经营主体自身发展困难,产业带动和就业支撑能力不强,脱贫人口增收压力较大。五是驻村帮扶工作有所弱化。部分地方驻村干部在岗不在状态,有的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思路不清、心中无数,有的联户干部2021年以来很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
1.3.2 个性问题。
通过市级乡村振兴局督查和实地调研发现,陕南地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个性问题:一是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部分地方存在易地搬迁户“两头跑”以及年轻人住好房老年人住有安全隐患旧房的问题。二是在政策落实方面,个别地方对慢性病签约服务不到位,对患有慢性病的农户未进行慢性病签约服务。三是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方面,部分地方依然存在对防返贫监测对象识别不够精准,出现“体外循环”现象。四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少数村庄环境卫生较差,生活用水直接排入河道;个别村庄基础设施维护不够及时,影响群众出行。
2 乡村振兴视角下陕南地区可持续减贫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6]。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阶段性部署,其中明确指出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陕南地区要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可持续性减贫,必须持续聚焦产业、生态、文化、组织和人才5个方面的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