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烟叶产业发展基础助力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作者: 罗旭 刘蓉 周本国 罗定棋

筑牢烟叶产业发展基础助力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0

摘要 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统计,剖析了“十三五”期间泸州烟叶产业发展现状,针对种植规模触及天花板,承载财税支撑功能和家庭经济张力相对弱化,供给与工业需求矛盾不断升级,市场化取向改革工作有待创新等问题行了深刻分析,围绕新格局和新目标,从深化供给侧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智慧烟草农业等方面,对“十四五”期间泸州烟草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烟叶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泸州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4-023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4.05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stablish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bacco Industry and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Taking Luzhou Tobacco Industry as an Example

LUO Xu1,LIU Rong1,ZHOU Ben-guo2 et al (1.Sichuan Provincial Tobacco Company Luzhou Company, Luzhou,Sichuan 646000;2.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Anhui 230031)

Abstract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ata stat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Luzhou tobacco industry during the “13th Five Year Plan”period, makes a profound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planting scale touching the ceiling, the bearing fiscal and tax support function and the relative weakening of family economic tension, the escalating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industrial demand, and the need for innovation in market-oriented reform, focusing on the new pattern and new objectives.From the aspects of deepening supply side reform, changing development mode, accelera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ultivating new business entities and building smart tobacco agricul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uzhou tobacco industry during the “14th Five Year Plan”period for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Key words Tobacco industry;Help;High quality development;Luzhou

基金项目 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计划管理类项目(2019-510500-2-7033)。

作者简介 罗旭(1978—),男,四川广元人,硕士,从事烟草企业管理研究。* 通信作者,高级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烟草栽培。

收稿日期 2021-03-12;修回日期 2021-11-18

烟叶是烟草产业价值的发源端,没有良好的烟叶发展基础,就不能实现烟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泸州烟叶有力推动了古蔺、叙永两县脱贫攻坚工作,较好地实现了良好的社会价值,有效满足卷烟工业发展需求,为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作出了重要贡献[1]。但在烤烟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如烟农老龄化且流失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生产资料大幅增长,农业产业多元化,城市资本不断涌入农村,卷烟工业对烟叶质量和结构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等。面对新情况,2020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明确提出:“要精准用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优质烟叶保障能力”,传递出坚定不移稳定烟叶生产的强烈信号,充分发挥烟叶作为烟草行业发展的价值链发源端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实现“十四五”泸州烟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烟叶发展基础,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必然之路。

1 “十三五”期间泸州烟叶产业发展现状剖析

1.1 烟叶种植规模张力触及天花板

卷烟工业企业“十三五”期间的科技进步,在卷烟销量稳定上升的状态下,却减少了烟叶原料使用的绝对量,除此之外,烟草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也制约了规模的扩张。

1.1.1 植烟区域在农村产业布局中的边缘化趋势。国家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巨大胜利,标志着乡村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形态不断丰富,产业创新不断活跃。不少原来规划的良好植烟区域,被更多的新兴产业占领,政府产业导向和投入的转变、社会资本对新兴产业的支撑、科技进步对农业供给能力的提升,使烟叶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中被边缘化[2-3]。以古蔺县为例,“十三五”期间投入支农资金82亿元,建成脱贫产业园218个,实施产业扶贫555个,培育现代农业园区12个,农民收入年均增幅达到23.2%。而同期泸州市的烟叶产量,从2016年的1 461.5万kg,下降到2020年的831.5万kg,四川省的烟叶产量,从2016年的1.6亿kg,下降到2020年的1.2亿kg,烟叶产业的重要性在不断降低。

1.1.2 种烟劳动力在人口结构中老龄化趋势。调查显示:2020年,泸州烟区参与种烟的劳动力,30岁以下占2.1%,31~40岁占7.6%,41~60岁占81.4%,60岁以上占8.9%。由此可见,在社会新增的人力资源中,基本没有新鲜血液输入到烟草种植行业。由表1可知,“十三五”期间,四川省种烟农户数下降了37.2%,泸州种烟农户数下降了70.8%。充分说明烟农队伍在老龄化的同时,种烟农户数量逐年减少,种植烟叶吸引力逐年减弱。

1.1.3 烟叶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轻量化趋势。“十三五”期间,泸州烟叶农业经济规模稳定在2亿~3亿元,均值2.5亿元左右,较“十二五”末略有下降。其间,泸州市GDP年均增幅在10%左右,2016年泸州市GDP1 481.9亿元,2019年达到2 081.3亿元,4年绝对增数为40.47%,可以看出烟叶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轻量化趋势明显。

1.2 烟叶承载财税支撑功能和家庭经济张力相对弱化

烟叶因其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明显,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对泸州市边远高山地区乡镇财政和烟农家庭经济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是“富县”又“富民”的优势经济农作物[4]。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这两项功能不断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2.1 烟叶产业财税功能弱化。以古蔺县双沙镇为例,20世纪90年代,该镇年收购烟叶100万kg,乡镇税收分成超150万元,当年该镇税收总额在180万元左右,烟叶产业对财政的支撑力达到80%左右;2020年,该镇收购烟叶65万kg,税收分成140万元左右,当年该镇税收总额突破400万元,烟叶产业对财政的支撑力下降到35%,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有效支撑力只在25%左右。

1.2.2 烟叶种植对家庭经济的承载能力弱化。20世纪末,古蔺县烟农种植1 hm2烤烟产值在3.0万元/hm2左右,当时1个学生在校月生活费200元左右,1 hm2烤烟总产值能支撑150个学生1个月的在校生活费;2020年,泸州烟农种植1 hm2烤烟平均产值4.3万元,现在1个学生在校月生活费1 000元左右,1 hm2烤烟总产值只能支撑43个学生1个月的在校生活费,支撑力下降了70%。充分说明烟叶产业对家庭经济的承载能力迅速弱化。

1.2.3 烟叶种植在农业产业中地位弱化。国家对农业产业供给侧改革,充分放权各级政府对农业特色产业进行重新评估和布局调整,各种高附加值新兴产业得到政策支撑和财政资金大力支持。泸州市财政支农资金从2011年的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00多亿元,而烤烟产业仅仅维持在烟农税收返还12%。乡镇级政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相比10年前大幅降低,表明烟叶产业在农业产业中的地位已经弱化。

1.3 烟叶供给与工业需求矛盾不断升级

随着国民经济收入不断增长,卷烟消费多元化趋势更加突显,吸烟与健康更加受到关注[5]。卷烟工业技术进步和消费者转型升级,使烟叶供给与工业需求矛盾不断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3.1 技术创新导致烟叶需求总量下降。2017年以来,全国电子烟、细支烟、中支烟、短支烟的增速保持在5%以上,新价位、新产品、新形态建立的新形象、新价值、新认知,建立了消费终端的新选择,告别传统意味着烟叶原料需求总量减少。

1.3.2 烟叶生产自然规律与消费升级矛盾加大。以1株田间生长的烤烟为例,真正能提供作为卷烟工业主品质原料的叶位,只能占到60%左右,这是由烟草生长规律所决定的。反观近年来的卷烟工业需求,个别卷烟工业企业对上等烟的需求达到了100%,对中下等烟需求不断下降,烟叶生产和卷烟工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

1.4 烟叶市场化取向改革工作有待创新

当前泸州烟叶产业发展,在种植和收购阶段是严格意义上的计划经济模式,而在烟叶销售环节,又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这就导致信息传导、价值取向、市场导向在烟草价值链发源端的错位与错向[6],因此烟叶产业市场化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2 筑牢烟叶产业发展基础,助力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2-8]。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张建民号召全行业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促进行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引导要素资源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9]。为此,笔者认为提高烟叶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应当从深入推动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建设智慧烟草农业等几个方面探索解决制约烟叶产业发展瓶颈,形成“以产业链条为系统、智慧农业为引领、绿色生态为常态、惠民利民为责任”的烟叶新发展格局,扎实筑牢烟叶发展之基,助力烟草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2.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烟叶产业发展方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红利”在于激发动力、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建设优质原料基地,持续深化烟叶市场化取向改革是有效连接工商农、承载原料品牌梦、符合市场价值规律的抓纲之举,二者共同构成推动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体两翼”。

2.1.1 构建紧密利益联结的“烟农-商业-工业”原料基地。泸州烟草在过去的15年间打造了3个烟叶基地单元,而随着烟叶供求关系的变化,所谓的工商共建成了形式上的存在。真正的基地单元,应当具有以下属性:①主体共生,由基地单元将烟农、商业、工业紧密联结为共生的主体,从基地单元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风险防控机制建立、高质量发展要素等方面进行系统谋划,达到参与主体共生的新业态。②互惠互利,烟草农业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要防止农工商三方从自利性的角度去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而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去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③内生动力,新型原料基地应当具有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意愿,要从主观意愿上达到想建基地、想建好基地、想持续建好基地,生产建基地的意愿冲动和主观能力,从而使基地建设具有内生动力。④品牌建设,优质烟叶品牌建设,不仅能提高烟叶原料的品牌附加值,同时也能彰显卷烟品牌的价值,但目前烟叶品牌建设中,仅商业在进行建设和打造,烟农和工业的参与度偏低,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及基地建设要素要求相距较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